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萍 王紅梅
摘 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三觀”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但是由于諸多因素,導致近年來高職院校思政課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如何有效地探索提升思政課吸引力和感染力路徑,增強思政課教學的時效性,確保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成為高職思政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分析了高職思政課教學的現狀,并指出提升思政課教學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思政課 吸引力感染力 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0(b)-0232-02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時代感和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三觀”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政治教師要以高度的使命感辦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全面深化高校思政理論課建設綜合改革創新,不斷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但是由于諸多因素,導致近年來思政課普遍存在教師難上、學生不愿意上的現象,甚至大多數學生不同程度的存在抵觸情緒,思政課教學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1 當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吸引力、感染力的現狀分析
(1)思政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現狀。當前思政教師的整體水平仍然參差不齊,教學能力千差萬別。年輕教師理論功底比較薄弱,教學水平不高,缺乏豐富的教學經驗;老教師雖然知識結構和教學水平比較好,但是由于不能及時地更新教育觀念,推進教學改革,很難適應新時代高職院校大學生對思政課的要求;思政課多數都是合班上課,教師駕馭大課堂的能力不足,不能拉近師生的距離,大大地削弱了課堂師生溝通的效果;思政教師自身的政治理論素質和黨性修養不夠,對黨的理論都沒有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缺乏人格魅力,不能理直氣壯和旗幟鮮明地去信仰和宣講理論,也就不能讓學生信服,自然就不會感染和教育學生、影響學生。
(2)大學生主觀思想上對思政課的重視情況。高職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基本內容的理解、對其重要意義的認知都還有待于在廣度和深度上進一步拓展。我們曾就高職學生對思政課的重視情況向學生做問卷調查,調查結果是大多數學生對思政課存在偏見,認為思政課沒有專業課重要。他們抵御能力差,受西方國家多元文化思想觀念的沖擊和影響,部分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偏離甚至背離了傳統的評判標準,不愿意接受我們傳統的價值取向的引導和教育,甚至產生一種抵觸情緒。高職大學生整體的知識層次低,對學習缺乏主動性,對所學的思政課大多數表現出被動的情緒,影響了思政課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效果。
(3)高職思政課教學內容的現狀。思政課教學理論性強,教學內容過于枯燥、嚴謹,缺乏趣味性和生動性,抽象思維過多,加上一些教師照本宣科,避而不談社會熱點問題,導致課堂缺乏吸引力;教材的針對性不強,高職大學生使用的教科書是國家統編教材,本專科學生通用,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也導致思政課吸引力不夠;從教學內容上看,高職思政課與初高中政治課教學內容有重復,教學內容沒有更多拓展,簡單重復的教學也使學生產生厭倦和反感的情緒。
(4)思政課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更新現狀。在思政課教學中,雖然提倡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但是很多教師仍然遵循著傳統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模式,采取“注入式”“灌輸式”教學方法,只重視教師的教,照本宣科的時候多,忽略學生的學,教學手段的老套和單一,不重視與學生互動,沒有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沒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缺乏必要的體驗性和實踐性教學活動,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也難以被這種教學方式所感染,其最終導致課堂過于死板,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
2 提升高職思政課教學吸引力、感染力的對策路徑
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吸引力、感染力不足的現狀,值得我們每一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深思、去探索。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如何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動大學思政課教學的更好發展,筆者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以解決思想政治課面臨的困境,具體內容如下。
2.1 努力提高高職思政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能力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首先教師要努力夯實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功底,努力鉆研業務,并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做到真信、真學、真講,以扎實的理論功底和高超的教學能力去說服、引領和感染學生。近幾年筆者學校思政教師開展的每周四集體備課,教師課前針對講授的內容集體切磋,取長補短,這是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和教學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徑,在集體備課中教師的知識、能力實現了互補,業務能力迅速提升。其次教師要努力錘煉高貴的品格。“學高為師,身正為表。”教師的人格力量比知識更重要。教師要教育影響學生,首先自己要受教育。教師不懂,不信,不正,不可能感染和影響學生。
2.2 充分發揮大學生在思政課教學的主體地位
要讓大學生充分認識思政課的性質、地位以及對他們一生成長的重要作用。首先,教育學生樹立成才先做人的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經典:“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德行、品德是才華的統帥,而才華和才能是德行的輔助因素。才華固然很重要,德行更加重要,要強化思政課在大學生立德樹人成長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思政課教學要改變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他們的思想和需要,開展靈活、生動、多元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不斷引起學生共鳴,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另外教師應多從正面角度弘揚社會主旋律,教育機構也應注重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優化校園周邊環境,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認同感,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激情,提高學生對國家和社會的信心。
2.3 大力開展實踐課教學,理論聯系實際
思政課要加快實踐課教學改革的步伐,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形式,實現課堂內和課堂外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課堂內實踐,筆者學校開設了課前5min時事,同時授課過程中大量引用時事熱點問題,化理論為生動,并積極開展《毛澤東詩詞大朗誦》《做節能環保小衛士》等專題實踐課比賽。課堂外實踐課有校園內、校園外兩種形式,我校積極為思政課的教學、實踐提供完善了多項硬件設施,充分利用“紅園”為教育基地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把參觀和宣講“紅園”主要精神元素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計劃;在校外簽訂了多個實踐課教學基地,加大校外實踐課建設力度。
2.4 不斷更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
不斷更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是思政教師永恒的主題。思政課教學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改變教師唱獨角戲的現象,由單一說教的注入式向師生雙向互動轉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采取提問、討論、演講、辯論等靈活的教學方式,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將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相結合,推廣使用超星學習通和藍墨云班課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課堂上和課外時間里,隨時開展問卷、答疑、討論等教學活動。現代化教學手段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真正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參考文獻
[1]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十集:天下之治在人才[Z].2018.
[2] 朱艷紅,鄭炳心.基于互聯網的高校思政課實效性分析[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30-34.
[3]程秀紅.對增強高職院校思政課吸引力問題的思考[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3):81-83.
[4]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Z].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