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炯
摘 要:本文主要從讓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實踐有機結合入手,從生活中引出數學,從素材中體驗數學、在生活中應用數學三個方面論證了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如何教師能將生活和數學有機結合,對于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是很有幫助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實踐生活;有機結合
純“數學化”的東西是枯燥無味的,如果數學課堂教學脫離了生活實際,會使學生覺得數學知識遠離我們的真實世界,課堂上學生的參與也變得被動而機械,數學課堂教學要密切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生活化的課堂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現實世界中,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活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想象力。下面我談談我在實際教學中的三點體會。
一、要讓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實踐有機結合,就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去感受數學
作為教師,既要注意捕捉生活中的數學,又要能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再通過課堂教學引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體會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知識。如在“幾何圖形”的學習中,教師可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等),讓學生親自看一看、摸一摸、擺一擺、畫一畫、說一說。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受物體的形狀,縮短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整個活動過程圍繞射線的特征展開,從直觀感知到體驗,從具體到抽象,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符合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使他們既能開心地玩,又有動手體驗,可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一年級學生學習“簡單的加減法”時,可以從生活中買東西入手。媽媽買了2個漢堡,小明吃了1個,還剩多少個漢堡?可以用2-1=4來計算;小利有3輛玩具汽車,爸爸又買了2輛,他現在有幾輛玩具車?可以用 3+2=2來表示,在講述的過程中如果能用多媒體來演示這個事例,教學效果會更好。又如,在教學乘法后,我讓學生猜一道題: 有兩對父子去吃飯, 可是服務員卻給了他們 3 雙筷子, 這是為什么?由于是通過學生的生活實踐引出的數學問題,學生在學習中就不會覺得乏味,進而產生強烈的興趣,也增強了學習的目的性。
在數學教學中,我經常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體會數學,把生活中的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例如,教學“平均數”一課時,將學生分成四人一組,計算每個小組的平均身高。這種活動與學生自身生活相結合,可以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二、要讓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實踐有機結合,就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去體驗數學
在學生的生活世界中,充滿著許多學生熟悉的自然事物、社會事物,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可以從中找到問題的原型,然后將教材中的問題融入這個原型,對教材進行生活化,不僅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掌握知識,而且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意義,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價值,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如果在數學教學能充分挖掘當地的一些學生耳熟能詳的素材,融入數學知識,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究,找到規律及解決問題的辦法時,他們就經歷了成功的體驗。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還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時,不能讓學生抽象地記公式,應引導他們觀察生活中的實物:教室、紙箱,家里的木箱,模型等,通過學生親自看一看,摸一摸,發現其特征,找到正確的計算方法。有些同學不理解2-0=□,我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為什么2-0=2?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被充分調動了起來,紛紛舉手:生1:我的想法是:比如說有2個蘋果,吃了0個,也就是一個都沒吃,所以還剩2個,2-0=2。生2:今天媽媽給了我2元錢,我現在一點也沒用,還有2元錢,列式2-0=2……這些例子都是生活中身邊的事,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這樣,通過引導學生對身邊事物中具體數量的感知和體驗,使學生加深理解數的意義,為建立數感奠定了基礎。
三、要讓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實踐有機結合,就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去運用數學
數學的教學不能只局限于課堂上的教學,要讓學生進行課外實踐。以些鍛煉學生運用數學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高年級學生上街買菜不會算賬,估計很在部分不會算帳。這時,教師可以在教室里模擬一個菜市場,讓學生去買菜,讓一部分擺攤,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增長知識。要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研究、探索、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生活問題。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如學習了地磚面積和房間面積的關系后,可讓學生根據地磚大小和要鋪的房間大小計算出需要鋪一間房間的總塊等等。
有些數學知識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讓學生在生活空間中學習,在生活實踐中感知,當學生面臨生活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尋求解決的辦法。如學習了圓錐的體積后,安排學生計算操場上的一堆沙的體積。有的學生說:“首先要知道這堆沙的底面積和高”。底面積和高能直接測量嗎?有一個學生說“可以先量出底面周長,然后再計算出底面直徑”。最后,我按照學生的方法測量出這堆沙的底面周長和高,然后利用相應的公式求出這堆沙的體積。由此可見,教師要創設運用數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實踐活動的機會,引導學生自覺運用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去分析與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生活問題數學化,從而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
總之,要讓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有機結合,互相促進,就一定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去感受數學、體驗數學、運用數學。
參考文獻:
[1]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梁鏡清.小學數學教育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