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旺,蘇兆龍,鄧慧云,許婷婷
摘 要 通過分析目前大學新生新媒體的使用狀況以及出現的負面影響,尋找引導大學新生正確利用新媒體進行人際交往的對策,幫助大學新生樹立正確的人際交往觀。
關鍵詞 大學新生;新媒體;人際交往;意見領袖
中圖分類號 G20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23-0030-02
大學新生的適應教育作為一直以來困擾各大高校的問題,其處理的好壞將直接關系到新生的大學生活。新媒體是一種新的媒體形式,與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相比,具有交互性、時效性和共享性等特點。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新媒體的使用在大學新生人際交往中的影響越來越明顯。新生通過它可以了解到學校的相關信息和大學的基本生活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新生適應大學生活。但是,由于新生缺少鑒別和選擇紛繁復雜的信息的能力,往往會產生負面效果。本文以安徽科技學院為例,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分析目前大學新生使用新媒體的現狀,從傳播學的角度剖析新媒體在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影響,為高校做好新生適應工作提供參考性建議。
1 大學新生使用新媒體的現狀
1)傳播主體“碎片化”。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手機在大學新生當中的普及,不斷地擴大了新媒體的用戶數量。隨著新媒體平臺功能的日趨完善,信息的傳播模式開始由以往的“中心化”逐漸向“泛中心化轉變”, 每個人都可以是信息的發送者和接收者,其他人也可以對他人發送的信息發表自己的意見,并通過平臺進行存檔,從而呈現出一種區分的、互動的、裂變的交流模式。“去中心化”和傳播主體“碎片化”成為當下新媒體的最大特征。
2)求新心理主導需求。由于“00后”已經成為當下大一新生的主力軍,他們在信息需求和產品需求上更加注重追求潮流、與眾不同和凸顯個性。由于新媒體平臺的推陳出新速度之快,不斷有更新穎、更具吸引力的新媒體平臺被推出。同時,大多數新媒體平臺通過音頻、視頻、動畫等富媒體視覺語言,憑借對海量信息資源的不斷更新重組,提升用戶使用過程中的感官體驗,從而不斷增強用戶的黏性,及時滿足用戶的求新求異心理。例如,抖音App擁有個性迷你MV、特色濾鏡道具、創意多段混剪、特效、視頻拍攝快慢調節、發起挑戰全民參與等特色功能,給產品增添了個性化的服務,為產品注入新鮮活力,使得產品本身就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從而能夠充分調動用戶的好奇心和興趣。
3)接觸的內容良莠不齊。隨著新媒體信息傳播渠道的不斷拓寬,越來越多的網絡大V或者自媒體平臺逐漸在新媒體構建的傳播領域中充當起意見領袖的角色。他們將自己接受的信息進行加工后,擴散給關注他們的新生,由此形成信息傳遞的兩級傳播。但由于很多人的學歷水平和自身素質的參差不齊,許多信息內容具有誤導性和低俗性。
4)偏激的網絡言論。由于當今的大學新生以“98后”居多,一方面,使得他們過早地接觸新媒體,不斷強化他們在選擇信息方面的價值認知;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正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引導,在面對網絡事件時,往往會根據個人固有的觀念,進而做出不客觀的判斷,并發表不適當的言論。正是因為現今的大學新生在思維上更加活躍,因此對社會上的事件會有自己的價值判斷,此時如若不加以正確的價值引導,往往會呈現出“網絡憤青現象”。
2 新媒體在大學新生人際交往中產生的影響
1)交友信任度下降。新媒體的崛起促使傳統輿論引導格局、媒體布局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革。每逢新生開學季各類新媒體平臺都會推送與大學校園生活相關的推文。其中不乏關于如何開展大學人際交往的文章,他們利用大學新生急切了解大學生活與人際交往方法的心理,在推文里會經常出現強調大學人際交往中存在的所謂“黑幕”和“潛規則”的觀點,并將大學刻畫成一個追求功利、充滿官僚氣息的小型社會。此類不正確的信息引導,給剛剛高中畢業,對大學生活知之甚少的新生來說,無疑等同于每時每刻提醒著他們大學里人際交往的復雜性和功利性。由此,許多大一新生,在進校時常常在人際交往方面產生許多迷茫,并使得對大學里人與人之交往的信任度不斷降低。
2)束縛自主交友觀念的形成。新生在進入大學初期,人際交往問題會成為最為困擾的問題之一。由于大學的人際交往模式較高中更為復雜,加之身邊同學的興趣愛好、價值觀、家庭地域存在不同,使得新生覺得高校的人際關系更加復雜,一時間難以找到適合自己的人際交往方法。但是,他們又有著強烈的人際交往欲求,因此當他們在新媒體的上看到有關人際交往的文章或者有關“交友標準”的信息時,往往會根據自己的情況對號入座。
