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曉梅
摘 要:一直以來,受到各種客觀因素的限制,偏遠山區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都不是很理想。對此,教育部門應想盡一切辦法克服困難,提升教學質量,使偏遠山區的學生享有優質教育的權利。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就如何提高偏遠山區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質量進行了探索研究。
關鍵詞:偏遠山區;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建議
一、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進城務工的農村人口越來越多。這些農村家庭的收入雖然增加了,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家庭教育問題。全國婦聯提供的調查數據顯示,截止至目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人數已高達2000萬人,并呈現出持續增長的態勢。另據調查顯示,由于子女長期缺少父母陪伴,大部分留守兒童一方面面臨著生活、教育等實質性問題,另一方面對于心靈的健康成長十分不利。這就需要偏遠山區農村小學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與關注,確保孩子們在學習上不掉隊,思想上保持積極向上,樂觀進取。在日常學習中,教師必須優先做出改變,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自己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一改過去那種被動、消極的學習狀態和模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的過程當中,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學習觀念,做學習的主人。
二、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可進行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與自我監控,可以說是一種非常理想的學習狀態。但是,絕大多數的偏遠山區小學生不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會自行組織預習與復習。對此,教師應給學生們講解自主學習的具體做法,比如告訴他們預習是對即將學習的知識進行提前預熱,在預習時遇到不懂地方,一定要用紅筆做好標記,上課時要認真聽講,逐一攻破預習過程的疑難問題,從而做到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記憶,有助于知識的積累。
三、養成正確的聽課習慣
之所以教學質量不高,是因為多數學生不會聽課,或者缺乏正確的聽課習慣。因此,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聽課能力。首先,要求學生在聽課時做到專心致志,要時刻保持注意力集中,抓住學習重點,做好課堂筆記,以便于課后進行自主復習;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保持思路與教學內容同步;另外,教師要圍繞著課堂內容給學生布置練習題,當堂課程當堂鞏固,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漏洞,并針對這些漏洞給予差異化的輔導,做到當天的學習內容當天消化,不給以后的課程留下隱患。
四、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
偏遠山區農村小學生從小就遠離父母,與其他同齡兒童相比,具有膽怯、自卑、遲鈍、自閉、暴躁等諸多不良性格特征,嚴重影響著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與智力發育。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除了傳授知識以外,還應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用一顆慈愛之心對待這些學生,主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不僅做良師,更要做益友。反之,如果教師不關心學生的感受,經常批評、打擊學生自尊心,學生就會在潛意識當中排斥學習,久而久之會對影響學習產生厭煩感或恐懼感,導致學習成績大幅下滑。
五、激發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并沒有特殊的天賦,我有的只是強烈的好奇心。”由此可見,好奇心對于教學成果的重要性。教學教師要把握好這一契機,將孩子們的好奇心成功引入到學習當中,形成學習的內在動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對教學知識進行探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十以內加減法》這一課時,如果教師只是平鋪直敘地告訴學生幾加幾等于多少、幾減幾等于多少,學生只能機械的記憶,而無法做到完全理解。這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一則小故事:“小花貓去市場上買了八棵大白菜,在回家的路上它不小心弄丟了三棵,小花貓手里還剩幾棵大白菜呢?”相信講完這則故事之后,學生們好奇心已經被充分調動起來,非常想知道問題的答案。這時,教師在黑板上列出8-3=5的算式,便可以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加減法的含義,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記憶程度。
六、加強家長的合作意識
對于偏遠山區的小學生家長來說,由于自身教育觀念薄弱,沒有與學校和老師形成合力,共同管理孩子的學習成績。他們認為孩子上學以后,便完全交給學校和老師負責所有的教育問題,從此放松了家庭教育上的積極引導,對學習成績不滿意時,便開始肆意打罵孩子。這種管教方式,無疑會傷害到學生幼小的心靈,有的孩子從此厭惡學習,恐懼學習。還有一部分家長對于孩子的學習成績抱有一種“無所謂”的態度,這種家庭的孩子,自然對學習缺乏興趣,缺少學習的動力。因此,家長首先要意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在日常生活中,盡量做到言傳身教,為孩子打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七、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雖然新課程標準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偏遠山區的信息較為閉塞,教師接受專業培訓的機會較少,很多教師并沒有深刻領悟到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導致教學手段還停留在傳統教育階段,特別是在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方面顯得經驗不足,能力有限。有些教師也試圖開展探究式教學,但面對學生天馬行空的發散思維時,又顯得束手無策,不知從何講起。這種局面嚴重白抑制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要加大對偏遠山區教師的培訓力度,加強農村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技術,豐富他們的教學手段。需要提醒的是,培訓的方式要適用于偏遠山區的小學教師,不要脫離實際,要有針對性,否則將難以保證培訓工作的質量。
要想提升偏遠山區農村小學的數學教學質量,教師就必須對自己工作多一分份努力,多一份付出,持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手段。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培養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關注孩子們的心理狀態,做他們的良師益友,與學生家長形成合力,共同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確保偏遠山區小學生獲得優質教育的權利。
參考文獻:
[1]王懷民,段君麗.長春地區農村小學數學課堂現有教學模式調查分析與改進策略[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01:1-3.
[2]李賢志.山區小學數學教育的現狀及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4,03:3-4.
[3]周麗楠.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3,07:91-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