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麗麗
摘 要:傳統的教師權威容易引發師生矛盾,當前我國師生關系中教師具有絕對的話語權。從社會思潮、師生間人文關懷、教育評價體系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為在教師話語主導權背景下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提出建議。
關鍵詞:高校;師生關系;話語主導權
中圖分類號:G645?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8)36-0120-01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社會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保證教師教學的有序進行,有利于學生學業的提升和道德品質的養成。目前我國呈現多種類型的師生關系,但教師在師生關系中仍具有絕對的話語權,面對學生缺乏對教師基本的敬仰與尊敬,教師缺少對學生基本的人文關懷等問題,師生關系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本文試圖揭示在教師掌握話語主導權的背景下,師生關系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優化師生關系策略。
一、教師話語主導權下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分析
1.教師對學生的輕視。目前我國大學生入學年齡基本上是95后甚至是00后,部分老教師對現在95后的思想觀念不理解也看不慣,認為這些95后學生行為舉止穿著打扮太過另類招搖,對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的現象也特別失望,認為他們是落寞失敗的一代。
2.學生對教師的敬仰不斷降低。不可否認,在高校除了輔導員與學生接觸較多外,其他專業任課教師基本上很少會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教師上完課就走,師生之間缺少情感交流,大多數的學生積極主動性并不高,不會主動地向教師請教,與之交流,師生間過少的交流降低了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在互聯網時代,學生通過國家精品在線課程、慕課等途徑來獲取專業知識和相關拓展知識,利用互聯網查看本學科的最新科研成果。而有些教師還在拿著多年前陳舊落伍的PPT在課堂上泛泛而談,個別教師在課堂上不負責任,這些都導致學生對教師權威不認可和降低對教師行業的尊重程度。
二、教師話語主導權下師生關系問題的原因分析
1.社會錯誤思潮的沖擊。我國自古就有尊師重道的文化傳統,學生保持著對教師無比的崇拜與敬仰。隨著經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人們在經濟浪潮中逐漸改變了生活方式、思想理念及價值取向等,在以經濟為主導的社會中,教師因經濟收入相對較低而逐漸受到了學生們的輕視,再加上近幾年出現多起教師負面事件使學生對教師的敬仰之情逐漸淡化。特別是隨著西方思想通過互聯網等方式快速滲透到高職學生們的思想中、價值觀中,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實用主義等思潮在高校的學生中泛濫[1],在這種思潮下部分學生甚至教師的人生觀都發生的扭曲,師生關系異化。學生想通過與教師的交流獲得切身利益,部分學生為了能夠評上獎學金、助學金等而刻意加強與教師的感情交流,為了考試成績、評先評優給教師送禮。這些庸俗的商業化行為扭曲了高校師生關系,而有些教師違背師德接受了學生們的好處,甚至有教師為了討好學生主動向學生泄露考試試題,以求學生期末時對教師有一個較好的評價。
2.高校師生間缺乏基本的人文關懷。進入21世紀,我國高等教育迎來了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快速發展階段,部分高校雖幾經擴建有了新校區,學校辦學條件有了長足的進步,但任課教師基本上都沒有專門的辦公室,教師無法在學校備課或休息,教師上完課就離校,導致了任課教師有課來校、無課離校的狀態。在這種環境下學生感受不到教師對學生的關心,教師也缺乏時間、地點與學生們進行交流。在客觀的條件下不利于師生之間交流,教師在主觀上也缺乏對學生人文關懷的積極性。教師在課程上更多的是偏向知識教學,缺少對學生的職業規劃,道德品質教育,未意識到教師是先育人再教書。教師沒有發揮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德并以此來感化學生。
3.教育評價體系不完善。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學校對育人工作逐漸重視。但在目前高校職稱評定、評先評優的過程中,科研成果、招生等占據主導地位,在教師評價體系的引導下導致教師不重視課堂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同時,科研、招生、校企合作等各種績效指標,使得廣大教師工作壓力大,缺少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時間和精力,也有部分教師為了獲取自身利益或者避免自身利益受損,對學生的發展不負責任[2]。
三、高校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對策
1.增加師生交流渠道,增進師生交流。高校和諧的師生關系需要師生兩方的共同努力,教師在面對家離學校遠、在校無辦公室等困境時應主動開拓思維,可利用現在學生們非常喜愛的自媒體拓寬學生與教師交流的渠道。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直接平臺等移動終端與學生互動,將交流互動從課堂延續到課堂外。對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生進行課外專業比賽的指導,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學校應加大教育教學改革力度,要求專業課教師制訂學生交流計劃,每周安排至少1次專業課教師專門的交流時間,其交流的內容可以是專業也可以是職業生涯規劃等學生們關心的問題。
2.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擯棄功利主義思想。青年人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最后階段,大學教育的重要任務就是要促進大學生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在面對師生關系商業化、功利化的現狀時,高校要從學校層面注重培養他們的正確學習觀。一方面,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學生行業和道德規范教育,宣傳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思想,使學生內在的提升道德認知能力。其次,教師在面對學生因學分、評先評優等外在因素功利性地與教師親近時必須要堅持崇高的師德師風,抵制不良風氣,并要對學生進行價值觀引導。
3.建立多元評價機制,改善師生關系。唯成績論不僅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也導致部分學生考試作弊等后果。對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的考核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也讓教師全方面地了解認識學生,提升師生間關系[3]。在目前的教師考核評價方面,科研成果是占據最主要的指標,其次是校企合作、招生等,對于教師的職稱評定機制體制中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效果并沒有納入。要打破唯學術思想的現狀,首先,要將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納入評價機制并制定量化的考核指標,只有教師重視教學,在課堂上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思考,才能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師的專業水準和良好的人格魅力,讓學生從內心感受到教師在知識方面的權威。其次,建立教師榮譽機制,高校從學校層面設立“五好教師”“最受學生歡迎教師獎”等相關獎項,通過對關愛學生、樂于奉獻的優秀教師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獎勵,通過表彰先進,調動教師積極性,促進其與學生交流溝通,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4]。
參考文獻:
[1]? 燕良軾,馬秋麗.論生命視野中的師生關系[J].教師教育研究,2006,(1):50-54.
[2]? 邵曉楓.十年來我國師生關系觀述評[J]教育學報,2007,(3):14.
[3]? 孫俊三,謝麗玲.我國當代師生關系研究范式的揚棄和超越[J].中國教育學刊,2004,(4):47.
[4]? 詹麗萍.論文化生態型師生關系的構建[J].長沙大學學報,2012,(1):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