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世紀90年代,在電視新聞領域,以百姓為主角,聚焦平凡事件,表達公眾訴求和心聲的新聞采寫方式,受到了廣大電視觀眾的普遍歡迎。新聞學界把這樣的新聞表達方式,稱之為電視民生新聞。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和演變,電視民生新聞在橫向和縱向的激烈競爭之中,走進了一個不得不變,不得不改的發展瓶頸期。特別是近年來,在媒體融合的發展的大背景下,電視民生新聞怎么才能講好民生故事?文章以山西廣播電視臺地面頻道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現狀和改革舉措為實例,淺析山西地面頻道的電視民生新聞之路。
關鍵詞 電視民生新聞;發展現狀;融媒體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23-0087-02
1995年,湖南經視一改常規,精心打造的《經視新聞》,成為了各省市地面頻道爭相效仿的“現象級”新聞欄目。短短幾年的時間,以《經視新聞》《南京零距離》等欄目為代表的一批地面頻道電視民生新聞欄目,如雨后春筍一般,在全國范圍內迅速
“生長”。
在這一時期,作為山西本土的地面新聞頻道,山西廣播電視臺黃河頻道、科教頻道、經濟咨詢頻道先后推出來了《黃河新聞》《都市110》《直播山西》等電視民生新聞欄目。進入2013年,山西廣播電視臺各地面頻道的電視民生新聞相繼經歷了收視率“滑鐵盧”。2017年至今,收視率的下降趨勢更加明顯。老牌民生新聞《黃河新聞》和收視擔當《都市110》的收視率,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均在50%左右。經歷了前10年的快速擴張,后10年的激烈“火拼”,2018年,電視民生新聞又該何去何從?
1 電視民生新聞遇到的瓶頸和困惑
1.1 電視民生新聞該說哪些“話”
縱觀中國電視民生新聞發展的20多年,經歷了一個“進化演變”的過程。
初級階段的電視民生新聞,之所以能夠一鳴驚人,新鮮、刺激、獵奇是其快速致勝的“法寶”;然而好景不長,經歷了電視民生新聞急速擴張的初級階段,之前所謂的“法寶”,也不免讓廣大電視觀眾產生了“審美”疲勞。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之下,紅極一時的電視民生新聞也走進了發展的下一站——中級階段。新鮮、刺激、獵奇的初級電視民生新聞,也逐漸開始在“有用”“有觀點”上做起來文章,“民生”一詞的概念也日漸寬泛。
而從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在由初級電視民生新聞向中級電視民生新聞過渡的問題上,山西本土的電視民生新聞走的并不順利。民生新聞該采哪些事兒,該說哪些話?以2018年11月5日,山西科教頻道《都市110》播出的節目為例,在一個多小時的直播過程中,除了一些網絡匯編類的短消息和長消息,支撐節目時間的新聞有《快遞小哥送貨 竟被收件人砍傷》《男子遮擋號牌 還胡攪蠻纏躲避處罰》《廚房炸丸子起火 無人員受傷》等,幾乎每一條自采的片子,都停留在奪人眼球、有過程無解決的層面。類似的報道周而復始,一陣熱鬧過后,在觀眾的記憶中留不下任何值得思考的痕跡,觀眾產生“審美”疲勞也在意料之中、情理之中。
困在選題的“怪圈”之中,電視民生新聞怎么才能實現自我“解脫”?選有用的題,說有用的話,回歸新聞的本質,從媚俗的取向回歸到理性,有責任感的取向,電視民生的新聞的路才能更長遠。
1.2 電視民生新聞該怎么說“話”
電視民生新聞在中國起步之初,與受眾群體的定位需求密不可分。然而,20多年的發展演變,很多民生新聞的從業工作者似乎并沒有跟上大眾“審美”水平提升的步伐。很多民生新聞欄目采制的新聞,還停留在使用簡單單一的表達方式,蒼白無力的套搬語言。如果民生新聞的從業記者不在苦練“內功”上下功夫,不把民生新聞的“話”講好,面對“內外夾擊”的新舊媒體競爭,很難求得民生新聞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伴隨著新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勢頭,新聞的采、編、播等各個生產環節,都發生了一場顛覆性的變革。新媒體的優越之處,在于短、頻、快,內容海量豐富。而這些優勢,恰恰和當年紅極一時的電視民生新聞有很多吻合之處。所以,在新媒體應用技術的普及推廣過程中,也為電視民生新聞開辟了一個新出口。加之電視民生新聞在2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觀眾基礎。如何用新媒體的語言、新媒體的思維、新媒體的傳播路徑把電視民生新聞的“話”講好,是電視民生新聞欄目“反敗為勝”的關鍵一招。然而,從現在的發展情況來看,山西廣播電視臺各地面頻道的電視民生新聞也在積極探尋新媒體發展之路,但所謂的融合發展,大多數欄目還停留在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今日頭條等新媒體平臺,把近日采編播的民生新聞進行一次簡單的整合傳播。這樣的“融合”談不上“新”字,更談不上“融”字。
