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雅倩
摘 要: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促進消費是我國經濟增長驅動轉換的重要工作之一。文章從宏、中及微三個層面對我國消費金融的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進行重點論述,發現我國消費金融在法律制度層面、企業產品創新層面、風險防控層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在經濟發展急需新增長點的背景下,文章認為我國消費金融應該以制度完善來規制監管套利、以市場競爭機制來促進消費金融產品創新、以征信體系完善來實現風險防控,最終實現我國消費金融健康、穩健、高效發展。
關鍵詞:消費金融;現狀剖析;問題探究;對策建議
擴大內需,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由單一的投資驅動向投資、消費、出口多向驅動轉變,是新時期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任務與歷史使命,其中促進消費的發展又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在擴大內需與刺激消費的工作推進中,消費金融是重要的手段與工具,因此規范好消費金融的發展有利于我國經濟增長驅動多元化轉變目標的實現。本文重點對消費金融的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進行,力爭對我國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提供有效、科學、可行的政策措施。
一、我國消費金融發展的現狀
為清晰地了解我國消費金融的運行狀況,可以從總規模、企業數量等指標數據中管中窺豹。在消費金融總規模方面,根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相關機構的權威數據統計,2017年我國的消費金融總規模將近9萬億,同比2016年的7萬億增長了近30%左右,這充分表明我國消費市場的潛力巨大,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前景比較樂觀;在消費金融企業數量方面,自2010年開始至2017年底,我國正規持牌的消費金融企業及平臺僅有22家,且還有將近14家企業籌備申請消費金融牌照,總體來說我國消費金融企業的數量還是偏少,但是增速還是處于一個較高的速度區間。從整體上說,我國消費金融的發展還是處于初期階段,在規模上的增速比較快,但是面臨許多問題,如監管不完備、競爭不充分等。
二、我國消費金融發展的問題分析
在分析我國消費金融基本現狀的前提下,文章從宏觀、中觀及微觀三個層面剖析2010年-2017年以來我國消費金融行業發展的各項問題。
1.宏觀層面:法律制度規范仍待完善,消費金融糾紛難以實現有法可依
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我國經濟發展長期處于一個以投資為主導的運轉模式,從而對于消費的重視度不夠,故而我國的法律制度體系在消費金融方面的規范與約束不足。目前消費金融的法律法規與監管部門的管理條例都是從互聯網金融監管的角度展開,沒有專門針對消費金融的細致監管。從《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簡稱《辦法》)的監管導向上看,《辦法》對于消費金融企業的設立監管比較嚴格,而對于消費金融企業的行為規范監管缺乏力度。在消費金融業務落地的過程中,如何確保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確認、如何實現客戶信息的安全防范、如何實現資金監管的安全托管等問題都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由此造成當前消費金融行業供需雙方的行為與動作都欠規范,都缺乏約束,消費金融糾紛難以實現有法可依。
2.中觀層面:消費金融企業門檻較高,消費金融行業難以實現產品創新
消費金融在我國金融行業發展的歷史并不長,管理經營與運轉流程并不非常明確,故而監管機構采取了穩妥的審慎監管策略。從《辦法》的具體規定來看,監管層對于消費金融的資本充足率、資金來源、風險準備金、投資余額等指標的要求比較苛刻,從而使得目前我國金融市場大部分的企業不滿足要求,只有注重資本充足率指標監管的商業銀行比較符合需求,故而我國消費金融企業張紅的絕大多數是商業銀行系企業,目前較大的非商業銀行系的消費金融公司有捷信、華融、海爾及蘇寧。眾所周知,在消費金融機構數量較少的情況下,缺乏競爭氛圍的行業在產品創新方面動力不足,并且商業銀行是傳統消費信貸(信用卡)的主體,并且由于商業銀行的體制及風險偏好等問題,商業銀行占主體的消費金融企業產品創新更加難以推進,從而沒有真正滿足客戶的需求,不利于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3.微觀層面:征信體系建設零散滯后,消費金融供需雙方存在風險隱患
