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偉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素質的培養越來越得到重視,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已經離不開學校的教育?,F階段初中歷史教學存在教師對學生自主性認知不充分,教學內容枯燥乏味等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國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文章闡述了對現有問題意識進行培養,以培養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的思考能力,并提出了解決方案,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問題意識;培養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特點
1.注重學習的實踐性
在課堂上根據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學生可以根據所學的知識,主動向老師提出問題,進行合理分析并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同時,教師只能起輔導性作用,主要還是讓學生自主研究、網上查閱資料,和同學一起討論。
2.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和體驗
學習注重的是過程,學生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會形成一定的學習方法,并且同學一起探討、研究,從中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力量。其重點不在于結果,而是在于提出問題時,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的探討和研究[1]。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現狀
1.學生沒有主動發現問題的意識
學生如果沒有主動發現問題的意識,也就解決不了問題。在課程上,學生一般都是被動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沒有主動去發現問題,也就解決不了問題。沒有積極想法,最終導致學生形成不了問題意識,只能跟著教師的思路走,沒有自己去探討問題的能力。
2.學生缺少提出問題的勇氣
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會注重學生的成績,成績對學生來講至關重要,有很多學生認為教師在上課講的知識是取得高分的關鍵。為了提高成績,就一味跟著教師所講的思路走,并沒有將自己的問題勇于提出,從而缺少提出問題的勇氣。另外,很多學生害怕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太簡單,而被教師批評或受同學們嘲笑,不敢在課堂上提出問題。
3.學生缺少提出問題的機會
傳統的教育方式是教師在課堂上講課,而學生坐在課桌上認真聽教師講解,很多教師在課堂上一味講課,從來不考慮學生的感受,也沒有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機會,導致學生不愿意思考問題[2]。另外,教師要保證教學進度順利完成,就只能進行知識的講解,為了讓每個學生跟上教師的步伐,教師一般極力去完成教學任務,努力地趕教學進度,沒有給學生去創造提出問題的環境,導致學生不愿意提出問題。
三、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完善的對策
1.提高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的意識
為了提高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的意識,教師就必須帶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盡量提出問題,不管學生提出的難易程度,都盡可能地回答,同時還要對提出問題的學生給予評價,更好地提高學生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提問的技巧
為了更好地教會學生提問的技巧,教師可以教學生怎樣從歷史的要素去提出問題,因為不管歷史怎么發展,都有因果關系。所以提出的問題,要結合歷史上所學的知識進行提問。另外,學習歷史本身就是給當今社會發生的問題提供借鑒意義,所以提出的問題要與當今社會的同類現象進行比較,找出異同,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
3.營造提出問題情境
教師上課時可以主要針對歷史所講述的事件進行回顧,營造一個真切的問題環境,這樣使學生能夠在問題中探索,去引導學生發現與提出問題,因為歷史事件不是單一的事件,一個歷史課堂由許多的歷史事件組成,所以教師要將所有的歷史事件進行連接,并加上相關的圖片配上文字說明,讓學生更容易去理解,通過自己的想法以及歷史知識找出自己的疑惑,發現問題并且提出問題。
四、結語
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對中學生問題意識進行培養,一方面需要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理解,而另一方面需要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中發揮作用,所以教師必須具備問題意識,再對學生問題進行培養。只有教師具備問題意識,才會針對學生問題意識進行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
參考文獻:
[1]朱萍.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新課程(中旬刊),2015(7):55.
[2]胡文芳.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