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黃俊強
【摘 要】本文采用調查法,以廣西工業技師學院貼吧為例,分析廣西工業技師學院貼吧的調查情況及存在問題,提出加強學生的網絡知識和法制教育、完善管理隊伍建設、提升對校園貼吧的掌控能力、“堵”與“疏”相結合等對策。
【關鍵詞】中職學校 貼吧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2B-0009-02
當前,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學生都擁有一臺可上網的智能手機。學生只需要申請一個賬號便可在貼吧里自由言論,學生本人的姓名、性別和年齡等個人信息都可隱藏起來,不受學校條條框框的限制。筆者發現,在廣西各大中職學校中,大部分學校都有自己的貼吧,學生在貼吧的活躍度較大,筆者統計了廣西工業技師學院、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廣西機電工程學校、廣西物資學校等中職學校在 2017 年 8 月至 9 月的貼吧發帖數量,這幾所學校平均每天的發帖數量都超過 10 帖,月均發帖量也超過 400 帖。本文以廣西工業技師學院貼吧為例進行分析。
一、廣西工業技師學院貼吧調查情況
截至 2017 年 8 月底,學校百度貼吧即廣西石化高級技工學校(廣西工業技師學院)吧的活躍人數為 6872 人、總發帖數為 636347 帖。
學校貼吧分為看帖、圖片、精品、視頻、群組 5 個欄目,學生可以自由在貼吧里針對某個帖子進行跟帖發表自己的意見,也可以發表新帖子讓其他人回帖。
自學校貼吧成立以來,學校宣傳中心組織網絡文明傳播志愿者對學校開展的活動及時發帖加以報道、在招生階段積極在貼吧中從正面宣傳學校、發布緊急情況的通知、寒暑假安排學校實時監控學院貼吧等,貼吧已經成為學校宣傳和對學校師生網絡輿論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校貼吧也逐漸成為師生反映存在問題的窗口。比如某學生在貼吧發帖反映某某窗口的打飯阿姨態度惡劣,遇到類似的帖子一經發現立即傳達給相關部門的管理人員,再由相關部門的人員對此類事情進行處理。
學校貼吧秩序在管理中得到有序的開展,但是也存在凌亂無序、不良信息和圖片充斥其中等情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惡意評價同學,發泄個人情感。學校的貼吧上常常出現這樣的帖子,“學校的校花是誰”、某班的某某人長得怎么樣,甚至貼吧無碼圖片。比如:有一個帖子稱:“××班的××是校花,大家覺得怎么樣”并附上該學生的圖片,結果引來一陣輿論嘩然。這些帖子的評論往往充滿網絡暴力,據統計,此類帖子共有 369 條。
(二)肆意攻擊教師,評論教學工作。學生在貼吧里除了攻擊同學,就是攻擊教師。在這些帖子中,有些是調侃性的,諸如長相美丑等;也有惡意詆毀的,甚至人身攻擊。如“學校哪個老師最惡心”、“××老師你滾出去”、給老師取外號、公開點老師的名字進行謾罵等。據統計,此類帖子共有 198 條。
(三)詆毀抨擊學校,表達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不滿。“食堂飯菜是豬食”、“某某學校很垃圾”是貼吧常見的語言。這些帖子矛頭直指學校的辦學條件、課外活動、作息制度、安全保衛、后勤服務等。部分學生為圖一時的口舌之快,宣泄心中不滿情緒,僅以某個現象的出現就開始肆意謾罵和詆毀學校的聲譽,這樣的帖子不利于校園的建設和發展。據統計,廣西工業技師學院貼吧中此類帖子共有 48 條。
二、問題存在的原因分析
出現以上幾個問題的原因,筆者認為有幾點:
(一)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不高,法律意識淡薄。從年齡上分析,中職生大多處在 15-18 歲期間,這個時期還處于成長的叛逆期,思想品格還較為欠缺;加之很多中職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文化成績并不理想,抱著中職學校是他們最后的學習希望的想法進來學習的;父母長期在外,留守兒童的家庭居多;父母對學生的照顧和關愛較少,部分中職學生性格缺失較為嚴重,因此總喜歡在貼吧上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青少年法律意識淡薄,絕大多數情況下的中職生的言行舉止是因為他們并不知曉自己是違規、違法的。
