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琪
[提要] 本研究從旅游扶貧視角探索張家口旅游業如何與冬奧會實現對接發展,采用SWOT分析方法,找出目前張家口旅游業發展的優缺點,以及旅游業與冬奧會對接的因素。研究表明:張家口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基礎設施服務水平整體不高,同時旅游資源開發分散,缺乏系統性。為順利承辦冬奧會,需要進行基礎設施以及旅游產品方面的對接。最后從時間維度提出冬奧會前、冬奧會中、冬奧會后三個時期,如何實現旅游業與冬奧會的對接進而脫貧致富奔小康,為張家口扶貧做出基礎性貢獻。
關鍵詞:奧運旅游;精準扶貧;旅游業;SWOT分析
基金項目:河北農業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7080);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2017GJJG055);保定市社科聯項目:“保定山區貧困縣旅游扶貧模式創新與策略深化研究”(2017063);河北農業大學基金項目:“第六產業視閾下燕山-太行山旅游扶貧開發研究”(SK2016PY07)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1月8日
一、研究背景
(一)奧運旅游。奧運旅游是指由于奧運會的召開而引發的各種旅游活動事件的總稱。奧運會作為一個特大的節事活動,會吸引眾多的國內外游客前往奧運會主辦城市,從而為主辦城市帶來巨大的旅游收益。奧運會對舉辦地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直接的旅游客流的強烈波動,也包括旅游業長遠發展所產生的間接影響。
奧運會的旅游效應存在周期性。根據整理的奧運旅游階段特征,把奧運舉辦地旅游業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奧運前、奧運中、奧運后。三個階段客源市場、旅游產品不同,因此應設定不同的策略重點和發展途徑。(圖1)

(二)旅游扶貧。旅游扶貧不同于以往的扶貧方式,是一種內部造血式的扶貧。這方面的研究最早的是美國的Frechtling(1978),通過研究和探索旅游業在當地的影響力,構建起分析旅游業地區影響行為的模型。此后,1999年英國國家發展局(DFID)提出PPT概念真正意義上將旅游發展與消除貧困聯系起來,核心是貧困人口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和受益。PPT模式對張家口實現經濟發展和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具有現實研究意義。
(三)研究區概況。張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東南毗連北京市,西、西南與山西省接壤,北、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全市總面積3.68萬平方公里,轄10個縣6個區,戶籍總人口469.60萬(2016年末)。
二、張家口旅游業SWOT分析
(一)優勢分析(S)。一是旅游資源豐富。張家口旅游資源豐富,“藍天、白云、清水、綠地”兼具,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溫泉、草原、水景、山林、文化和特色農業七大旅游資源,適宜開展多種類型旅游活動;二是區位優勢明顯。張家口市地處京、晉、冀、蒙四省市(區)交界處,是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圈、冀晉蒙外長城經濟圈的交匯點,高速公路網發達,區位條件優越,客源市場廣闊。(表1)

(二)劣勢分析(W)。張家口的經濟水平對旅游業的發展有一定的限制,張家口目前有十個國家級貧困縣,又確立了五個深度貧困縣和99個深度貧困村,發展水平和人均收入長期居河北省11個地級市倒數;張家口旅游基礎設施薄弱,尤其是交通設施,居民點之間較為分散,且縣城到達鄉村的交通設施較少。
(三)機會分析(O)
1、知名度大大增強。冬奧會舉辦地的新名片對于張家口來說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相當于為張家口在全世界打上了廣告,提升張家口的國際知名度。
2、旅游地可進入性增強。張家口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基礎設施水平不高,配套設施不健全,服務功能不完善。申辦冬奧會不僅改變了其戰略位置,還迎來大力改善基礎設施、加快城市建設的新階段。交通設施方面,延崇高鐵以及高速和航空業使得崇禮融入首都一小時經濟圈之內,緩解首都旅游功能;城市配套設施方面,加強了通訊、供熱、供水、環衛等配套工程建設;極大增強了張家口地區旅游的可進入性。
3、旅游項目不斷豐富。新建旅游項目朝向多元化發展,冰雪旅游、康體旅游、節慶旅游、體育賽事旅游、會議旅游等不斷豐富。尤其是冰雪旅游的發展,在2015年,崇禮冰雪旅游的收入貢獻率達58%,促進張家口經濟發展。
4、賽事旅游品牌不斷深化。得益于自然資源的天然優勢以及冬奧會的發展機遇,張家口賽事旅游迎來新的高潮。張家口積極承辦國際賽事積累辦賽經驗,2017~2018國際雪聯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和U型池世界杯落幕,這也是最高水平的滑雪比賽落戶崇禮。冬奧會為張家口樹立世界一流冰雪比賽舉辦地品牌奠定了基礎。
