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
【摘要】小學語文學科中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內涵,這需要教師組織有效的教學語言,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夠增加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同時能夠最大限度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本文從語文教學語言特點層面著手分析,并且全面論述了當前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的應用情況,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完善策略,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從目前情況分析,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引起重視,教師合理組織教學語言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課堂教學的有趣與生動,并且更積極參與其中,由此促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更為密切、課堂教學氛圍更好。本文具體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語言運用的具體情況,并且在此基礎上提出相對有效的策略,進而推動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能夠得以提高。
一、小學語言教學語言特點分析
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相較于其他學科具有極大的差異性,這是學科本身的獨特性質所決定的,語文教學課程取得良好的成效與學生的學習熱情有著極其密切的關聯,這樣才能最大限度提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從而更能彰顯小學語文的特性,即人文性特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生的學習有效性與教師的教學語言有著一定的關聯,因而這對于教師的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他們必須具備極強的語言涵養,由此才能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完成自己的教育使命,實現教學任務。針對小學語文教學語言內涵來說,主要體現的是技能,從語言工具性層面著手,這需要大量的實踐訓練而獲得的,學生才能獲取到足夠的語言表達能力。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其語言特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其中教師教學語言,或是學生語言學習,都是長時間凝結而來,是通過大量訓練而實現的,從而讓語言成為技能,推進小學語文教學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語言性質闡述
(一)趣味性
小學語文教學語言具有自身的性質,這其中最突出的當數趣味性。所謂趣味性,就是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運用風趣幽默的教學語言,組織有趣的課堂教學,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小學生的學習過程,從某種層面上來說屬于其思維成長的過程,因為小學生自身認知能力相對較差。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成為教學研究的重點,教師的所有教學活動都必須從學生的興趣層面著手。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要調節學生的心理活動,將思維認知作為出發點,在合理的情境下,加入豐富的趣味性的教學內容,這樣的教學模式必然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更重要的是啟發學生的思維,由此能夠讓學生從中吸收更多的知識,不斷充實他們的知識儲備。針對語文教學語言而言,趣味性足以驅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在趣味中學生能夠學到更多的語文知識,推動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藝術性
小學語文學科中包含豐富的人文知識,這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滲透,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運用藝術性的教學語言,從而克服以往語文教學的弊端,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針對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教學語言的運用是其取得良好教學成效的主要推動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藝術語言教學模式,借助不同的教學技巧,這樣能夠促使學生的語言表達更為靈活生動。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語言運用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語言的藝術性,具體來說,需要從以下層面著手:教師在語言運用上需要流暢,而且是聲音洪亮,篩選方法風趣,體現靈活多變。教師在講解語文知識過程中,注意要語言通俗易懂,而且是學生的接受范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借助自身豐富的表情增添課堂教學的親和力,加之豐富生動的語言,利用有效的演講,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堂的藝術性,提升學生自身的審美感受。
(三)典范性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他們是教育事業的建設者,因而他們的行為舉止必然會影響到學生,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樹立良好的形象。教師對于學生來說,可以說是智慧的化身,在無形之中,學生下意識地去模仿教師。因此,從發展角度分析,教師必須要塑造良好的教育形象,做好示范作用。針對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認知能力尚未成熟,所以他們更依賴于教師,教師言傳身教必然會對學生造成極大的影響。針對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在語言的運用上要尤為注意,嚴格規范語言準則。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思維形成的關鍵階段,同時也是學生語言學習的關鍵階段,教師需要肩負起自身的責任,創建最優質的學習環境,不斷完善自我語言修養。典范性的小學語文教學語言,決定了學生以后的語言發展水平,關系到最終的教學效果。
(四)可接受性
除了上述性質之外,小學語文教學語言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性質,即可接受性。由于小學生年齡因素的限制導致其認知能力相對較弱,小學語文教學語言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必須要貼近小學生的實際需求。教師要合理安排語言課程,在運用教學語言組織教學過程中,最好是選取學生能夠接受的教學語言,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學科知識,掌握語文知識內涵。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關鍵階段,他們的思維可以說是靈活多變的,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最好是篩選生動活潑的方式,要借助通俗易懂的語言詞匯,這樣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理解更為抽象的學習內容。根據學生的特點,采取恰當的教學語言,能夠幫助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更為透徹,而且簡單易接受,運用通俗易懂的思維模式組織教學,必然能夠取得相對理想的教學效果。此外,教師也需要重視口頭語言的運用,恰當合理的口頭語言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形式。
總體來說,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運用對教學活動能夠起到良好的推進作用,研究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是目前教學的重點方向,這樣能夠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語文教學效果。本文重點闡述了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特點,并且從性質角度分析了教學語言在實際教學中的具體應用,以期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