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高杰
摘要:有效的閱讀方式可以加深小學生對世界的了解,建立良好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創新思維和閱讀能力。本文根據目前小學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措施,以期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 閱讀教學 ? 措施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關鍵環節,歷來都是語文教師教學的一大難點,好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使學生善于思考,善于觀察,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面臨著很多問題,讓教學困難重重。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提出了一些效果較好的具體措施,以期幫助語文教師完成高質量的閱讀教學。
一、對話法
在閱讀教學時,語文教師應從學生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一味地以自我為中心,而應該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閱讀,讓學生學會思考。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文章提出疑問,和學生進行對話交流,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提問式對話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記憶性對話,另一種是發展性對話。記憶性對話是指教師只需要提出一些文章的基本問題,學生在原文中幾乎都能找到答案,如時間、地點、人物、感情、主人公的行為等,這樣的提問能讓學生慢慢理清整篇文章的大題框架,理解作者要想表達的含義。發展性對話主要是對文章的進一步思考、推理、評價等,讓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寫這篇文章是為了表達什么樣的觀點,里面包含著作者什么樣的感情等。如大部分文章都是以時間為線索的,教師可以針對每個時間段發生的情節進行提問,讓學生大概了解整篇文章的框架。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提問一些有關主人翁情感和他內心想法的問題,同時讓學生思考文章給他們帶來了什么樣的啟發。教師的語言要和藹親切,給予學生鼓勵,使學生能夠認真地完成教學任務,最終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二、帶入情感法
很多閱讀文章都包含著作者深深的情感,但是小學生比較難理解,他們的世界還是一片空白,不能深刻解文章要表達的情感。這時,教師要用正確的方法讓學生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觀點,使學生能根據自身的經歷、對現實生活的觀察理解文章,進而思考文章中的感情和內涵。
如小學語文閱讀中有一篇文章《什么是幸福感》,對于這種概念性的問題,學生很難理解,但是又很好奇。這時,語文教師可以播放一些幸福的片段,如父母和孩子溫馨的片段,這是學生能切身體會的。通過觀看這樣的片段,學生立刻就能大致了解幸福感是什么了,也能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里找到幸福。這時,教師再讓學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見過的其他表現形式的幸福感,學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幸福感的含義了。這樣一來,不僅讓學生觀察了生活,還與文章里的情感結合、融入,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
三、培養閱讀興趣
“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在教導學生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喜歡語文,對語文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另外在閱讀教學時,興趣很重要,一味地被迫學習,學生只會感到厭煩,而且學習效率不高,所以教師要針對學生的閱讀興趣,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要想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就要將導語設計得十分吸引人,在解讀時,言語要充滿激情、充滿力量,富有啟迪性,形體語言也要表達到位,如給學生一個贊許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親切的撫摸,都會使學生感到教師對他的關愛。
四、結語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通過各種事半功倍、可行性高的教學方式,經過長期的不懈努力,不斷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提高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廖肖根.例談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方法[J].文理導航(下旬),2017,(1).
[2]高蕊蘭.教育改革引導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探究[J].學周刊,2016,(24).
(作者單位:江西省瑞金市武陽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