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長青
摘 要:隨著一體機及交互式電子白板在中小學的普及,課堂教學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進而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方式。本文結合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案例,初步探索現代教育技術下課堂的變化及其在此變化下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到知識的整合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到主動的探索者這種教和學方式的變化,探索教師如何利用這種變化去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以期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深刻性、批判性等思維品質,為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服務。
關鍵詞:思維品質;課堂教學;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方式
一、現代教育技術對教和學的影響。
現代教育技術以其巨大的優勢顛覆著傳統語文課堂,在改變課堂教學方式的同時也影響著學生的思維能力。我們應該利用好現代教育技術,由形象到抽象,由直觀到想象,逐步提升學生的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深刻性、批判性等品質。
傳統語文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主導著課堂,學生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教師的思維方式無形中也影響了學生,其分析問題采用的思維方式一方面有助于塑造學生的思維品質,另一方面教師本身的思維缺陷也制約著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師思維品質的高低決定著學生思維品質的高低,教師對學生影響巨大。現代教育技術有效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既可以充分發揮教師教學個性,又能很好的彌補教師本身的不足,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良好發展。
張建華等在《現代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模式創新》中寫道:“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力是現代教師最重要的專業能力之一,深入研究現代教育技術對教學模式的影響,對不斷提高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現代教育技術,尤其一體機在中小學的廣泛使用,對師生教和學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
二、教和學方式的巨大變化深刻影響著學生的思維方式
(一)一體機使知識以更形象直觀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豐富多樣的感性形象更容易觸發學生聯想想象力,使其“聯類不窮”“流連萬象之際,沉吟視聽之區”
這樣,教學就會以更加合乎認知規律的科學方式進行,由形象到抽象,學習變得更加有趣,學生們直接在一體機上勾畫圈點,獲取信息,并直接寫在自己那版上,學習熱情高漲,教師和學生利用一體機對授課內容的拓展使學生思維從感性直觀上升到理性抽象。上曹操《短歌行》時,利用一體機超鏈接《三國演義》中曹操舉杯吟誦創作的《短歌行》片段,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了那個天下動亂、賢才難得而苦悶的情感氛圍中,學生情感被喚醒,在此時教師插入《蒿里行》,重點賞析“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引導學生在形象體驗的基礎上進行理性思索,去重新認識曹操。學生在情感激蕩后又歸入平靜,但對詩歌的體驗更深刻了,很多同學在自己那版上寫下了“胸懷大志,求賢若渴,憂國憂民”這樣褒贊曹操的話,推翻了原有的成見,使曹操的形象更真實、更接近普通人,這個人有理想,有奮斗,也有苦悶。這樣,學生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思維獲得了發展,情感得到了凈化,個性得到了彰顯,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得到了肯定,比起傳統講授課,學生完全參與了課堂,成了課堂的主人,這就是現代教育技術所能產生的作用,沒什么標準答案,“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學生思維更加靈活,更加深刻,能從自己經歷出發認識世界,得出的結果就是他的標準答案。
(二)基于一體機的語文課堂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
一言堂的課堂教學容易使學生用形而上學的思維看待問題,崇尚老師的權威觀點并不再變化,認識問題時顯得靜止而片面,現代教育技術的出現,使教師和學生的思維更加自由平等,從多個角度看待同一問題,既能看到事物的點,又能看到事物的面,有利于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用聯系發展的觀點看待問題。尤其智能化的教學課件可以使學生與計算機對話、與網絡中的教師同學對話,從而獲得思維的獨立發展,這種交互式辯證思維的發展,有助于學生獨立而富有創造性的解決實際問題,認識事物本質。而相互間交流學習也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更深刻,學習思路更開闊,學習方法更多樣,學習效率更高。
(三)現代教育技術有助于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綜合性思維,是多種思維方式方法的綜合,語文學科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是一門創造性極強的學科,但過去的語文教學囿于條件,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方面滯后,今天,在一個更加關注學生個性的學習環境中,學生逆向思維、發散思維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實現圖像、聲音、文字、視頻的綜合呈現,利用學生視、聽、觸覺,實現認知渠道多元化,這種感覺知覺結合,易使學生產生新認識,有利于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等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總之,現代教育技術已經不可避免的進入了我們的課堂,改變著課堂教學模式,進而影響著師生的思維方式,我們應該用它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在此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不但未減弱,反而變得更加重要了,對教師思維品質的要求更高。教師思維品質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若教師用的是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反而會使學生在觀看圖片中缺失思考,從而形成懶性思維。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我們要積極接受現代教育技術并揚長避短,為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建華,宋麗英,張陽.現代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模式創新(N).科技創新導報,2008(7).
[2]盧強,左明章.技術支持的課程學習生態重構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