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婷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實踐性課程。活動中我們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力求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引導學生自主確定研究課題,設計活動方案,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努力探究、實踐,從而獲得結論。活動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形式是多樣的,有點撥式自主學習、合作式自主學習、個體式自主學習、創造式自主學習,真正體現了小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是自我發展的主體。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 自主學習方式 實踐探索
綜合實踐活動重在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與主動實踐,是學生個性發展、創新精神和能力培養的有效載體,是在教師組織、指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操作實踐活動。近年來,課題組依據新課標理念,在現代學習理論的指導下,開展了“綜合實踐活動中自主學習方式的研究”,取得了較豐富的研究成果,總結出一套具有實際操作價值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式方法,以帶動全校乃至全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
一、提出問題,生成課題
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現實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主動地去梳理問題,通過篩選、合并、剔除等方式保留下更有研究意義的問題,試著生成小課題。為了讓學生樂于提問、善于提問,可采用創設情境、實物演示、直擊生活等方法,引導學生在短時間內,從某一主題活動出發,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如我們在開展“方塊字里探春秋”活動時,通過多媒體創設了倉頡造字、漢字演變的情景,激發了學生研究漢字的興趣,經老師巧妙地誘導點撥,學生提出了不少問題,并生成了研究的小課題:“漢字演變歷程的研究”,“關于漢字傳承文化的研究”“漢字造字法及其優勢的研究”等。
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主動走進生活,在生活中觀察、體驗身邊的事物、現象,用心發現事物存在的問題,現象折射出的問題,哪些需要改進,哪些有待完善。這些問題源于生活,是學生自主研究的最好課題。如學生發現身邊近視的同學越來越多,這個現象應引起重視,就提出問題,生成了“近視眼成因及預防方法的研究”這一課題。
二、成立小組,設計方案
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自由組成小組,各自介紹自己的特長及可利用的資源優勢,合理分工,明確各自的任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為了更好地開展研究,就要主動地對課題進行構思、設計,并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水平,去設計實施方案。學生是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去設計,教師應為學生創設討論交流的空間,通過切磋、思辨等形式,生生溝通互動,對不同的意見進行聆聽、理解、接納、贊賞、爭辯,從而不斷修正自己的見解,完善設計方案。
三、搜集整理,自主探究
信息時代,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很多,教師只需做簡單的提示,而不必越俎代庖。凡是學生能自己發現的,教師絕對不引導,學生能自己搜集的,教師絕對不告知;學生能自己總結的,教師絕對不演示……相信學生的潛力,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和諧的學習環境下獨立思考、勇于實踐,從而給學生提供廣闊而又全新的天地。在“尋跡——安陽·甲骨之鄉”的實踐活動中,教師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通過上網、查閱書籍等多種途徑,搜集甲骨文的資料。同時學生自愿結合學習小組,去參觀中國文字博物館,拜訪甲骨文研究專家,探訪殷墟博物院,學認甲骨文,學寫甲骨文,豐富了學生對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的認識,加深了他們對家鄉的熱愛,激發了他們了解安陽厚重歷史,學習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興趣。綜合實踐活動注重學生的直接經驗,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通過引導學生在設計、制作、考察、實驗等一系列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去理解和感悟生活,從而養成自主探究能力,形成自主探究精神。
四、匯報交流,成果表述
在自主探究學習開展一段時間后,指導學生將活動小結、研究報告,用口頭、書面、小品、實驗等多種形式進行總結匯報。課堂上注重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活動見聞和經驗所得,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鼓勵他們個性化的表達和新穎的創意,提倡他們按照自己的構思和設計去操作、去展示,使他們有表達和實踐的自由。成果表達方式多樣,各具特色,不是幾個組長的一言談,也不是播放幾組課件,呆板地讀材料,而是全體同學自主參與的展示會,可以是專家式的成果發布,也可以是組員你說我說,聲情并茂的介紹,還可以是實驗演示、實物介紹。每位同學都盡我所能,將活動成果與大家分享。
五、整體評價,激勵反饋
評價的實質是對學生自主探究的反思過程,具有導向、激勵和發展學生興趣的作用。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要特別注意適時地對學生的表現做出評價。除了對活動的結果進行評價,更要重視對學生在活動中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如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自我管理調控能力,戰勝困難的勇氣等方面都可以進行評價。
按照以上方式來開展活動,學生有了更多自主學習、實踐探究的時間、空間。其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形式是多樣的,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歸納出以下幾種:
1.點撥式自主學習。點撥式自主學習是指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問題進行有明確導向性的自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設計啟發性、探索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觀察、猜測、操作、思考。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在學生"憤""悱"之時,教師加以點撥、引導,將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2.合作式自主學習。活動中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個體與群體的合作、師生與現實生活的共振,是活動卓有成效開展的重要條件。合作式自主學習正是基于以上思考,組織學生圍繞共同的研究課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共識共進的自學方式。這是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對問題的看法、觀點、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思維的交鋒點等進行相互交流的學習形式。這種形式下學生人人動腦、主動探索,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3.個體式自主學習。個體式自主學習是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積累,獨立自主地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要主動放手,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實踐的時間、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在個體式自主學習中將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較多的直接經驗,獨立學習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得以提高。
4.創造式自主學習。創造式自主學習是指學生能靈活地、自主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方式進行活動,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活動中,教師鼓勵學生大膽暢想,思維求異求新,讓學生能按照自己的活動思路創造性地學習。學生的學習過程成了自主創造的過程,他們從感受已知的層面拓展到未知的多維空間,從模仿、制作,延展到改造、設計、重建,在體驗獨創的喜悅中創新能力得以培養。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們倡導自主學習,以學定教,以學導教,教學互動,共同提高。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目標、方式、內容及指導教師,并決定活動結果呈現的形式。教師只是有針對性地做必要的指導,這樣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得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得以增長。
參考文獻:
[1]田慧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探究與實踐反思[M].北京教育出版社.
[2]鄭金洲.自主學習[M].福建教育出版社.
[3]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4]肖川.學生自主學習方式將悄然變化[N].中國教育報.2001-09-19.
本文為2015河南省教育技術裝備和實踐教育研究立項課題《綜合實踐活動中自主學習方式的研究》;河南省教育廳教技裝[2016]35號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PZS5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