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蕾
摘 要:在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的背景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不斷深入,面對一些新情況、新變化,農民思想政治觀念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由此為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挑戰。本文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出發,在明確了農民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基礎上,分析了廣西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廣西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優化對策。
關鍵詞:農業供給側性改革 廣西 農民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8(c)-0246-02
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根本保障,也是農村文化振興、農業經濟持續發展和農民文化素養提高的基礎;與此同時,開展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是踐行三農政策和完善新農村基層建設的必然路徑,它關系著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建設的成果,關系著新時代振興鄉村規劃的實施進程,同樣也關系著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偉大目標實現?;诖耍瑥霓r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的背景下,進行廣西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廣西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1.1 對于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認識不到位
第一,部分農村黨員干部和專職政工干部對于農民思想政治教育不夠重視,沒有認識到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造成只抓經濟建設,忽視文化建設的形勢出現。第二,部分農村黨員干部黨政分責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致使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偏廢,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行政管理上。第三,部分農村黨員干部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這不僅是沒有正確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與黨領導的關系,同樣也是對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形勢的嚴峻性認識不足的體現。
1.2 農村基層黨員干部領導和管理不到位
第一,農村基層黨的組織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一方面體現在農村黨的組織機構建設不足,專門從事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和能力不夠,由此造成基層組織應有的領導作用和工作進展落實不到位;另一方面體現在由于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以及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政策推進,造成農村流動人口增加的問題,加大了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舊有的管理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滯后性體現無余。
1.3 農民文化素養和教育工作者素質問題
當前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廣西農民思想政治教育艱巨性的問題一方面在于教育不足,另一方面也體現在農民自身文化素養不高的問題上。具體來說,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養不高是造成教育不足的主要原因,其主要體現在教育工作者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對于黨的政策精神學習不夠深入,缺乏應有的理論素養。與此同時,就農民自身文化素養而言,農民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文化知識水平和科技知識素質偏低,并且思想觀念相對保守,對于新情況新政策的參與積極性不高。
2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閾下提高廣西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2.1 農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強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新時代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廣西農民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精神方面也能得到提升。經過調查研究,不少邊遠地區的農村,百姓生活水平一旦提高,農閑在家時,沒有其他樂趣,缺乏精神文明建設,只能過著喝酒、打牌、賭博等生活。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封建迷信、無政府主義盛行,缺乏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小農思想長期存在使得農民缺乏進取之心,這對農村思想文化建設帶來了嚴峻挑戰。事實也證明,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不引起重視,必然容易滋生腐朽的思想,先進的思想文化不去占領陣地,落后的思想文化就會漫延,就會腐蝕馬克思主義,因此在廣大農村必須要不斷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先進思想和成果,加強文化建設,讓先進文化武裝農民頭腦,不能因為農民口袋鼓起來了,就讓農民空虛的精神現象占據廣大農村。因此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導農民樹立健康向上、積極美好的生活觀念十分必要。
2.2 農民法律意識的淡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強
在廣西,由于地處老、少、邊、窮地帶,農民對法律的意識淡薄,對自身應有的權利和義務分不清楚,不懂法是廣大農村普遍存在的問題,遇到事情喜歡用道德標準來判斷自己的行為正確與否,對村委的選舉、補貼的發放、民主制度的建設等缺乏積極性,往往容易導致暗箱操作,阻礙了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和經濟的發展,降低了農民對美好生活的獲得感。因此,加強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農民法律意識的提高,也有利于農業經濟的產業升級,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順利進行。
2.3 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強
廣西地處偏遠山區,農民貧富差距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難度大,對先進生產力相聯系的先進理論接觸不多,甚至排斥,對于國家政策漠不關心,加之農村矛盾糾紛多,集體觀念冷薄,農民思想很難跟上時代的發展,不少農民行為帶有落后性和狹隘性。行事的出發點就是為了維護家族利益和小農經濟,很容易引起紛爭,阻礙了社會主義的發展和和諧,也不利于經濟的發展。
3 廣西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化對策
3.1 優化組織結構,改變組織建設滯后的問題
基層黨組織領導體制建設關系著黨的領導能力,關系著基層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第一,明確黨政各自職能,按崗對人,落實各司其職的構建原則。第二,組建專門的且有能力的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機構,確立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管理和崗位責任制,確保工作有人做,在制度建設上嚴格考核監督制度。
3.2 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素養
針對當前廣西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素養上,一方面要提高隊伍人員的專業能力,把公務員考試下的年輕村官和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另一方面,重視和加強對農村基層從業人員的工作培養工作。在隊伍人員選取上選擇有潛力的人員并給予教育培訓的機會,積極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方面的能力。
3.3 提高農民文化素養
思想政治素養和科學文化素養是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辯證統一的關系,而農民作為振興鄉村和建設美麗新農村的主體力量,其文化素養不高的現實狀況必然成為制約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難點。因此,要搞好新農村建設,提高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然要大力振興農村文化,通過文化宣傳和新文化培育提高農民文化的自信心,喚醒文化自覺性。具體來說,第一,急民所急,在深入調研和科學規劃的基礎上,提供適合農民群眾需要的科技知識,用科學褪去舊識,在新媒體大力發展的當下,積極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科學知識普及工作。第二,喜聞樂見,大力培育適合農民群眾的文化知識團體和產業。切實根據農村農民文化水平和審美習慣,培育出一批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文藝作品和文藝節目。與此同時,提高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豐富農民業余文化生活,營造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化氛圍,在潛移默化中熏陶民眾心理,喚醒農民文化自信、文化自覺的積極能量。
參考文獻
[1] 王東維,李秀秀.精準扶貧視閾下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臨沂大學學報,2018,40(4):84-92.
[2] 覃雪梅.新時期持續推進新農村建設對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訴求分析——基于廣西40個行政村的調查[J].傳承,2016(4):68-70.
[3] 洪濤,睢艷卿,康慧娟.論加強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對提升新農村文化軟實力的效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6):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