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 要 新媒體時代,廣播行業在積極進行融媒發展的探索中,廣播視頻化道路成為越來越多廣播電臺的選擇。視頻的出現讓廣播擁有了畫面,增加了廣播的可視化維度,滿足了人們對直播間以及主持人等好奇心的同時也使得信息的傳播更加形象生動與靈活。視頻化給廣播帶來諸多好處的同時,廣播電臺要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去帶動廣播的發展與蛻變,積極吸收已有的發展經驗,努力探索,將傳播內容優質化,傳播形式精品化,傳播效果最大化。
關鍵詞 新媒體;廣播;視頻化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23-0092-02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高達8.02億,較上半年新增2 968萬人,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到7.88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3%,手機無疑已經成為絕大多數人類獲取信息的主流工具,傳統媒體的改革也因此愈發激烈。廣播行業不再局限于聲音媒介的傳播,積極探索多種融媒方式,而廣播視頻化就是其中十分有力的一種選擇。互聯網的發展推動了圖像社會和視覺文化時代的來臨,上網用戶中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高達6.09億,占網民總體的76.0%,5G時代的到來也會使得視頻所耗費的流量不再那么重要,將會更進一步推動視頻的發展。同時視頻傳播與廣播并沒有十分沖突的地方,廣播完全可以借助視頻的強互動性、感官沖擊性等增強自身的傳播力、影響力,而且借助廣播的傳統優勢可以彌補當今視頻碎片化消費的缺陷,打造更具干貨,更滿足人們需求的視頻廣播。
1 視頻廣播帶來的收益
1)增強傳播效率,擴大傳播范圍。聽覺傳輸是屬于線性的一維空間傳輸,而視覺傳輸空間是二維的,這就注定了視覺傳輸的效率是高于聽覺傳輸的。相比于傳統廣播的純音頻方式,視頻能夠展現出廣播節目的主持人形象、節目標識、直播設備、直播間的道具布置等,使得用戶對節目的印象更加具體化的同時也增加了節目的可看性,滿足了用戶的好奇心等多種需求。視頻的制作也擴展了觀眾只能夠通過廣播獲取信息的渠道,當視頻被擺在新浪、今日頭條等眾多客戶端首頁時,會吸引更多潛在的用戶點擊進來,如今爆火的短視頻熱潮也會推動視頻廣播的轉發,從而獲得更多的流量與觀眾。2017年國慶節,FM93浙江交通之聲進行的“此刻浙江——國慶長假第一天”網絡大直播創造了520萬人觀看的好成績,而這也是因為網易新聞、中央電視臺微博和“今日頭條”等平臺的轉發,使得信息能夠被更多的人所知曉[1]。
2)增強節目互動性,培養忠實觀眾。原來的廣播傳播方式是單向的,也是缺乏黏性的,聽眾的互動方式只有電話連線或者語音留言,很多時候還會因為線路正忙、通話時間限制、線路不通等問題破壞聽眾的興趣與忠誠度。廣播在融媒發展的過程中也曾借助過平臺留言、微信語音等方式增強節目的互動性,但是這種互動仍然是有時差的。視頻廣播模式的推出使得廣播在進行視頻直播的同時就可以及時的與觀眾進行互動溝通,解決觀眾的提問,滿足觀眾的信息需求與心理需求,增強觀眾的互動體驗感。通過視頻直播還可以很好地展現主持的才華與能力,展示自己的個性,吸引到更多的觀眾關注到節目。觀眾對主持人的喜愛,平常進行的點贊打賞等互動也更加能夠促使觀眾對節目產生感情,提升觀眾對節目的忠誠度[2]。如今打造一個具有影響力的明星主播往往比打造一檔優質的節目更能增加聽眾數量與忠誠度,而且培養明星主播所花費的成本也往往要比制作優質火熱的節目低。如今視頻直播發展很快,例如虎牙、斗魚等直播平臺的發展就已經比較完善了,廣播電臺能夠借鑒的經驗也很多,操作起來并不會十分困難。
3)增強廣播活動參與性,拓寬收入來源。傳統廣播活動的開展往往也只是主持人在自言自語,即使是開展的許多線下活動,也并不能夠很好與線上的觀眾進行互動,使得更多的人參與到活動中來。相對于傳統廣播來說,視頻通過展示現場情景,可以讓觀眾親眼感受現場的氣氛,而直播的方式又可以使得觀眾通過彈幕與點贊打賞與主持人進行互動,表達對活動的看法與支持,甚至參與到活動當中來。互動量越大就越可能吸引來更多的觀眾,在其中又會有一部分觀眾變成關注用戶,從而增加節目的觀眾數與影響力。廣告作為廣播電臺最主要的盈利模式,需要的也正是廣播電臺的觀眾群,而進行視頻直播后還可以投放更多的廣告,對廣告的投放模式也可以進行改變與完善,如在直播間的設備上貼廣告、在直播臺正前方嵌入贊助商的LOGO、在直播間擺廣告位、進行廣告宣傳的抽獎、主持人穿著搭配等等[3]。廣告植入方式的豐富可以吸引到更多企業與商家的合作,從而增加廣播電臺的收入。
