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紅斌 劉利
摘要 目的:探討布拉氏酵母菌散聯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療輪狀病毒腸炎的療效。方法:收治輪狀病毒腸炎嬰幼兒96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8例。對照組予以常規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使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聯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療。結果: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布拉氏酵母菌散聯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效果顯著,無明顯不良反應。
關鍵詞 布拉氏酵母菌;喜炎平;輪狀病毒腸炎
資料與方法
2014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秋季腹瀉患兒96例,男50例,女46例。均符合1998年全國腹瀉病診斷標準,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8例。發病年齡:出生后2個月~2歲6個月,平均11.5個月。其中伴有嘔吐38例,伴發熱25例,同時伴有嘔吐和發熱20例。腹瀉多為稀薄水樣便,呈蛋花湯樣,無肉眼膿血及里急后重癥狀,大便4~20次,d。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脫水。輔助檢查:兩組患兒白細胞均<10×109L,中性粒細胞正常或稍低,超敏C反應蛋白均在正常范圍,大便常規檢查為稀水樣便或蛋花湯樣便,鏡檢無膿細胞及紅細胞,含脂肪細胞(+)~(+++),輪狀病毒抗原(ELISA法)檢測均呈陽性。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病情比較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兩組患兒均予以常規口服或靜脈補液、補充電解質、糾正酸堿平衡紊亂、口服思密達、金雙歧,按年齡酌情予以去乳糖奶粉或米粉糊喂養,有發熱者對癥處理。治療組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口服0.125~0.25g/次,2次,d;喜炎平注射液0.2~0.4mL/(kg·d)配伍5%葡萄糖液或生理鹽水靜脈滴注。
療效判定標準:根據治療結果,將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①顯效:治療72h內糞便性狀及次數恢復正常,全身癥狀消失;②有效:治療72h糞便性狀及次數明顯好轉,全身癥狀明顯改善;③無效:治療72h內糞便性狀及次數沒有改善或加重。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結果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經過治療,兩組患兒均有明顯好轉,對照組總有效率87.4%,治療組總有效率97.8%,治療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輪狀病毒屬于呼腸病毒RV屬,是導致秋冬季腹瀉的最常見病毒,能經糞一口傳播,也能以氣溶膠形式經呼吸道感染致病,是<5歲兒童嚴重脫水性腹瀉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國每年大約有1000萬嬰幼兒患輪狀病毒感染性胃腸炎,占嬰幼兒總人數的1/4。除了成功接種輪狀病毒疫苗預防,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
布拉氏酵母菌屬于非致病性真菌,是腸道內具有代表性的重要需氧菌之一。它不易在腸道定植,能在腸道消耗氧和過氧化氫,制造無氧環境,有利于厭氧菌,如雙歧活菌、乳酸菌等生長,重建腸道黏膜屏障,抵御輪狀病毒的侵襲和定植;能增加乳糖酶、蔗糖酶及其活性,減輕滲透性腹瀉,改善腸道內微生態環境。同時耐胃酸、膽汁和各種消化酶,天然對各種抗生素耐藥,常溫下保存不影響療效。喜炎平主要成分是穿心蓮內酯磺化物,具有廣譜抗病毒、抗菌、抗炎、解熱、增強免疫等多種作用,對輪狀病毒有明顯滅活作用。另外,還可提高脾內淋巴細胞數量,增強中性粒細胞及巨噬細胞對細菌、病毒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中溶菌酶水平,增強細胞免疫能力,從而增強機體免疫力;能夠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減輕內毒素對機體的損害,減輕炎性反應等。經過臨床觀察,布拉氏酵母菌聯合喜炎平治療輪狀病毒腸炎,無論在糾正脫水時間方面,還是縮短發熱時間、縮短住院時間方面均明顯較常規治療優越,且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在臨床上,秋季腹瀉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聯合應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劑及喜炎平注射液治療該病,療效顯著,未見明顯且嚴重的不良反應,值得應用及推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