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杰
【摘要】本文論述基于有效教育理論的普法教育路徑,從建立普法教育師資隊伍和開展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兩方面體現有效教育的理念原則與操作方法,使學生“學法、知法、守法、用法”。
【關鍵詞】普法教育 有效教育 師資隊伍 體驗活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1A-0076-02
有人說:“三流的學校管理靠權力,二流的學校管理靠制度,一流的學校管理靠文化?!睂W校文化是一所學?;畹撵`魂,它彰顯著學校的個性與品質,反映了師生的價值追求和行為方式。玉林市玉州區第五初級中學(以下簡稱“五中”)青少年普法教育作為學校特色文化建設的一塊招牌,是學校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精華的部分,引領并促進著學校各方面的和諧發展。近年來,有效教育掀起的這股思辨創新思潮在玉州大地蓬勃發展,碩果累累,而五中在青少年普法工作方面正是乘著這股東風順勢而上,充分吸取了有效教育體系的理論精髓,在短短兩年時間內摸索出了一條基于有效教育理論的普法教育之路,形成了學校普法教育文化。
一、有效教育成為普法教育的支撐
曾經,五中的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深受師資不足、專業不強、普及不廣、參與不夠等諸多因素的限制,長期處于停滯不前、無法突破的境地,成為制約五中德育工作發展的瓶頸。而另一邊,五中的教育教學課改卻在有效教育理論體系的引領下蒸蒸日上,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有效教育是一個集學習方式、課型方式、評價方式為一體的系統操作方式,實用性強,強調課堂教學的宏觀調控,強調師生、生生互動的實效性,講究課堂資源的充分利用,注重學生個性張揚和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一個大膽的想法出現在我們的腦海里:學校青少年普法教育不就是一個大課堂么?為什么不能利用有效教育理念指導我們的普法教育工作?
2016年,五中的普法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開始在有效教育理念中尋找理論的支撐。學校普法教育工作短板在于資源短缺、授課方式單一、說教成分太強、缺乏互動,都是由學校的老師利用課堂進行授課,學生只是在“看”“聽”“想”“靜”中學法,屬于被動學習;而有效教育的要素組合方式強調交換使用“看”“講”“想”“做”“動”“靜”各要素,主張資源和要素為我所用,發揮合作學習的最佳效力。這一理念讓我們豁然開朗:普法教育的陣地就是一個課堂,推動普法教育的主體不僅是教師,還可以是其他人,學生需要在“動”中學法……
二、“要素組合”顯魅力,“平臺互動”助發展
有效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運用多重思維,發散性地思考問題,最大化地合理利用資源,動用一切要素進行優化組合,激活學生的學習潛能。思路明確了,五中的普法工作小組著手解決普法教育中師資隊伍建設、怎么“教”和怎么“學”三大問題。
(一)秉承有效教育“資源充分利用”的原則,堅持“自我為主,社會為輔”,建立一支以學校為主、以社會力量為輔的素質過硬的普法教育師資隊伍。學校層面,以政教處為主導,建立起“政教處—班主任—政治、歷史老師”的普法教育工作網絡。社會層面,以學校法制副校長、“五老普法宣講團”為主,與司法局、檢察院、法院等司法單位建立長期、穩定的教育合作關系,并挖掘家長資源,邀請從事法律及教育相關工作的家長作為法制輔導員。此舉不僅讓學校普法隊伍迅速壯大起來,而且向專業化發展,從根本上解決了我校普法師資不足和專業性不強的問題。
(二)實現“教”和“學”的突破,改變只靠傳統授課的單一的普法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有效教育要素組合方式的思維,就是要跳出傳統的說教方式,充分調動一切資源和要素,開展多感官、多維度的立體式教育,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不僅要有警鐘長鳴的震懾力,也要有“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簡單地說就是要開展豐富多彩的體驗式的普法活動。
首先,完善普法教育宣傳陣地,充分利用國旗下的講話、校園廣播站、校園宣傳欄、校園警務室、班級宣傳欄、學校網站、班級QQ群或微信群,實現普法陣地由課內向課外延伸,讓學生有更多耳濡目染的機會。從有效教育的理念來說,就是要讓法律知識在不同的時間段、通過不同形式反復地強化。
其次,為最大化合理利用資源,五中走出校園,積極與關工委、綜治辦、公安、檢察、法院、司法等部門聯系,建立校外普法活動場所,如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少年模擬法庭、禁毒宣傳教育基地等,實現了普法教育課堂由校內向校外延伸。
最后,為實現學生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參與的轉變,五中普法工作者反復深入學習有效教育的各種課型理論知識,從“平臺互動方式”的理念上找到了工作的突破口?!捌脚_互動方式”提出教師要抓住關鍵要素,構建多向度教學平臺,提供學生張揚個性的舞臺,主要流程是:篩選關鍵目標—構建多向度平臺—交互—評價。普法教育就是一個“大課堂”,“關鍵要素”就是普及法律知識,“多向度”是指不同思路、不同方法、不同方式、不同個性表達等,讓更多的學生參與普法教育。
為了讓學生能夠用自己最喜歡、最擅長的方式參與到普法教育中,感受到“學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五中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普法活動,有普法征文比賽、演講比賽、手抄報比賽、班級板報比賽、讀書活動、參觀法制教育基地、參加少年法庭、社會普法實踐、校園文明值勤崗、學生辦報、法律知識競賽、“6·26”國際禁毒日主題活動及“12·4”法制宣傳日主題活動等。這些活動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普法教育就是一個大舞臺,在這個舞臺不僅能學到法律知識,還能展現風采、張揚個性……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潛能,使校園的普法氛圍變得活躍,使得普法不再是一字一句呆板的說教,還可以多姿多彩、活力四射,實現了有效教育要素組合方式中強調的“看”“講”“想”“做”“動”“靜”以及各要素的優化組合,實現了學生學習中的多要素、多感官的“全覆蓋”,這時候的學生不僅是學習者,也是宣傳者,更是守護者。
活動開展以來,整個校園形成了一股良好的“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師生神采奕奕、自信滿滿,對校園生活充滿熱愛之情,學校校風、學風、班風都有了明顯的轉變,學校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2017年8月,五中在第三屆“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中被評為“零犯罪學?!保@是對五中普法工作的最好贊譽!
得益于對有效教育理論體系的不懈學習,多年來困擾五中普法教育的諸多頑疾在有效教育思潮的引領下迎刃而解,正如南宋詩人辛棄疾在《青玉案·元夕》中說的:“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比绻f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是一項長期、艱巨的系統工程,那么有效教育理論體系就是一把利刃,它不僅僅是教法和學法的指導,更是突破思維慣性、培養師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利器,充分吸取其理論內涵的精髓,必將為學校的健康、穩定、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