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賦
摘 要:學校制度文化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一環,其本真內涵乃是運用“善”的或“好”的制度培養人的自由個性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當前不少職業學校制度文化的缺失導致教師倦怠的現象比較嚴重,這就需要從增加制度文化供給,刪減不道德、不正義制度,增強制度文化自信,強化人性化管理等方面著手解決。
關鍵詞:制度文化;職業倦怠;人性化管理
一、制度文化缺失帶來的不良影響
1.敷衍了事,機械執行
現階段,相當一部分教師工作沒有熱情,思想上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工作態度不溫不火,工作上機械地遵守規章制度,甚至于對學校規章制度熟視無睹,無動于衷。
2.善于鉆營,敷衍執行
當下,社會變革迅速,發展較快。學校規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學校發展需要,不能激發廣大教職工的內驅力,部分教職工于是就面對制度,“靈活”執行、敷衍執行,導致學校制度起不到約束效果。
3.陽奉陰違,行為抵觸
現在,職業學校信息化水平明顯提速,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創新,不少教師思想保守,表現在教學上墨守成規、缺乏創新意識、教學手法單一,對信息化教學持消極抵制情緒等。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上,囿于普高的育人模式,對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以及教師下企業鍛煉等不能主動參與,甚至還存在“唱反調”現象。
二、緩解職業倦怠的學校制度文化建設路徑
1.增加制度文化供給,展現制度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和親和力
這里所說的制度文化供給是指道德、公平、正義的制度文化供給,我們將道德、公平、正義的制度定義為好的制度,一個好的制度是維護公平、公正,促進活力、創新的有效手段。研究中課題組發現學校在不少方面都存在著制度的缺失,挫傷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愛校如家的熱情。學校應認真梳理現有制度,對缺失的部分盡快予以完善和健全。
2.刪減不道德、不正義制度,體現制度文化的道德、正義性
所謂不道德、不正義制度是指違背公平、公正,限制和阻礙教職工個人發展和學校內涵發展的制度。這些制度的存在嚴重影響教職工的工作狀態,進而使得教職工與學校領導層離心離德,學校發展舉步維艱。比如學校現有的制度中,教職工教學過程考核制度、教職工教學質量考核制度、教職工績效考核制度、教學一線和后勤分配制度、職稱評聘和崗位定級文件中不按能力按資歷的制度、各類表彰或評選輪流坐莊制度均屬于不道德、不正義制度。
3.培育制度認同心理、敬畏心理,增強制度文化自信
“制度文化是制度的靈魂”, 直接關系著教師對制度的認可、支持、接納的程度,影響甚至決定著制度的實際效果。為此,必須培育制度認同心理,強化制度文化自信。學校先要構建教師參與制度文化建設的互動機制。從制度設計起點,就要考慮到執行對象是廣大教職工,因此,制度設計要集眾智,這樣制度設計才具有廣泛性;從制度實施過程,就要考慮到制度文化的開放性,要適時修訂,使其具有向心力;從制度制定的最終目的,要考慮變制度為每一位教職工的“共同的語言”,面向全體教職工實施,不能有所偏廢,這樣,制度才能被認同。
4.強化人性化管理,正視教師現實多樣性需求
“學校制度文化的功能發揮需要經過一個內化的過程。” 學校在制度實行后不要期望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是需要靜待花開。隨著社會發展,作為教師,他們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各人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也不盡相同,當下,已經很難用“一刀切”或“齊步走”等行政式要求對待教師的思想和行為。所以,這就要求學校牢固樹立制度育人、文化育人和服務育人的管理理念,讓制度文化育人過程充滿人文精神與人性關愛。
三、結語
學校制度文化是學校師生員工認可并信守的價值觀念、態度傾向、文化傳統、道德標準、生活守則和行為規范的有機統整,凝結與折射著學校自身的人文特色與文化品位,表征著學校文化建設的發展水平與完善程度。
參考文獻:
[1]任鐘印.夸美紐斯教育論著選[M].任寶祥,熊禮貴,鮑曉蘇,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魯潔.教育社會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