(二)學校網絡建設不完善。當前很多中職學校的校園網建設較簡單,很多學校只注重硬件設備的投入,忽視軟件技術的投入,與外校的鏈接和交流較少,很多學校的校園網功能只停留在發布新聞、刊登公告、查閱相關文件信息等內容上,缺乏交流的平臺,難以滿足學生對豐富文化生活的需求,刺激了“無門檻”的貼吧的快速發展,貼吧注冊進入時無須提供注冊者的信息,只需給自己一個昵稱就完成注冊,登錄貼吧瀏覽帖子也不需要任何身份驗證,可以匿名留言,最大限度地體現民主自由發言權。這樣也導致中職生能毫無顧忌地發表言論,許多不良言論呼之欲出,“污染”了貼吧的正常輿論環境。
三、“校園貼吧”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加強學生的網絡知識和法制教育,增強網絡文明意識。目前,我國制定與出臺了信息網絡相關的法律法規,初步建立了我國網絡管理法制體系。但是,大多數學生對網絡違法犯罪的認知還嚴重不足,網絡違法犯罪現象屢見不鮮。很多學生并不把通過計算機網絡實施的犯罪看成是一種犯罪,覺得這是一種“智力游戲”而逞一時口舌之快。一些學生在網絡中忽視道德的存在,認為網絡是自由發言的載體,覺得網絡沒有道德的行為只是一種宣泄。所以,需要學校加強網絡知識和法制教育的宣傳和普及,以提高學生對網絡法制的認識。因此,可以將網絡知識和法制教育知識納入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計算機應用基礎》中,并在學校的校園網、微博、微信等平臺做好相關的宣傳工作。
(二)完善管理隊伍建設,建立可管理可控制的“校園貼吧”。組織學生成立網絡文明傳播志愿者協會,志愿者對貼吧進行值班管理,加強對學校貼吧的信息監控和管理,及時監控和刪除網絡不良信息,確保用好管好守好網上輿論陣地。學校相關部門人員應當將網絡輿情監控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把握正確導向,培育健康向上的網絡輿論生態環境,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一經發現包含不文明言論的帖,文明傳播志愿者就應立即對帖子進行封禁、并對發帖人進行禁言及警告。
(三)提升對“校園貼吧”的掌控能力,提高網絡輿情應對水平。加強涉及學校的輿情監控分析,完善網絡輿情的發現、判斷、上報和處理機制,對涉及學校的重大輿論情況信息堅持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研判、第一時間報送、第一時間處置。發生重大突發事件、敏感事件和負面事件時,涉及部門和分管校領導應主動及時發布權威信息進行澄清。此外,要建立與重點門戶網站的溝通協調和會商處置機制。
(四)防患于未然,“堵”與“疏”相結合。學校要掌握師生的思想動態和利益訴求,解疑解惑,化解沖突和矛盾,處理好各種問題。加強輿情監控和矛盾排查工作,對排查出的不穩定因素早做工作、早做預案、早做控制。提高網絡監控和預警能力,爭取輿情負面信息早發現早處理,防危機于未然,做到從“堵”向“疏”轉變。
只要學校相關部門、相關責任人增強責任意識,在網絡貼吧的輿情問題上進行嚴格的監控和對輿情進行引導和疏通,校園貼吧“環境凈化”指日而待。在學生能夠自由、民主發表言論的平臺里,將會有更加文明、進步的思想展現在這個平臺上。
【參考文獻】
[1]李利斌,陳曉萍.芻議校園貼吧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教學月刊·中學版(語文教學),2011(1)
[2]金秀舫.高校“校園貼吧”存在問題及對策[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
[3]許 文,李麗維.從“貼吧”現象看高校溝通渠道的變革[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
[4]李凌凌.網絡傳播理論與實務[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4
(責編 羅汝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