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摘要】在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今天,小學學校管理規范化問題分析十分重要,其能夠使得規范化管理體系得到相應的完善。文章主要針對小學學校管理規范化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優化措施。
【關鍵詞】小學學校管理;規范化問題;應對策略
對于學生而言,小學教育是基礎,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從現階段來看,我國對于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量已經越來越大。因此,為了能夠滿足國家的需求與發展的需要,應當不斷強化小學學校的管理,促使其逐步邁向規范化,使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一、我國小學學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學校管理機制不完善
從整體上來看,目前很多小學在管理機制上還不夠完善。首先,由于教育形式較為單一,很多教師在管理手段上也逐步趨于固化,教師在工作崗位上的激情也不夠高,這樣,在管理過程中難免會有所懈怠。其次,部分學校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依舊采用浮于形式的方式進行管理,導致很多新的管理政策未能落到實處。因此,管理機制的不完善為學校的規范化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問題。尤其是現階段的學生大多數處于思想萌芽的狀態,而且行為規范還沒有受到學校的全面教育,對于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是非還難以進行分辨。在這種背景下,如果學校的管理機制不夠完善,那么學生很容易誤入歧途,而且會提前出現逆反心理,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也會越來越遠。
例如,某小學在管理機制方面比較固定化,強制學生每天都要上早自習與晚自習,這樣很容易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很多學生都會想方設法地逃課,或者自習課上學習并不專心,從而導致整體的教學效果并不顯著。同時,學校采用的管理機制過于單一,主要由班主任進行班級事務的管理。這就導致整體的管理還存在一定的缺陷性,最終使得小學學校管理的規范性大幅度降低。
(二)缺乏良好的師生關系
長期以來,小學的教育方式都局限于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狀態,教師與學生之間產生了明顯的距離感。很多教師喜歡采用強制性的手段對學生進行規范性管理。有的小學甚至出現教師體罰學生的現象。還有的教師對學生進行言語上的刺激,讓學生從小便養成缺乏自信的不良習慣,甚至留下了心理陰影,對今后的學習及生活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因此,為了使學校的管理更加規范化,密切師生之間的關系必不可少。
例如,某班學生的紀律性較差,教師不由分說便對學生進行強制性的管理,用教鞭或者黑板擦打學生,或者是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學生,結果使得整個班級的學生都人心惶惶,上課的時候如坐針氈。有的教師在上課時,喜歡用粉筆扔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這種管理形式有欠妥當。因此,整體而言,教師與學生處于一種上下位的關系。很多學生都十分害怕自己的老師,很少會主動去詢問老師相關的問題。這就使得師生之間溝通障礙愈加明顯,師生之間的關系逐步僵化。
(三)監督機制不夠健全
很多學校未能做到規范性的管理并非只是管理政策不夠完善,更多的問題在于監督體系還不夠健全,導致學校很多規范性的管理策略并不能得到良好的實施。對于小學生而言,其自覺學習的能力和自控能力還相對較低,很多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難以集中精神,缺乏自我監督的能力。而且,很多學校對學生的管理也不夠嚴格,導致學生在啟蒙教育中偏離了預定的教育軌道。
例如:某小學為了能夠讓學生養成艱苦奮斗的精神,要求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必須上早自習。很多學生由于不夠適應,出現逃課或者偷睡懶覺的現象。雖然學校已經下達不上早自習將嚴重批評的公示,但該要求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監督,很多負責監督的教師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采用抽查監督的方式進行管理,使得學校早自習的整體管理體系不夠完善。
二、小學學校管理規范化的應對策略
(一)努力完善學校管理制度
要對學校進行規范化管理,就要對學生的學習現狀進行相應的分析,并采用多種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激勵機制激發教師對教學的熱情及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整體特點,制定良好的評估體系,讓學生能夠在規范化的學習中懂得如何去提升和完善自己并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不斷塑造自己的人格,加強品格的修養,在身體力行中逐漸地臻于至善。
例如,定期組織師生聯誼互助活動,讓學生與教師進行比賽配合,或者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拔河比賽,都能讓小學學校管理的規范性得到相應的增強并使得師生之間的關系更為融洽。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的融洽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教師可以定期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內心真正的想法,還可以組織多種戶外或者戶內活動,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濃濃的師生情誼,最終使得師生關系得到全面的改進。學生與教師之間應當全面加強互動,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師要主動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到親切,感到溫暖。這樣,學生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才更加愿意聽從教師的教導。
例如,某學校會定期舉行師生表演活動,由學生自主創編一些節目,然后由教師進行輔助和執行,教師和學生在相互配合中將節目表演出來。這樣,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會更為親密,達到亦師亦友的教學效果。
(三)健全學校的監督體系
對于很多小學生而言,學生的自覺性依舊還不夠高。教師在進行統一化的管理中,需要對監督機制進行良好的執行。對于學校制定的相關規章制度,教師要切實落實到位,并且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外實踐活動之中,從而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身體力行,臻于至善。
例如,某小學為了使學校的管理更加科學,要求班主任在每天最后一堂課對學生進行禮儀、安全及行為規范教育,讓學生從思想意識上認識到禮儀、謙遜品格的重要性,并派學生干部和部分教師進行引導和監督。經過長期的實踐,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明顯的提升,學生之間很少再出現打架斗毆的現象,大部分學生都能遵守紀律,勤奮好學。這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及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結束語
為了全面推進小學學校規范性管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從實際出發,首先對學生的性格進行基礎性的判斷,然后對學校工作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分析,從管理機制、師生關系及監督機制入手,結合具體的實例提出相應的完善策略,讓每一位學生都能享受到適合自己的教育管理,讓學生的學習成績在規范管理中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張滿科.小學學校管理規范化問題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7(02):220.
[2]孫榮仕.探究小學學校管理規范化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學周刊,2017(05):206-207.
[3]程波.小學學校管理的規范化問題與應對策略研究[J].新課程學習(中),2015(05):1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