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琴
摘 要:長期以來,學困生都是一個讓任課教師頭疼的“老大難”問題,幾乎每個班都存在,只是或多或少。這類學生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成果和班級的總體成績。所以,如何提高學困生成績,是每一個學校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多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學困生;提高;成績
近幾年來國家都在通過建檔立卡大力扶持哪些經濟上有困難的學生,那誰又來關心“學困生”呢?所謂學困生,是指那些品行上有缺點,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現在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大多都有能力做到“優生”,那又為什么不能做到“優育”呢?很多家長都一味的指責教師,說是教師造成的,真的是這樣嗎?現在教師的教學成果和班級總體成績從小的方面說直接影響到教師個人的目標獎和績效工資,從大一點的方面來說直接影響一所學校全體教師的目標獎和績效工資,教師不努力工作那就成了把自己的錢直接往別人蔸里拽,誰愿意這么做呢?那怎么樣才能轉化這些“學困生”呢?總的來說就是應該做到: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校一體,各司其職,相互溝通,為這些“學困生”提供轉化的平臺。我認為要想把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做的徹底,教師應該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全面了解學困生的家庭環境,找出造成學困生的真正原因
在當今形式下,出現了有好一部分孩子的爸爸媽媽不懂或由于經濟壓力沒有做到“優育”,有的孩子甚至很小就父母離異等情況,從小就把孩子丟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人(普遍現象是:父母生,外婆養,奶奶偶爾來觀賞。),孩子長期不在父母身邊,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留守兒童”,不良的行為舉止沒有達到及時的糾正,這種隔代教育導致了很多孩子的各種習慣,當然也包括學習習慣跟不上新時代的步伐,日積月累就變成了“學困生”。針對這樣的學困生,教師要常和家長溝通孩子在校的表現情況,盡量勸家長陪伴在孩子身邊,和孩子一起成長,分擔和分享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苦與樂,讓孩子在充滿愛的家庭環境中健康快樂成長。
二、增強學生自信心,呵護學生自尊心是轉化學困生的關鍵
對學困生的轉化,教師要做大量耐心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這就要求教師要細心觀察,深入調查,經常與他們接觸,和他們成為知心朋友,俗話說得好“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這樣才能了解他們存在哪些問題,然后才能對癥下藥,要不厭其煩地對他們曉之有理,動之以情,讓學生喜歡教師,信賴教師,并讓他們從心靈深處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對自己的言行進行約束。一經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就要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讓他們在一次次的成功體驗中建立自信,相信別人能做好的事情,自己也能做好,甚至比別人做得更好。只要有了自信,就不存在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有了學習的興趣,成績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如:我經常遇到這樣的學生,頭腦很聰明,但就是上課不專心,學習習慣差,從而導致學習老是搞不上去。遇到這樣的學生我是這樣做的:給學生無私的愛,在他面前表現老師的和藹可親的一面,讓他感受到老師沒有歧視他,放棄他,對他充滿信心,這樣就解決了他怕老師的心里障礙。只要他不怕老師,愿意相信老師,那么老師說的話他就愿意聽,也聽的進去。如低段的識字教學我就算使勁渾身解數,總有那么一個或2個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全掌握。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從來就不會在他們面前提高嗓門說話,特別要注意語氣語調,生怕一不小心傷了他們的自尊自信,總是笑嘻嘻的對他們說他們沒有掌握的字詞,用商量的語氣試探:可能是今天老師講的字詞太多了?講的太快了?然后讓生再分析一下錯的原因。最后老師提出完成目標的時間,和學生一起進行比賽,老師故意輸給學生,對他們多肯定,少批評,這時候我發現他們很快就能掌握這些字詞。這樣一次又一次的給學生建立自信的機會,學生逐漸就會養成上課專心聽講,養成先完成學習任務然后才玩耍的學習習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逐漸做到當天的學習任務當天完成,成績也就提高了,讓學困生具備‘要我學為‘我要學的內在動力。
三、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多為他們提供展示自己價值的平臺
其實,教育不一定是要逼著學生全優,而是要因材施教。如果教師能善于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多鼓勵表揚他們,千方百計的多給他們提供證明自己“行”的舞臺,幫助他們獲得成功,體驗成功的喜悅,對他們付出真摯的愛,將他們融于大家庭中,使他們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自然而然的就培養了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從而也能正確的認識自己,明白學習重要,品行同樣重要。國家的發展,需要綜合性人才、專業性人才,也需要多樣化人才。
在實際工作中,我深深的體會到,學困生轉化一定要落到實處,而不是“點到為止”,對一個老師來說:學困生的轉化是至關重要的,是難點,也是重點。但要真正轉化學困生,不只需要教師的長期不懈努力,也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讓我們攜起手來都來關心“學困生”,呵護“學困生”吧!多為他們搭建轉化“平臺”,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將來都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