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紅
【摘? ?要】?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樹立足生本,將智慧教學的理念融于教學之中,引學生去思考、探究、踐行,促進道德的同化。本文主要從樹立智慧教學的理念、建構道德與法治智慧教學的課堂、創建道德與法治智慧教學的平臺等角度闡述道德與法治智慧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初中道德與法治;智慧;有效教學
智慧,是基于人本理念,因學而教,與課標高度契合,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智慧,是讓學于生,激發興趣,發掘潛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智慧,是營造民主氛圍,構建和諧關系,讓師生教學相長。教師要走出重理論輕實踐、重結論輕過程的狀況,要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展現多維互動氛圍。課堂的諸要素之間會處于動態的平衡狀態,教師借助于情境打破這種不平衡的狀態,驅使學生主動探求,在解決新問題中生成新的智慧。課堂教學不是知識的單向傳遞,而是師生、生生之間的多維互動,引發學生知的分享、情的共振。
一、樹立智慧教學的理念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教學與互聯網要彼此交融、相互促進,讓教育現代化步入尋常課堂。教育主管部門要善于利用網絡平臺學習新的教育理念,為教師傳達智慧教學的理論知識。教師也要踐行智慧教學的理念,利用課堂、廣播、板報等陣地,引發學生的的學習熱情,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道德與法治課堂智慧教學要打破傳統教育觀的限制,要從傳統與智慧的融合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發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的智慧火花得以閃現。教師要依據生情,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發展學生的智慧。教師要增強資源開發的意識,不斷提升自身的修養,以情感染學生,以行為啟迪學生。教師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學生要擺脫被動接受的現狀,通過角色扮演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積極參與角色的轉換,以達到知行統一、知情一致。道德與法治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弘揚正能量,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二、建構道德與法治智慧教學的課堂
教師要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優化教學設計,引領學生體驗生活、展現自我、張揚個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激發學生的智慧動力,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要轉變學生的教學觀念,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促進他們的獨立思考。教師要以學生為本,營造民主的學習氛圍,要促進學生的情感交流,增強學生的認同感,提高教學實效。如在《集體生活邀請我》一課教學中,教者播放“團結就是力量”的歌曲,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教師用歌曲營造輕松的氛圍,讓學生暢談感想,學生通過表達交流,意識到“一個好漢三個幫”,只有團結起來才有力量。
傳統的教學設計較為單一,只注重學生知識點的獲得,教師要將智慧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中,注重多元的設計,豐富教學形式,提升教學實踐。教師要分析學生的智、德的發展狀態,尊重個體差異,設計出差異化的教學方案,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應有的發展。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所知、所想記錄下來,進行針對性的引導點撥,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能將其運用于生活實踐之中。教師還要通過觀察、訪談了解學生的生活情況,因情而施教。如在《網絡改變世界》一課教學中,教者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有的學生能言善辯、樂于思考,教師可以通過小組探索的方式讓他們感受網絡交往的利與弊,讓學生正確地認識互聯網,形成對待網絡生活的正確態度,能享受健康網絡給生活帶來的便利。而對接受能力差、性格內向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書本,讓教材中表達的觀點與實際生活建立聯系,促進學生的理解。教師既要注重學生認知與能力的智慧生成,也要關注他們的德育養成,要讓學生結合生活實例了解道德建設與法治要求,提高分析問題、創新思維的能力。能運用道德去約束自我行為,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如在《誠實守信》一課教學中,教者以曾子殺豬的故事贊許學生做人要誠實守信,接著讓學生閱讀教材,說說自己對小方言行的看法,你愿意與這樣的人交往嗎?自己有沒有類似的經歷?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暢談自己的感受,體會到誠信乃是個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教師應設計出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要借助于網絡平臺搜集教學資源,擴大教學內容。道德與法治內容既來源于教材,又不能囿于教學內容,要將學生生活、時事熱點等融入到教學之中,為道德與法治教學提供“鮮活”的素材,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要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為學生留有思考、探究的機會,引導他們感悟生活、協作交流,提高自己的思維、表達能力。在探究活動中,學生可以針對某一主題自主查找資料、分析整理素材、分享展示,促進對所學內容的內化,使自己的感觸更深刻,理解更深入。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靈活導入,通過對話等方式與學生開展交流,讓學生主動地求索知識。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啟發學生的積極思考,讓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道德與法治不是枯燥的靜態教學,而是學生積極參與、暢所欲言的動態發展過程,他們善于思考、勇于表達,將所學的知識順應內化。
三、創新道德與法治智慧教學的平臺
教學資源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元素,教育主管部門要建立資料庫,實現資源的共享,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在網絡教學平臺上有許多不同背景、不同經驗、不同特點的教師,他們會創造出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有課件、教案,也有自己的教育心得、學生的學習經驗等,這些資源也將推動著教學效率的提升。資源的創造者出于保護自身成果的角度會不愿意將資源共享,平臺要制定相關的獎勵措施,讓資源得以交流、共享,提高使用的效率。
總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將智慧的理念融入教學之中,讓學于生,為學生留有思考、探究、展示的機會,通過師生、生生、人機之間的交互,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道德的踐行。
【參考文獻】
[1]吳曉靜,傅巖.智慧課堂的基本理念[J].教育探索,2009.
[2]唐燁偉,龐敬文,鐘紹春,王偉.信息技術環境下智慧課堂構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
[3]管小娟.生活:智慧教學的原點[J].江蘇教育,2013.
[4]李勵.反思——點亮智慧教學之燈[J].基礎教育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