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杭麗
[摘 要]教師應在品德課堂中創設有效的體驗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深入觀察和體驗真實的社會生活,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關鍵詞]品德課堂 體驗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23.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06-068
新課程實施以來,作為最能體現品德課程特點的學習方式之一的體驗活動,如果能預設好,并且在展開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智慧和能力,往往能提升體驗活動的多種效應而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那么,在組織體驗活動的過程中,如何有效地避免活動的浮泛低效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加以關注。
一、課前預設:準確定位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首先,教師要把握教材的整體目標,找準“線”。根據不同年級段的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教材中教學模塊的設計體現了多樣化需求,對編者的這些意圖需要教師在課前充分領悟、準確把握。其次,要明確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弄清教學內容的內在邏輯和意義,再根據學生實際去決定是否需要活動和需要什么形式的活動。同時,還必須思考和明確設計這個活動的目的和意圖、落腳點以及活動價值。只有基于目標基礎上的體驗活動,才能真正發揮其教育的功效。
二、課中體驗:立足活動有實效
1.創設情境,讓體驗更真實
品德與社會教學重在回歸兒童生活實際,教學中通過創設一種特定的情境,使學生進入到所創設的氛圍中。如執教《寸金難買寸光陰》時,在體驗時間就是生命這個環節時,教師將搜集到的汶川地震的影視資料呈現給學生,同時配以聲情并茂的講述:“時間是多么緊急啊,此時此刻,看到他們如此快速地奔跑,你感受到了什么?”生1:“時間很寶貴,快一點就可以多搶救一個生命。”生2:“時間就是生命啊。”師:“截止到5月22日,通過大家的努力,十天內共救出被困在廢墟中的83988人。這爭分奪秒的十天就是83988人的——”生齊答:“生命,生命,生命!”師:“時間可真寶貴。”……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學生從內心體會到了時間真的很寶貴,很自然地就激發了他們要珍惜時間的內心感受。只有這樣觸動學生內心的課,才會給他們以行動的動力。
2.善用媒體 ,讓體驗更形象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形象,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學習,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教材。如執教學《世界真奇妙》一課時,教學第二個板塊“世界真奇妙小小交流會”時,在學生交流了美國的代表性建筑和動植物后,教師進行補充:“看來,很多同學都對這個國家很感興趣。就以我們喜愛的電子產品為例來說,它總是在不斷創新,改變著我們的世界,引領著我們的生活。大家來看一段視頻,它是一段即將上市的蘋果新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宣傳片。”在看視頻中,學生瞪圓了眼睛,不時發出“哇!哇”的驚嘆聲,直到視頻播完了,他們還沒緩過神來。多媒體視頻的運用在這兒起到了文字所無法替代的作用。在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而定的,要努力做到“用在當用時,止于當止時”。
3.形式新穎,讓體驗促心動
在教學目標的引領下,基于小學生心里特征設計的一個個形式新穎的活動,往往能觸動學生的內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執教《父母——我特別的朋友》一課時,教師關注到學生和父母有脫結的現象,于是引導學生思考:“你覺得父母做的所有的事都是關愛我們嗎?你愿意和父母做朋友嗎?”問題拋出后,學生的話匣子打開了。當有個學生談到她覺得媽媽很偏心,不給她買她愛吃的零食,還責備她。于是,教師沒有說教,而是播放了一段課前準備好的這位學生媽媽的錄音。這位媽媽對孩子充滿愧疚的愛打動了在場的學生的心,這位孩子此時也表達了自己錯怪媽媽的內疚之情。接著,教師問學生:“此刻,你有什么想對媽媽說說的?”可見,只有這種建立在教師對品德課教學目標的深刻理解把握的基礎上的新穎的活動形式,才能深入學生的內心深處。
4.探究過程,讓體驗更深刻
在品德與社會課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探究過程,激發他們積極參與學習,因為這樣的體驗才會是內在的、有效的。如執教《向“白色惡魔”說不》一課時,我結合導學案先讓學生小組交流常見的毒品的危害以及毒品的分類,接著讓小組合作交流毒品給人類的危害。此外,教我還通過青少年中流行最廣的搖頭丸來更深層次地讓學生感受到毒品讓人中毒和上癮的量是很微小的特點。我用“剪橘子皮”的體驗活動引導學生一步步探究,當眼前剪到只剩下芝麻大的那么一丁點時,學生瞪大了眼睛,因為就是這么芝麻大的一點,就可以讓人上癮,從此很難擺脫毒品的控制。學生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紛紛表示毒品是惡魔,堅決不要碰毒品。
三、課后踐行:引導內化感悟
教材只是一個范本,教師需要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師應注意如何把教學目標變成學生生活以及融入社會后的自主行為。如教學《我的家庭》這一單元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把孝心帶回家”的感恩主題活動:送父母一句溫馨的祝福;給父母捶捶背、洗洗腳等,并要求家長很好的監督配合。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更高了,學生的踐行更有效了。
生活是教材,體驗活動是生命,小學品德課是活動型的綜合課程,教師要真正認識到體驗活動在品德課中的重要位置,精心預設好一個個體驗活動,讓體驗活動真正觸動學生的內心,留下深刻印象,從而讓體驗活動真正成為品德課堂的生長點。
(特約編輯 熊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