從微觀的層面來分析,由于我國消費金融的征信體系相對比較滯后,征信體系記錄并不完備,并且征信體系的建設內容非常分散,各金融機構間的征信標準不統一,且缺乏信息的有效共享,從而難以實現通過征信查詢資金需求方的資質信息與資金使用需求。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從而使得消費金融的資金供應方是無法真正了解資金需求方的真實財務狀況的,信息的不對稱性會增加消費金融企業的風險與成本。與此同時,客戶缺乏信息保護意識,消費金融企業也并不一定能盡到保護客戶信息安全的責任,由此導致消費者也面臨著權益受損的風險;總之,在征信體系建設零散滯后的背景下,消費金融供需雙方存在風險隱患,這必須引起社會各方的高度重視。
三、我國消費金融發展的對策研究
結合前文的現狀概述與問題剖析,文章相對應的從宏觀、中觀及微觀的三個角度探索未來我國消費金融發展的具體對策。
1.宏觀層面:以建設完善的消費金融法律體系來規制消費金融監管套利
從宏觀層面分析,隨著我國消費金融行業發展的進一步加速,我國必須明確的細化消費金融行業的法律體系,要制定符合實際情況,且具有法理邏輯的可操作性強的消費金融法律細則。與此同時,監管層也要出現相應的細則監管策略,確保法律規范與監管文件的契合度高,且兩者都能落地執行,實現有法可依的基礎上才能推進有法必依的進程。完善的消費金融法律體系必須既符合我國消費金融發展的實際情況,也有對未來消費金融的發展有一定的預判,能高效、及時地解決消費金融領域的各項問題與糾紛,最終有效地保護消費金融企業與消費金融客戶以及消費金融相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完善的消費金融法律體系是確保我國消費金融持續發展的基礎,是把握好消費金融創新與監管尺度的基礎條件,是規范資金需求方的各項行為、規制消費金融供給方進行監管套利的基礎保證。
2.中觀層面:以培育專業的消費金融優質企業來實現消費金融創新發展
由于監管層對于消費金融的監管導向比較審慎,故而《辦法》中消費企業的設置門檻相對較高,消費金融企業的數量不足,消費金融市場的競爭并不充分,從而不能有效推動我國消費金融的發展,所以從中觀層面上分析,我國必須以培育專業的消費金融優質企業來實現消費金融創新發展。從國外的實踐經驗來看,消費金融市場的主體非常多元,有商業銀行、金融財務企業、互聯網金融企業、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等,形成這種市場格局的底層邏輯是由于消費金融需求也呈多元化的格局,只有消費金融市場的主體是差異化的才能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因此,我國應該適度、適時、適量的放寬消費金融企業設置門檻,要側重消費金融企業的行為與展業監管。除此之外,要制度合理的財政補貼及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具有經營實力的商業銀行成立專業的消費金融企業,逐步培育出一批消費金融優質企業,從而促進消費金融的服務的優化、產品的創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3.微觀層面:以構建完備的消費金融征信體系來防控消費金融經營風險
消費金融的微觀主體就是消費金融企業與消費金融客戶,兩者的業務關系本質是資本借貸,而要確保資本借貸的穩健、安全、可持續,就必須降低兩者間的信息不對稱性,降低雙方套利的概率,由此我國必須建立消費金融征信體系。一方面,要以央行征信系統為基礎,聯合互聯網支付平臺的征信數據作為補充,構建消費金融客戶征信體系,使得消費金融企業能真實地了解消費者的財務情況與基本信息,從而減小消費金融企業的風險,最終強化了我國消費金融市場的風險防控;另一方面,對于消費金融企業也要形成征信體系,要對其經營行為進行科學評價與動態監督,通過對消費金融企業的征信進行評級,從而規范并約束消費金融企業的具體行為,有效的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消費金融穩健并高效的發展。
四、消費金融的未來發展展望
展望未來,消費依舊必將是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源泉,我國消費金融的行業前景非常明朗,在面對消費金融需求爆發、消費金融主體低齡化、消費金融場景多樣化、消費金融規模小額化的復雜情況下,我國消費金融存在法律體系不細致、企業產品創新滯后、風險防控層缺位等問題,因此在未來我國消費金融發展的過程中,政府應該注重法律體系的完善與監管制度的健全,行業應該重視創新活力的保存與產品(服務)供給的高效,企業需要重視數字化管理與科技創新,個人需要有科學、合理、可持續的消費計劃與習慣。
參考文獻:
[1]紀崴.消費金融:創新與發展[J].中國金融.2015(11):96-97.
[2]劉銳.消費金融對居民消費需求影響分析[J].消費經濟.2013(01):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