2 民生新聞如何突出“重圍”
2.1 扎根百姓,腳下帶泥
回顧20多年來,電視民生新聞走過的發展歷程,為百姓服務,為人民發聲的初衷和信念不能更改。而順應時代的變化,反映“民生”和服務“民生”的工作方式如果做不到求新求變,民生新聞就如同空“頂”著一頂“民生”的帽子。在這一方面,山西廣播電視臺的各檔民生新聞欄目,也在做著積極的探索和努力。2019年,作為山西科教頻道的民生熱線,將實現功能的升級。由之前的“爆料”電話,變成真正的民生服務熱線。大到找工作,小到配鑰匙開鎖,都能為普通電視觀眾提供幫助。雖說從功能上看,這只是一個小小的變化,但從民生服務的理念上看,這是一個質的飛躍。
2.2 提高品質,追求深度
目前很多地面頻道的電視民生新聞產品,缺乏應有的深度,缺乏專業水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沿著這樣的發展路子走下去,電視民生新聞也失去了發展的后勁。和時政新聞、電視專題一樣,電視民生新聞也需要精心的策劃和優良的制作。電視民生新聞要想健康持續的發展下去,也必須具備完成主題報道、深度報道的能力;也需要有審時度勢的高度和睿智獨到的觀點。2017年國慶節期間,在山西省委、省政府大力發展文旅產業,提出“長城、黃河、太行”三大旅游板塊的大背景下,山西廣播電視臺黃河頻道的《黃河新聞》欄目,采制播出了《表里山河贊》系列節目。用民生新聞鮮活的表達方式,通俗的表現手法,平易近人的語言,帶著電視機前的觀眾一覽長城、黃河、太行的壯美風光,品味美景背后的人文故事。受到了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用事實證明,電視民生新聞也可以有更寬廣的視角,電視民生新聞也能做到“高大尚”。
2.3 厲兵秣馬,迎戰融媒時代
身處競爭激烈的融媒時代,電視新聞特別是民生新聞的內容優勢正在逐漸消失。和央視以及各大省級衛視相比,地面頻道的民生新聞欄目更是舉步維艱。融媒時代,“公民記者”已經成了新常態。自媒體的迅速崛起,它所爭奪的新聞資源恰恰是之前電視民生新聞主攻的陣地。當新舊媒體的生存空間出現高度融合時,借新媒體之勢,“唱”電視民生新聞的“歌”,也是一條好的發展思路。而在電視民生新聞領域,新舊媒體的融合已經成了不可逆轉的趨勢。尤其在很多經濟發達的省份,從2013年開始,就開始了探索融媒體建設的創新之路。在硬件條件方面,中央廚房的建立、App的研發上線……傳統媒體都在試圖用新聞生產流程、新聞傳播方式等領域的技術革新,為電視民生新聞找一條新出路。例如“北京時間”“山東閃電新聞”等,都是省級媒體中,融媒轉型的成功案例。
3 結束語
2019年,山西廣播電視臺的兩個新聞App也有望正式上線,兩個App分別側重于時政新聞和民生新聞,融媒改革的步子越走越快,我們也希望,在經歷了艱苦和陣痛之后,電視民生新聞會在融媒時代里,迎來第二個“春天”。
參考文獻
[1]張海濤,曹鋼,等.創新與融合——城市廣電媒體改革發展[M].北京: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5.
[2]胡紅磊,莫文廣,等.實踐黨的群眾路線 推動廣電改革發展[M].北京: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6.
[3]朱皓峰,呂巖梅,等.融媒體融合背景下廣電創新與轉型發展[M].北京: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6.
[4]侯迎忠.電視民生新聞研究綜述[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6(5):59-62.
[5]樊建軍.淺談民生新聞的價值取向[J].新聞世界,2009(11):64-65.
作者簡介:李文嘉,助理編輯,研究方向為融媒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