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治 張少航 陳俊池 梁萬杰
摘要:筆者對本地指紋自動識別系統中的數據進行了統計、整理,分析了指紋特征相似性的幾種表現,希望由此能對指紋鑒定人員有所啟發,了解指紋的相似性。無論是在運用系統查檔還是指紋的檢驗鑒定中,發現相似性指紋中的否定本質特征,確認指紋的不可重復性,避免工作中的失誤。
關鍵詞:指紋;相似性;初探
中圖分類號:D918.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8)32-0157-02
作者簡介:蔡治(1977-),女,漢族,四川夾江人,眉山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工程師,研究方向:痕跡檢驗;張少航(1978-),男,漢族,河南開封人,眉山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工程師,研究方向:痕跡檢驗;陳俊池(1984-),男,漢族,四川鹽亭人,眉山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痕跡檢驗;梁萬杰(1984-),男,漢族,河南焦作人,眉山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主檢法醫師,研究方向:法醫物證檢驗。
一、指紋的唯一性和相似性
指紋由于人各不同、指各不同、終身不變、觸物留痕等特性,長期以來在司法系統被廣泛應用于揭露和證實犯罪,被公認為證據之首。指紋的唯一性,不僅由科學家運用數學方法加以證明,在遺傳學方面的研究也得到了證實,在實踐活動中,也從未發現有完全相同的兩枚指紋的實例。
但是不同的指紋在其整體形態、紋線的流向、細節特征的數量、形狀、大小、位置關系等方面也存在一些相似的情況,表現出了一定的相似性。在司法實踐中,我們也遇到一些相似度很高的疑難指紋,甚至因而出具錯誤的檢驗鑒定結論。
而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人工智能的實體化應用,指紋技術在手機、門鎖、考勤機等中得到廣泛應用,給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其安全性能也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美國研究人員發現,雖然指紋人各不相同,但指印之間的部分相似性普遍存在,以至于手機等電子設備中使用的基于指紋技術的安全系統非常脆弱。在采集8200份部分指紋后,使用商業指紋驗證軟件進行分析,平均每800個就可以發現潛在的92個具有破解能力的“超級指紋”;即使在800份全指紋的樣本中,也發現了一個“超級指紋”。當然,這個與指紋軟件的識別度有很大關聯,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指紋確實存在相似性。二、指紋相似性的幾種表現(一)紋型上的相似
紋型是指紋的基本分類,按照兩級分類法有弓型紋、箕型紋、斗型紋三大類型,包括弧形紋、帳形紋、橈側箕形紋(反箕)、尺側箕形紋(正箕)、環形斗、螺形斗、囊形斗、雙箕斗、雜形斗九種形態。[1]
對我市指紋系統中的139萬余枚指紋數據進行紋型分析,發現弓、箕、斗三種紋型中以斗型紋的出現率最高,占比達47.81%,箕型紋次之約46.05%,弓型紋最少為6.14%,見表1。所以,指紋在紋型上的相似率非常高,存在不可避免的重合性。
表1139萬余枚指紋數據紋型分析
數量(枚)百分比弓型紋856456.14%箕型紋64208946.05%斗型紋66656147.81%合計1394295隨機抽取我市指紋系統中5萬人指紋數據,發現弓、箕、斗三種紋型在各指的出現率有所有同:(1)斗型紋在拇指、環指上出現最多,5萬枚右手拇指中有31668枚為斗型紋,占比達63.34%;(2)中指、小指上出現的箕型紋最多,5萬枚左手小指中有29708枚為箕型紋,占比達59.42%;(3)弓型紋在食指上出現頻率遠高于其他手指。詳見下圖1。
(二)“對稱性”相似
指紋的“對稱性”相似是指同一個人左右兩只手之間,在同一指位上存在紋型相同或細節特征相似的情況。
隨機抽取我市指紋系統中5萬人指紋數據,發現其中左右五指完全不同的有10083,占比20.2%,但是左右手完全相符的有2793人,占比達5.6%;單指相似性最高的為環指、拇指,環指紋型相同率為48.63%、拇指紋型相同率為47.39%;相似性最低的是小指,紋型相同率只有19.71%。詳細數據,見表2。
表25萬人指紋數據相似情況
指位相同數量(枚)相同率拇指2369447.39%食指2030140.60%中指1535130.70%環指2431548.63%小指985319.71%(三)局部細節特征相似
在指紋鑒定中,較完整的、能完全區分不同紋型的相似是很好鑒別的。但在實踐中,大部分的現場指紋是局部而殘缺的,當只有指紋的局部區域,細節特征又較少,特別是僅有質量較低的一般特征的組合時,其相似性出現的幾率就比較大。
三角區由于紋線變化較大、特征點較多較小、形態結構復雜,因而是指紋中相似程度最高的區域,也是最容易干擾指紋自動識別系統查比得分的區域。下圖2就是指紋系統中一枚三角區清晰現場指紋的高分查比結果對比,但結果無疑是否定的。三、指紋相似性對指紋工作的影響及應對(一)指紋系統大庫衰減
指紋的相似性是客觀存在的,隨著指紋自動識別系統庫容量的不斷增大,千萬級庫的指紋相似度必然將高于百萬級庫,大庫衰減現象明顯。從更多的海量數據中篩查出我們需要的指紋,提高系統檢索查檔的準確率,除了對系統本身精度的更強需求外,對刑事技術人員的指紋編輯、比對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指紋比對人員必須熟悉了解指紋系統特性,能運用恰當的方法進行精確的指紋細節特征編輯,針對一些模糊、殘缺的疑難指紋,要盡可能的反復標示特征、多次提交比對,才能有效減少大庫衰減造成的影響,避免漏查現象的發生。(二)指紋檢驗鑒定干擾
指紋的相似性影響最大的還是在對指紋的檢驗鑒定過程中,兩枚指紋的相似程度越高,對鑒定工作的干擾性就越大,鑒定準確率就越高;反之,相似程度越低,干擾性就小,鑒定就越不容易出錯。
因此,在一些相似度高的疑難指紋鑒定中,技術人員必須嚴謹對待。要充分了解需比對指紋的提取方法,考慮指紋的變形,要注意假特征的剔除、疑似特征的甄別;確認細節特征的表現形式,既要考慮它們的數量,也要考慮特征的質量;要對特征組合進行綜合評判,確定相同和差異是表面的還是本質的,才能最終得出是否同一的準確鑒定結論。[參考文獻]
[1]趙向欣.中華指紋學[M].群眾出版社,1997.
[2]梁魯寧.當代法庭物證鑒定技術經典與前沿[M].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