(四)威脅分析(T)。奧運會的舉辦會對與奧運賽事無關的普通游客、商務人員、當地旅游居民有“擠出”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奧運期間相關人員旅游質量的下降。為了搶占奧運先機,旅游企業集中的、高密度的旅游促銷活動造成的供給過剩和資源閑置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消化,容易產生“膨脹效應”,造成奧運人數的減少。
三、旅游業與冬奧會對接要素
(一)基礎設施對接。(1)奧運體育設施。體育場館是一個城市重要的旅游資源,也是承辦冬奧會的必然要求。體育場館的修建也為張家口奧運遺址旅游奠定了基礎;(2)交通設施。為承辦好一屆冬奧會需要建立四通八達的交通體系;(3)城市配套設施。奧運會對服務設施的要求很高,需要有一定標準的奧運村、酒店、媒體中心、游客中心、醫院等相關配套服務設施。只有設施到位才能提升旅游服務承載能力,順利應對奧運期間眾多游客進入的壓力,也是今后張家口進行旅游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資源。endprint
(二)旅游產品對接。(1)冰雪旅游品牌。張家口可以憑借當地資源優勢和冬奧會知名度,大力發展冰雪旅游,促使當地居民“靠雪吃雪”,把冬奧會舉辦地打造成華北地區乃至全國知名的滑雪旅游勝地;(2)賽事旅游品牌。2017年崇禮相繼舉辦眾多大型賽事,這些國際賽事的順利舉辦使崇禮擁有了組織大型賽事、賽事保障以及接待中外游客和運動員的能力和經驗等,同樣也將成為奧運會舉辦地的名牌;(3)奧運遺址旅游。奧運會過后,這些體育場館等設施將成為當地具有奧運特色的體育設施遺產資源。
四、張家口旅游扶貧對策研究
在奧運經濟中,旅游業是最先介入的,奧運帶來客流的增加是奧運會最直接的旅游拉動效應。奧運旅游可以提高旅游地形象、知名度,促進旅游產業結構升級,系統構建旅游地綜合吸引力,給游客帶來更好的旅行體驗,從而充分發揮旅游帶動經濟發展的扶貧效應,最終實現旅游增收、旅游富民。不同賽事階段旅游客源市場結構不同,消費者需求不同。根據奧運旅游三個發展階段,有計劃地提出相應發展目標。在奧運前,實現旅游產業對接,系統構建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奧運中,創新游客體驗,進行品牌文化宣傳;奧運后,奧運遺址旅游形象持久化,旅游結構升級。
(一)奧運前:實現產業對接,系統構建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奧運前期,張家口游客結構多元化,游客以觀光休閑度假為主。這一時期,張家口旅游業的發展緩解了首都旅游壓力,分散了首都旅游職能,但張家口基礎設施薄弱,為順利舉辦冬奧會,應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高水平高服務的旅游度假地;張家口旅游資源豐富,但旅游開發缺乏系統性、整體性規劃,旅游產品以觀光為主,缺少商務會議等延伸旅游產品。應加強對旅游資源的系統性規劃,圍繞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延長產業鏈條,優化產品組合。在加強基礎設施、合理開發旅游資源的基礎上,實現冬奧會與旅游業的合理對接。通過鄉村旅游扶貧模式、生態旅游扶貧模式、特色文化旅游扶貧模式、冰雪旅游等四種旅游扶貧模式,系統構建張家口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發揮旅游業的經濟帶動作用。
(二)奧運中:創新游客體驗,進行品牌文化宣傳。奧運會舉辦期,張家口游客旅游動機和客源結構發生變化。屆時會有大量熱愛體育的國內國外游客涌入。旅游產品主打賽事旅游,借助冬泳挑戰賽、冰上趣味運動、冰雪溫泉等產品增強游客體驗;同時,抓住關注度和曝光度優勢,推廣張家口文化產業。借助開幕式、閉幕式等傳播推廣張家口特色文化,如蔚縣打樹花、蔚縣剪紙的視頻或現場展示,舉辦多場民俗風情表演和特色體驗式活動等;充分利用國內外傳播媒介,樹立張家口激情度假地“時尚運動城——大好河山張家口”的旅游形象,將奧運經濟效應發揮到最大。
(三)奧運后:奧運遺址旅游形象持久化,旅游結構升級。冬奧后,游客結構重回多元化。同時,冬奧后1~2年內,奧運聲勢不斷減弱,海外游客數量出現大幅下降,應積極應對“后奧運時期”。張家口應利用奧運文化,打造遺產旅游,帶動旅游產業結構升級,為旅游扶貧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實現內部造血式扶貧。對一般觀光游客,設計安排奧運場館體驗游;商務游客,安排舉辦各種展銷會等,開發高端會議會展精品;體驗性游客,設立分時度假國際連鎖酒店,體育明星公寓,以及結合了不同國家風土文化特色的奧運風情房等,吸引游客興趣;文化游客,借助奧運的后續效應,以奧運文化、滑雪文化、剪紙文化、民俗文化等為著力點,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體育客人,繼續承接國際雪上賽事,打造雪上項目訓練基地。通過發揮奧運遺產旅游資源,推動張家口旅游產業不斷升級,實現內部造血式扶貧。
主要參考文獻:
[1]任毅.基于事件旅游理論的張家口市旅游業與冬奧會對接模式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05.22.7.
[2]鄒統釬,彭海靜.奧運會的旅游效益分析[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5.4.
[3]周婷婷,刁永輝.試論倫敦奧運會對英國旅游業的影響[J].體育與科學,2012.5.
[4]鄒統釬.奧運旅游效應:2008年北京奧運會對中國旅游業的拉動[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