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宏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中學校,四川 眉山)
就現今高中班主任教師的德育狀況來看,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追其緣由,主要是因為很多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時候總愛采用“說教”的方式,要知道,高中生大多都處在青春叛逆期,所以他們對教師的說教,一次兩次或許還能夠接受,但久而久之自然就會對教師的“說教”產生抵觸心理。那么,究竟如何做才能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從而體現出德育的現實意義呢?為此,筆者總結出了如下兩條策略。
“言傳不如身教。”高中班主任教師要想在管理實踐中有效地融入德育,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質,并且要保證自己具備給學生當道德模范的資格。要知道,班主任教師是學生在學校的主要“監護人”,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班主任教師會是他們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因此,當他們畢業多年以后,也許他們已經忘記了其他任課教師,但是對于班主任,他們勢必記憶猶新。由此觀之,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在平時的管理實踐中,教師不妨充分利用這種影響,將德育融匯到自己的影響之中。而要做到這一點,筆者認為班主任教師應當以身作則、身先士卒。比如,班主任教師要想教育學生尊敬師長,自己就首先要尊重學生,而尊重學生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就是能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習層次的學生,不能因為學生學習不好,就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學生,此外,教師在與學生進行交流時,應將自己的人格放在和學生對等的位置上,盡量避免以教師的身份“居高臨下”地去教導學生,因為這樣會很容易給學生帶來壓力,從而會疏遠師生間的距離,這對教師德育的效果會產生非常消極的影響。
總而言之,班主任教師要想讓學生做什么,自己就應當先去做,從某種角度來說,高中生就像一只只還不會飛的小鷹,他們需要大鷹的示范和幫助才能更好地飛翔,因此班主任教師應在日常的管理實踐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模范帶頭作用,用自己的道德品質和實際行動去教化學生、感化學生。誠然,這種教化和感化是無聲的,但是就像《孔子家語》中所云:“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隨著時間的流逝,學生的道德品質勢必會因為班主任教師的影響發生滄桑巨變。
一般來說,班主任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方式有兩種:其一,單獨針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批評指正;其二,利用班會對班級最近出現的一些不良狀況進行重點批評。這兩種方式雖然具有一定的效用,但往往過不了多久,以往那些不良的現象還是會繼續出現。這主要是由學生的懈怠心理以及班主任教師不注意維持所引起的,那么針對這種狀況,班主任教師不妨在班規班紀里加入一項激勵機制,即只要學生表現得好,就每周為他們播放一部電影,播放電影的時間可以定在自習課或者班會,這樣做可以不影響正常上課。要知道,對于高中生來說,尤其是寄宿制學校的高中生,看電影對他們來講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誘惑,因為高中生的學業壓力實在太大了,這也使得他們沒有太多時間去關注學習以外的信息,也正因為此,電影帶給他們的新鮮感以及新奇感會非常劇烈,所以他們勢必會為了看電影而好好表現,比如,他們會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會在上自習的時候格外注意約束自己的學習思想和學習行為等等,由于激勵機制的建立,學生在無形之中已經自覺對自己進行了德育。而為了進一步加強德育的效果,班主任教師可以以德育為主題去選擇電影,比如,為了教育學生要獨立自主、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千與千尋》、為了增強學生的意志,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隱形的翅膀》、為了讓學生勇敢地去追求夢想,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卡特教練》等等。眾所周知,電影對學生思想觀念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經由德育電影的熏陶,學生的道德品質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道德品質越來越看重。高中是學生道德品質基本成型的關鍵時期,因此,身為高中班主任教師,務必要重視學生道德品質的建設,及早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積極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并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將它們切實落實到自身的管理實踐之中,借此來提升自身德育的有效性。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的實踐經驗,重點分析了兩條較為有效的策略,希望能夠幫助各位高中班主任教師將德育更好地融入管理實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