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瑩
摘要 從種植情況、品牌建設、產業化經營、發展潛力等方面介紹了白城市辣椒產業發展現狀,指出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議,以期為白城市辣椒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辣椒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建議;吉林白城
中圖分類號 F326.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2-0100-01
1 辣椒產業發展現狀
1.1 種植情況
吉林省白城市辣椒種植歷史悠久,有多年辣椒出口歷史,改革開放以來,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區域內4個縣(市、區)30余個鄉(鎮),常年種植面積穩定在1.33萬hm2左右。歷史種植面積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全市辣椒種植面積2.49萬hm2,總產9.6萬t。 2017年,全市種植面積1.13萬hm2,預計產量5萬t。其中,洮北區種植面積0.5萬hm2,總產1.7萬t。目前組織生產方式80%以上實行訂單生產,即公司與農民以保底價簽訂產購合同,有償為農民提供優質種苗,并跟蹤指導各個生產環節,收購時價格隨行就市,吉林金塔集團、通榆縣天意農產品、洮北區艾高等企業流轉部分土地,自建辣椒基地,實行標準化機械化生產。種植品種主要有高色價、高辣度的金塔、吉塔、益都紅等。種植辣椒效益高,正常年景辣椒產量在4 000 kg/hm2左右,按10元/kg計算,毛收入4萬元/hm2,扣除成本1.2萬元/hm2,純收入2.8萬元/hm2。同等條件下,是普通旱田作物純收入的3~5倍。
1.2 品牌建設情況
目前,白城市辣椒產品發展成初級、中級、高級3個檔次,涵蓋9大系列、100多個品種。初級產品有速凍鮮辣椒、辣椒粉、辣椒段、辣椒絲,中級產品有生物發酵制品如辣椒醬等,高級產品有辣椒籽油、辣椒色素、辣椒堿等。吉塔牌、韓韓牌等成為吉林省著名商標,吉塔發展成為吉林省名牌產品和中國馳名商標。20世紀70年代初,福順紅就曾出口斯里蘭卡和東南亞等國家。2007年,洮南市被首屆中國(長沙)國際辣椒博覽會組委會授予“中國辣椒第一市”稱號。2008年,洮南辣椒被農業部評定為“中國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1]。金塔集團被評為“中國辣椒第一家”。
1.3 產業化經營情況
全市現有辣椒加工企業40個,其中,金塔集團、通榆天意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白城艾高食品和洮南沃源食品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另外,固定資產超過500萬元的辣椒公司近40個。目前,全市年可加工紅色素、辣椒精等精深產品2 500 t以上,粗加工逾3萬t,辣椒產業加工業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利潤1億元以上。
全市現有辣椒專業合作社165個,吸納和帶動辣椒種植農戶3萬戶。其中,洮南市成立了辣椒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注冊資產4 851萬元,入社社員逾410人,帶動農戶逾5 300戶。
洮南市建成了福順辣椒交易市場,成為東北最大的辣椒集散市場和種苗供應基地。目前占地12萬m2,鎮內有購銷加工企業50家以上,其中資產1 000萬元以上企業16家,有1 300 m2以上冷庫21座,儲藏容量逾2萬t。鎮內建有1 200 m長通透式大型交易市場,通過市場聯結,洮南市與1 200多家客商建立了商貿合作關系,產品銷往國內外,年交易量達6萬t,交易額近10億元。
1.4 發展潛力
辣椒系列產品作為調味品,可增進食欲,且營養豐富,已受到全國各地及世界各國,尤其是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大多數消費者的認可,國內外市場辣椒需求量逐年上升[2],并呈現消費需求多樣化的趨勢,僅東南亞市場每年需求干椒及干椒制品120萬t、鮮椒(速凍) 20萬t。我國中西部地區辣椒主產區年產紅辣椒60萬t左右,僅國內居民就消費80%。其中,金塔在全國只有項目所在地區白城市周邊的幾個市(縣、區)栽培,總面積2萬hm2,產量約為10萬t,發展潛力巨大。白城市辣椒種植歷史悠久,但長期以來辣椒深層次加工較少。因此,開展優質品牌紅辣椒深加工,具有廣闊的前景。
2 辣椒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標準化、規模化生產不夠
目前,除吉林金塔集團、通榆縣天意農產品、洮北區艾高食品自建基地實行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外,大多是企業與農戶實行訂單生產,地塊零散,缺乏有效的科學經營管理,影響辣椒的產量、品質和農戶的經濟效益。
2.2 缺少資金支持
當前,全市農民發展辣椒種植的積極性很高,但種植辣椒投入成本高(12 000~15 000元/hm2),投入水平限制制約了生產基地規模的擴大。同時,在辣椒交易期間,許多中小型加工企業收儲生產資金周轉困難,制約了辣椒產業發展。
2.3 原料生產不能適應市場需求
白城市辣椒年加工能力40萬t,當地及域外生產辣椒20萬t,原料缺口50%。以金塔集團為例,目前該公司精深加工所需原料的30%以上來自域外訂單,加工原料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生產需求。
3 建議
3.1 加強政策引導,推進辣椒種植結構調整
針對白城市農民思想保守、科技文化不高、經營管理能力水平有限等問題,需要加強科技推廣、政策宣傳引導,推行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規模經營方式,大力開展辣椒集約化管理、規模化種植[3-4],擴大有機、綠色、生態辣椒的種植面積,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3.2 加大扶持力度,增強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
制訂切實可行的辣椒產業發展優惠政策,在龍頭企業技術創新、新產品開發、品牌創建、金融信貸、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等方面給予扶持,不斷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和產品檔次,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5-6]。
3.3 加強基地建設,提高原料供給能力
繼續把辣椒基地建設作為產業化發展的基礎,采取政策驅動和市場帶動的辦法,加強辣椒生產基地建設,提高辣椒綜合生產能力,向“數鄉一業”“多村一品”的專業化方向發展,逐步形成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區域優質辣椒產業帶。
4 參考文獻
[1] 徐華南.洮南小辣椒 城市大名片[N].長春日報,2012-03-27(011).
[2] 鐘利,劉發萬,楊敏杰,等.云南辣椒產業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08(2):528-532.
[3] 毛亦卉,向拉蛟.對我國辣椒產業發展對策思考[J].辣椒雜志,2007(3):1-4.
[4] 辛艷梅,趙玉敏,劉艷紅,等.白城市蔬菜產業發展現狀與工作措施[J].中國農業信息,2010(9):37-38.
[5] 張和喜,王群,王鵬,等.貴州辣椒產業發展現狀及發展思路分析[J].廣東農業科學,2012,39(3):40-42.
[6] 王姝悅.洮南市金塔辣椒實業集團推進區域農業產業化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2(33):157-1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