2 視頻廣播的建設措施與注意事項
1)建設專業團隊,打造優質內容。對于一個視頻直播節目來說,能否引來大量觀眾的注意與喜愛,能否達到預期的目標與效果,起決定性因素的往往是節目的策劃與主持人。一個成功的直播節目離不開優秀的策劃人運用自身優秀的策劃能力、掌握的經驗技能,去執行并完善節目方案;主持人運用自身豐富的專業知識,良好的控場、隨機應變能力去把控整個節目的節奏與走向,帶動起節目氣氛與效果[4]。進行視頻廣播單單靠優質的硬件設備與技術是不行的,必須花費精力建設好一個專業的團隊,尋找到相關的人才才能盡可能地避免轉型融合過程中的彎路。同時一個優秀的專業團隊也是打造優質內容的重要保障,優質的內容是節目進行推廣的基礎,內容為王依然是廣播視頻化必須堅持的方向。廣播作為主流媒體,應該利用自身所具有的優勢資源,同時擔當起時代傳播的責任,為公眾傳播具有正能量、實用有趣的內容產品,拒絕播出低俗空洞的內容,避免節目過度娛樂化、口水化,這樣才能夠得到人民、政府的關注與支持。
2)走精品化路線,不要隨波逐流。視頻廣播是廣播節目進行創新拓展的重要方式,但也并不是所有廣播節目都適合進行視頻直播,也不是所有節目都適合進行長時間的視頻直播。廣播視頻化只是拓展廣播節目多維度、多元素展現的一種方式,不能一味地追求視頻直播所帶來的收益與效果,頻繁、長時間的直播反而可能造成觀眾的視覺疲勞,如若是在直播間進行錄制的節目,單調、固定的場景往往會使觀眾覺得枯燥,失去新鮮感,注意力也會轉移。過度依靠視頻會使廣播失去其原有的聲音優勢與魅力,而且長時間的視頻直播也會使節目的質量得不到保障,不僅吸引不到新觀眾,很多以前積累起來的忠實聽眾更是可能被迫離開。因此在進行視頻廣播節目探索的過程中要注意貼合節目內容,選擇與視頻化相嵌合的廣播節目進行視頻直播業務,把控優勢資源,建立核心競爭力,積極進行探索與創新,走精品化路線[5]。
3)利用優勢資源,多種類多平臺傳播。短視頻是當今爆火的一種信息傳播方式,據今日頭條公司透露,2018年抖音月全球活躍用戶達到5億。短視頻不僅是娛樂的傳播載體,很多新聞電臺都有在抖音上發布相關的信息,借助抖音龐大的用戶群體及獨特便利的功能,信息往往能夠得到很快的傳播,如西安摔碗酒就借助抖音得到廣泛傳播,重慶公交車事件也經過抖音在短短一兩天內全國皆知。短視頻短、快、精的特點符合了當前人們的精神閱讀需求,適用于所有的移動終端瀏覽和展示,廣播行業完全可以結合自身的特性與優勢參與到這一輪的傳播浪潮中來。不僅僅是直播與短視頻,還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進行相關的精品視頻推送,這樣既可減少直播帶來的枯燥與疲倦感,也可彌補短視頻空洞化、膚淺化的不足。在視頻廣播發展的過程中要注意利用當今社會熱點化的優勢資源,進行多種類多平臺的傳播,結合不同的功能與特點以達到最理想的傳播效果。
3 結束語
在新媒體時代的背景下,視頻廣播的發展前景是值得期待的,但能否為廣播行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與活力還需要不斷地探索與改進。視頻廣播的發展需要充分認識到視頻化給廣播帶來的好處,在此基礎上利用已有的經驗與創新能力去將這種好處最大化,以得到充分的發展,達到理想的目標。同時還需要充分分析發展過程中的缺陷與弊端,不斷改進,培養好具有專業素養的人才,找準目標,充分利用資源進行正確的建設。
參考文獻
[1]汪海東.廣播節目視頻同步直播的得與失及應用策略[J].視聽縱橫,2018(4):26-28.
[2]肖棟.廣播節目視頻直播熱的冷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18,9(17):240-241.
[3]王萌,肖愛云.融媒體時代廣播節目可視化探究——以朔州新三農視頻廣播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8(16):178-179.
[4]李贊.“廣播+”為傳統媒體助力——淺談市級廣播新媒體視頻直播如何選擇“執行人”[J].視聽屆(廣播電視技術),2018(3):114-116.
[5]劉智超,晏耀華.虛擬現實中可視化及聲音表達的幾點思考[J].北京測繪,2015(2):116-118.
作者簡介:劉 芳,晉城市新聞傳媒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