因此,當他們發現自己的價值取向與其中的某些觀點吻合,在以后的人際交往中便有了先入為主的價值判斷和心理暗示,并以此作為自己的擇友標準。此時的新生作為信息的受體,如同被信息炮彈擊中,對網絡中的交友價值觀深信不疑。并且對其所提供的信息的信任程度大多時候都高于其他媒體提供的信息。比如在微博和QQ中將常會看到的“這是十種人不能和他成為朋友”“如何迅速成為人際交往中的焦點”“你身邊有沒有人中了其中五條”等諸如此類的信息。
3)人際交往的虛擬化。新媒體平臺的功能不斷推陳出新,出現了許多使人際交往更加“便捷”的產品和功能。例如:QQ的節日祝福群發、悄悄話、SOUL的自動配對功能。人們在虛擬的空間內,不需要身份信息的驗證和交往原則的束縛便可以進行交往活動,卻使得真實的感情流露和情感體驗被屏幕所阻隔。
同時,由于線上的虛擬交往并不是面對面的、真實的人與人的交往。所以習慣性的通過新媒體與他人進行線上的人際交往,往往會造成只有線下實體交往所具有的人際交往技巧的缺失。因此會常常出現很多人在網上聊得火熱,但在真實的面對面交往中卻一言不發,甚至面對彼此會覺得莫名的尷尬。
3 引導大學新生正確利用新媒體進行人際交往的對策
1)加強新媒體平臺監管力度,凈化網絡傳播環境。由于目前我國的新媒體平臺數量與日俱增,其中不少平臺傳播的信息魚龍混雜。國家互聯網主管部門在制定規范條例、推行認證資質、打擊網絡謠言的同時,也要從網絡文化的大環境著手,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2)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園活動,促進相互溝通。在加強網絡環境的建設的同時,學校應當結合自身實際條件和新生人際交往中存在的難題,及時的開展相關活動,幫助新生之間相互交流。從而促進彼此之間的相互了解,增強在新生人際交往方面的安全感和信任度。
3)提升自身的素養。新生能否順利進行人際交往,自身素質的提升是不容忽視的一環,因此樹立起正確的人際交往觀顯得愈發重要。在人際交往中,信任是人與人不斷了解和建立深厚友誼的基礎。新生在面對他人的時候,應該做到坦誠相待,在生活中做到表里如一,以此來贏得別人的信任。同時,在與人交往中,新生應該做到換位思考。每當發生矛盾或者遇到問題時,應該多從別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去感受他人的心情,從而盡量化解不必要的爭執,做到善待他人,和平相處。
4 結束語
隨著信息化浪潮的到來以及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平臺在新生人際交往方面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虛擬化、開放性的特點,讓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產生了一系列困擾。高校應當將培養高素質、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作為自己的教育目標,幫助新生正確處理好瞬息萬變的網絡環境和紛繁復雜的新媒體平臺帶來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李慧穎.抖音App的傳播依賴研究[J].中國報業,2018(2):45-46.
[2]梁鋒.媒介素養教育:通訊員培訓的重要內容[J].新聞前哨,2012(10):11-13.[3]吳光恒.新媒體輿論引導下的“把關人”角色嬗變[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1(1):31-35.
[4]張奕華.論網絡境域下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及其合理引導[J].青年探索,2012(2):67-70.
[5]陶飛旸.淺談網絡文化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31(5):20-21.
[6]孫克忠.淺析新媒體服務企業文化創新發展[J].企業文化旬刊,2014(5):11-12.
[7]孟俊彥.新媒體形勢下的“靶子論”[J].河南科技,2015(22):196.
[8]李化杰,李慶本,王夢妮,等.“95”后大一新生適應性教育策略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33(1):82-84.
[9]向柯吉.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價值工程,2018,37(27):50-51.
基金項目:安徽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試論新媒體對我校大一新生人際交往和思想狀況的影響”(2017S10879060);“編輯出版學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階段性成果(2015ZY046)(省級)。
作者簡介:方明旺,安徽科技學院人文學院學生,研究方向為新媒體出版。
蘇兆龍,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