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紹科
摘 要:隨著教學實踐經驗的不斷深入,文章作者發現課堂教學中的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其根源就是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誤區,這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文章作者就這些誤區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概念教學;常規方法;學法指導;合作交流
一、忽視概念教學
數學概念是構成數學知識的基礎,是數學知識的基本單位之一。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情況,將直接影響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對于概念教學,教師一定要根據教材的編排要求,準確把握教學尺度,幫助學生形成正確、清晰的概念,準確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對數學概念的教學,需作逐字逐句地分析,要突出關鍵詞在本質屬性中的地位,恰當地把握好概念的內涵和實質。教學上可以通過具體的例子,由簡單到一般,引導學生逐步接受概念的相關含義。比如,在高一年級數列的前n項和Sn這個概念,屬于重點考查內容。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概念,可設計如下練習:
(1)設數列{an}的前n項和為Sn,Sn=3n+3,求{an}的通項公式。
(2)設數列{an}滿足,a1+a2+…+
an=2n,求{an}的通項公式。
(3)設數列{an}滿足,a1+3a2+…+
(2n+1)an=2n,求{an}的通項公式。
上述例題層層遞進,由淺入深,每做完一題,適時指出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點,大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了學生對數列前n項和Sn概念的理解。
二、忽視教學中的常規方法
課堂上教師對數學問題的解決,思路越來越多,方法越來越巧,過于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巧妙構思,忽視了基本思想方法的滲透,其實這是教學上的一大誤區。這是因為“巧解”往往有局限性,實用的范圍一般都比較特殊和窄小,換一個條件或變一個簡單的結論,就會使之完全喪失解題能力,因此巧解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基本思想方法是一種解決問題的通法,具有普遍性,學生也容易接受和理解。要想從根本解決問題,理應先追求其通法通解。另外,從學生的學習心理上看,當他們對于一道題目一旦了解或掌握了某一個巧解后,就對較為復雜的基本方法產生厭倦心理,也就從根本上阻礙了基本思想方法的滲透。
三、忽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
學生不能只掌握學習內容,還要檢查、分析自己的學習過程,要學生對如何學、如何鞏固進行自我檢查、自我校正、自我評價。學法指導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為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提供和創造必要的條件。
四、忽視課堂的自學合作與交流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只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廣泛交流,形成不同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征等的優勢互補,這樣不但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能較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對成功的渴求,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時間和空間,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過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化,促使學生主動地、開放地學習。
五、結語
作為教師,我們要學會避免教學上的一些誤區。第一,加強理論學習,認真鉆研數學教法、數學教材,把學習、教學、科研融為一體,不斷提高理論修養,從思想上認識到位,在專業知識、理論方法上提高,克服教學方法上的任意性、盲目性。第二,更新觀念,增強學習的意識。教育理論的發展日新月異,學生的認知水平也一直在變化,教師的教學觀念必須與時俱進,只有及時進行更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只有從根本上認識到自身教學存在的不足與缺陷,去偽存真,拋棄過時的、不符合當前實際的教學思想與教學方法,從全新的角度再次認識、探索教學課堂的教學問題,才能使課堂教學起到引領學生的作用,促進學生提高學好數學的自信。
參考文獻:
[1]吳少堂,黃安成.對學生解題中幾種不良心理現象的剖析[J].中學數學,2006(4).
[2]俞宏達.數學解題教學中自然而有效的提問方式探析[J].中學數學,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