代燕
摘 要:自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企業應該培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后。“工匠精神”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高等職業院校,作為技術性人才重要的培養基地,應響應國家的號召,為我國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性人才隊伍。本文從工匠精神的涵義、以及高職院校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培養的途徑三個方面進行思考。
關鍵詞:工匠精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
一、工匠精神的涵義
2016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企業應該培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同年3月21日中央印發《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文件指出,深化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制改革,大力培養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技術技能人才隊伍。高等職業院校,作為技術性人才重要的培養基地,也應順應時代的要求,響應國家的號召,積極培養具備工匠精神的技術性人才。工匠精神在高等職業院校培養人才素養中如此重要,那究竟什么是工匠精神,是我們首先必須搞清楚的事情。近年來我國學者對工匠精神的研究越來越多,但是對工匠精神的概念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認為工匠精神當前面臨著一個很大的認識危機-社會普遍對工匠精神認識的庸俗化、表淺化①。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工匠精神被賦予了新時代內涵。筆者在研讀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對工匠精神內涵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初步闡述:
首先,什么是工匠,工匠是有專藝特長的匠人。專注于某一領域、針對這一領域的產品研發或加工過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完成整個工序的每一個環節,可稱其為工匠②。由此可見,一般的工人、技術人員是不能稱為工匠,工匠必須要在專業領域具有較高的技能、技藝和技術,強調工匠的高專業性。
其次,工匠具備的獨有精神,工匠具有較強的專業性,為了達到這種高專業性不斷追求精益求精。這種精神是從業人員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與其人生觀和價值觀緊密相連,是從業過程中對職業的態度和精神理念③。工匠須具備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不斷突破自我等優良品質。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工匠精神具體包括:
1.專業上的精益求精。以專業的本領對生產、制作的產品,追求極致完美,就算達不到100%,也要追求99.99%,練就嘆為觀止的完美技藝。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以后社會的專業技術人才,要有扎實的專業本事,并具備追求極致的職業品質。
2.敬業精神。敬業是一個人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及學習負責的態度,敬業精神是從業者滿懷對職業的敬畏和熱愛,全身心投入,認認真真、盡職盡責的職業精神狀態。這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也是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之一。
3.專注精神。專心是集中全部精力去完成一件事④。專注精神是全神貫注,內心篤定而著眼于細節的耐心、執著、堅持的精神。一旦選定行業,就一門心思扎根下去,心無旁騖,在一個細分產品上不斷積累優勢,在各自領域成為領先者。
4.創新精神。這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現代人應該具備的素質,能夠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觀點的思維能力和進行發明創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氣和智慧⑤。
二、高職院校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順應時代發展,響應國家號召,為祖國培養具備工匠精神的技術性人才。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制造2025》的通知中強調,建設制造強國的根本是人才,社會急需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必須要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選人、用人和育人機制。工匠精神作為職業精神的重要內容,培養出具備工匠精神的專業人才,是我國成為制造業大國的關鍵途徑之一。高等職業院校作為高職教育的重要載體,肩負著培養具備工匠精神人才的重要使命。
2.提高高職院校綜合競爭力。高職院校培養人才,主要是培養適應社會的技能型人才,在當前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比較重視,往往忽略了對其職業精神的培養。如今,在祖國的號召下,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開始研究和重視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并且不斷積極探索更加有效培養途徑。這樣不僅培養出更加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還是提升學校軟實力,提高綜合競爭力。
3.是學生職業發展的需要。工匠精神是從業者具備的重要職業精神,具備工匠精神的畢業生更快,更好的適應社會,能夠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取得更好的成績。高職院校注重培養學生技術、技能,也非常重視畢業生就業率,但忽略了對學生長遠的職業發展。這使得我們的學生畢業后,職業發展后勁不足。所以在激烈的就業環境中,我們的學生不僅僅需要專業技術,更需要具備適應發展的職業精神,特別是工匠精神。這樣在職業生涯中才更加具有競爭優勢。工匠精神的培養,是學生職業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應重視。
三、高職院校培養加強工匠精神培養的策略思考
高職院校培養學生工匠精神這么重要,但是以什么有效途徑培養是一個探索的過程。高職院校學生目前分為統招渠道學生和單招渠道學生,這些同學普遍高中成績不理想,特別是單招渠道上來的學生,更是成績相對差。所以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基礎知識薄弱,學習能力不強,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缺乏自信心的現象。面臨激烈的就業環境,想要在職業生涯中成為領頭羊,必須加強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筆者從以下幾點淺談如何培養學生工匠精神。
1.培育學生掌握夯實的專業技能,將工匠精神滲透到專業教學中
筆者前面提到工匠精神首先要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為今后從業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以就業能力為向導,堅持教學改革,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堅持職業標準,培養學生較強的專業能力。在專業知識學習上,要能掌握、運用專業知識,把工匠精神的培養和專業理論課程教學緊密結合。首先,我們上課的專業老師,除了堅實的理論知識教學以外,還需要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上課教師作為傳道受益解惑的引路人,必須要提高自身職業素養,用自己的工匠精神去影響學生,感染學生。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工匠精神,從最開始的專業認知、到專業學習、到頂崗實習都要融入工匠精神。
2.加強學生思想教育,將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可以從兩個途徑進行工匠精神的思想教育:一方面,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就業創業指導課程中開展職業精神教育。首先,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認知行為的特點,以及各專業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完善職業精神,特別是工匠精神的教育內容。其次,在這些課程中,正確的引導學生,讓學生實實在在認識工匠精神的內涵、價值和意義。另一方面:通過定期的開展主題班會、專題討論會等開展工匠精神教育,從學生內在需求出發,讓學生了解工匠精神在個人成長就業中的重要性,讓學生正確的職業態度,提升職業素養,并自己能夠將工匠精神融入專業技能的學習當中去。
3.豐富校園文化,傳播、弘揚工匠精神
學校通過各種文化展示途徑,宣傳工匠精神,營造良好的學習工匠精神的氛圍。另外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技能比賽、設計大賽、開展展覽、講座、比賽和參觀企業等校園文化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精神氛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職業理想。讓學生在參加這些活動中,不知不覺的將工匠精神融合到個人的習慣和行為中。并能夠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發揮自己的特點,做到精益求精、堅持創新,培養工匠精神的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加強實踐技能訓練,充分體驗工匠精神
在工匠精神的培養中,要通過實踐教育,將工匠精神真實的體現在實際行動中,深切感受它的價值。高職院校應深化實訓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日常實訓教學過程中,在專業細節中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同時,在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兼職、畢業設計等這些勞動過程中,讓學生不斷探索、創新,做到工匠精神的知行合一。
注釋:
①李小魯.對工匠精神庸俗化和表淺化理解的批判及正讀,當代職業教育,2016,5:4-5.
②漢語字典
③王麗媛.高職教育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職教論壇,2014,22:66-68.
④漢語詞典.
⑤百度詞條.
參考文獻:
[1]李小魯.對工匠精神庸俗化和表淺化理解的批判及正讀,當代職業教育,2016,5:4-5.
[2]王麗媛.高職教育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職教論壇,2014,22:66-68.
[3]劉艷芝.賓映初,新時代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育探析,衛生職業教育,2018.18:4-6.
[4]焦宏濤.工匠精神在高職人才培養中的實現途徑探索與實踐研究,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0.
[5]平怡.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培育途徑研究,教育時空,18: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