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蕾蕾
摘 要:課堂教學是高中生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到學生英語學習的效果,課堂教學有效性尤其重要。基于此,淺談提高高中英語教學有效性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既是一種教學策略,更是一種教學理念。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在新課程的英語教學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我個人認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從教學環節來看,首先要有有效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要明確、具體,可以被檢測。教學規劃的確定會對教師課堂教學模式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因而,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避免制定籠統、模糊的教學目標。例如,在教學人教版Unit 5 First Aid時,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就要讓學生掌握、歸納情態動詞的用法,如:should/shouldnt;must/mustnt;ought to的用法,并明確要求學生掌握該單元涉及的具體單詞及詞組。
二、教學準備、教學設計的有效性
更好地認知學生并為其創建卓越的教學計劃,以此才能充分保障課堂教學的成效。我們知道,進行教學設計是課前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在創建教學規劃環節中要秉持以學生學習為最高的宗旨,相關教學設計的科學性成為學生學習成效獲取的重要保障。我認為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提高:
1.從學生的生活環境出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通過心理學分析可以了解到,如果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與學習內容間存在高契合度,則會顯著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如果在選擇問題情境構建的教學手段時以學生認同的生活背景作為重要的參考要素,能夠引導學生感受到學習英語知識的重要性與關鍵價值,由此會在更大層面上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2.從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出發,恰當地調整教學內容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提出:“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力求滿足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弊鳛榻處?,在對教學課本展開分析的過程中,也要探討學生對新學習知識點的領悟效果,并選擇高效教學的授課模式,創設符合學生性格與學習發展的教學方案和與之相對應的踐行模式。在此過程中,要為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群體提供行之有效的補救方案,同時也需要為學習成績理想的學生群體提供相應的教學計劃等。且要針對學生實際需求充分做好備課的活動,包括教學進程層面與激發學生學習潛力層面等,在提升教學效果的過程中也能夠產生實際的素質化教學效果。
3.從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出發,在進行教學規劃進程中需要關注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教育學家Bloom認為:如果在課堂學習的學生存在積極的情緒狀態,則會比缺乏積極情緒的學生更好地進行求學且體驗到學習的快樂與輕松,同時能夠消除相關的負面學習心理??梢詫⒂⒄Z課堂看作是教師負責管控的有著共同教學目標且由各種情境構成的教學活動。要在實際教學時涵蓋師生雙向互動的教學進程,要在教學工作中既能夠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也需要基于教學的實際需求,創設并構建基于形象為內核且包括多元化情感色彩元素的實際情境,以此能夠顯著激發學生群體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與相應的潛力,提升學生情感體驗效果,以此帶來更加高效的學習成果且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提供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教學內容、教學資源的有效性
采用何種授課內容、教學知識的深度與廣度以及契合度等因素均成為影響教學效率的重要要素。國內英語課堂教學環境中最為關鍵的學習考量內容為英語課本。因而,高效利用教材資源,顯著提升英語課堂的教學活動,最終可以實現預期的英語教學效果。教材既能夠保障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在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效能的進程中,也會在相應層面拓展學生群體的生活經驗,強化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水平以及人文素養品質等,同時也會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在授課時要高效發掘教材的資源,讓學生在研習教材時既能夠獲取知識的培養,也會達到思想道德的提升效果,在學習教材時可以掌握諸多的知識并擁有科學的學習模式,以此樹立優秀的學習觀念與行為特征,從整體層面上保證學生的英語水準。所以,教材的有效掌握成為學習的重要前提保障。
四、教學媒體的有效性
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各類教學所需的軟硬件環境不斷優化與拓展,譬如在現有課堂教學中已經廣泛地使用電子產品、網絡技術以及投影設備等,教師要高效利用這些技術性教學手段。媒體優化的含義為在急需選用媒體時要采用最佳的媒體技術方案進行教學,以此獲取完美的授課成果。同時需要關注的是,并非是在課堂教學中更多使用多媒體技術或者低層次重復使用相關技術等才可以產生預期的教學效果,要掌握具體踐行中“度”的原則。
五、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可以對授課效果產生顯著的促進作用。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環節中,來自于教師的教學評價既會對實際的教學工作帶來階段性總結的作用,也會產生雙向的激勵效果。教師在對學生學習情況展開評估時需要把握精準的切入點,也要保障考評內容的面面俱到,同時還要關注考評體系中的情緒化因素。教師務必要通過教學評價的方式與學生群體展開高效的交流,如此才能在更大層面上對學生帶來有效的激勵作用,從而體現出教學評價的成效。
參考文獻:
[1]常海潮.基于情境認知理論的英語課堂教學設計原則[J].教學與管理,2012(9).
[2]楊天波.淺說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反思[J].教育革新,2011(5).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