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普
摘要 本文主要根據河南省安陽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現狀,簡單介紹安陽縣現代農業氣象保障服務實踐內容,分析服務存在的不足之處,并提出安陽縣現代農業氣象保障服務發展建議,以供有關部門參考借鑒。
關鍵詞 氣象服務;現代農業;實踐;建議;河南安陽
中圖分類號 S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2-0227-01
安陽縣境內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地形地貌復雜,為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降雨量650 mm,多年平均溫度13.6 ℃,無霜期200 d。安陽縣是農業大縣,小麥、玉米、棉花等作物為三大優勢產品。近年來,安陽縣圍繞蔬菜、瓜果種植、特色養殖、面品等著力發展現代農業,農業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產業帶動效應日益凸顯,逐步實現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轉變。但近年來,安陽縣暴雨洪澇、干旱、大風、高溫、低溫冷害、冰雹等農業氣象災害出現頻率逐年攀升,給現代農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當地氣象部門必須要加強現代農業氣象保障服務實踐工作思考,探索科學合理發展措施,降低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危害,為安陽縣現代農業高效發展提供可靠的氣象服務保障。
1 安陽縣現代農業氣象保障服務實踐
近年來,安陽市氣象局深入挖掘“互聯網+”現代農業氣象服務資源,開展精準化氣象監測體系、精細化預報預警體系、基層氣象防災減災體系、智慧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業氣象服務保障體系建設。以“無處不在、充分共享、高度協同、全面融合、安全可控”的理念推進氣象為農服務健康、持續發展。安陽縣作為安陽市主要示范縣,當地氣象部門在政府支持及上級部門的領導下,已形成農業氣象觀測網,數字農情取得較大進展,現代農業氣象研究、業務、服務體系初見雛形。
1.1 拓寬了氣象信息傳播渠道
安陽縣氣象局逐步建立電視、LED顯示屏、電話、手機短信平臺、鄉村大喇叭及多媒體信息機等各類氣象信息傳播渠道,盡最大可能保證至少有1種途徑可以將氣象預警信息傳遞至每位農戶手中,切實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
1.2 加強了部門間的合作
加強了氣象部門與農業部門的合作,在安陽縣瓦店鄉3 333.33 hm2高標準糧田內建設首個標準化綜合服務站。該服務站除自動監測氣象要素、土壤墑情、24 h滾動發布天氣信息外,氣象專家、農業專家可以通過遠程農情監測儀、土壤水分觀測儀、多要素氣象觀測儀實景觀測苗情、蟲情,在辦公室里便能針對農業生產具體情況及天氣信息,給出農事建議和病蟲害監測,并及時傳遞到田間地頭。
1.3 開展了精細化天氣預報
開展農村精細化天氣預報,構建鄉鎮的氣象預報系統及氣象災害短時臨近預報系統,提升現代農業氣象監測預報水平。
2 存在的問題
目前,安陽縣現代農業氣象保障服務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農村地區氣象災害防御能力較差,由于安陽縣地形地貌特征復雜且各類氣象災害頻繁發生,農村仍是氣象災害防御薄弱地區,現代農業氣象保障服務能力與日益增長需求存在差距;二是農業氣象專業人才欠缺,縣級氣象部門農業氣象人員普遍較少,現有人員在氣象為農保障服務業務能力相對不足,導致現代農業氣象服務工作開展不夠深入;三是現代農業氣象保障服務的組織力度不夠,缺乏長效開展機制。
3 發展建議
3.1 提高氣象災害預警水平
氣象部門要結合安陽縣實際情況,對暴雨洪澇、干旱、大風、高溫、低溫冷害、冰雹等災害性天氣的規律及特征進行科學分析,加強對災害性天氣現象監測及預報工作。對于旱澇頻繁地區,必須做好土壤墑情及雨情監測網站建設,以便于在關鍵農事生產時節了解干旱及洪澇災害發展趨勢。同時要加強數值天氣預報開發及其應用,健全氣象服務網絡系統,并完善大風、冰雹、暴雨等強對流天氣的數據庫及災情庫,拓寬氣象預警信息傳播渠道,提升農業氣象預報準確性以及災害預警信息發布實效性,為現代農業發展及氣象防御應對給予更為可靠、有效的氣象決策服務[1]。
3.2 加強農業氣象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現代農業氣象保障服務的開展需要人才隊伍的支撐,安陽縣加強農業氣象專業能力強、懂技術的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引進以及運用力度具有重要意義。要爭取政府部門以及上級氣象部門的支持,配備一定數量的專業農業氣象技術人員。此外,要對現有氣象服務人員開展專業農業氣象知識培訓,可以利用講座、外出學習等增強農業氣象服務人員專業能力,打造一批高素質專業人才,提升地方現代農業氣象服務水平[2]。
3.3 建立現代農業氣象保障服務長效機制
安陽縣氣象局應建立農業服務天氣長效機制。一是要把現代農業氣象服務工作同地方政府防災減災組織體系相結合,氣象部門應同農業、林業、建設、民政、水利等相關部門共同協作,將農村區域的氣象災害防御工作與這些部門的防災減災工作進行有機結合[3]。二是要建立健全現代農業穩定投入機制,使農業氣象服務的開展有可靠的資金、技術保障。三是要完善全縣統一的鄉鎮氣象信息服務站平臺,憑借QQ群、微信、微博等方式及時發布氣象信息,并在互聯網技術的大力支撐下,積極融入到當地農技推廣站、農村公共氣象服務體系等,指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種植、畜牧業大戶,趨利避害,合理安排現代農業生產,增強現代農業氣象保障服務能力[4]。
4 參考文獻
[1] 房偉,肖健.金堂縣現代農業氣象服務初探[J].寧夏農林科技,2013,54(2):90.
[2] 李樹叢.灤平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的現狀和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6):233-234.
[3] 敖紅斌,謝克勇,鄧細華,等.基層氣象為農服務社會化工作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6(9):215-216.
[4] 劉文軍.民和縣氣象為農服務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青海氣象,2013(4):64-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