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科兵
摘 要:終身教育是指學生能夠在學校畢業之后依然根據自身的發展需要主動展開學習的能力與意識。在小學數學學科中實施終身教育是為了讓小學生根據現實生活及時補充先進的數學知識與應用數學,為小學生的長遠發展做好準備。從關注小學生的興趣愛好、關注小學生的學習能力、關注小學生的應用能力三個角度分析小學數學實現終身教育所需要注意的具體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終身教育;注意事項
一直以來,數學學科的應試性、功利性都很突出,導致學生忽視了數學學科的現實價值。可以想見,如果小學生一直都將應試作為學數學的唯一目的,那么他們是很難將數學與自我發展聯系起來的,也不把學好數學看成是自己實現人生理想的必要途徑,從而影響了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以終身教育理念組織數學教育活動可以讓學生了解學好數學的現實意義,突出數學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使小學生形成數學欣賞意識,切實轉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因此,教師應以終身教育理念作為小學數學的基本方法,全面開發小學生的學習才能。
一、關注小學生的興趣愛好
關注小學生的興趣愛好是為了保護小學生的積極學習心理,使其始終以謙虛好學、奮發拼搏的態度迎接數學學習挑戰。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可以為數學終身教育開一個好頭,為數學教學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促使小學生主動投身于數學學習任務之中。
就如在“簡易方程”一課中,我便事先要求小學生自行準備天平與砝碼,思考用天平保持平衡的具體情況,為引出等式性質教學做好準備。在課堂上,我鼓勵小學生自主使用砝碼與天平為物體稱重,通過調換物體、砝碼的具體重量與數量引導學生保持天平平衡的具體情況,記錄實驗數據,以此引出等式概念。果不其然,這個數學實驗大大引起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一個小學生都深入思考了天平平衡所包含的等式知識。即便是一些并不喜歡數學學習的學生,也主動分享了自己的實驗操作心得,通過具體數據總結出了等式的概念,大大提高了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二、關注小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注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是為了鍛煉小學生自主學數學的能力水平。眾所周知,受到大班額教學特征與工作時間、地域問題的限制,小學數學教師并不能隨時輔導小學生學數學。而且,隨著小學生知識經驗的增多,小學數學教師也很難滿足學生的所有需求。這就需要小學生具備根據個人需求主動展開數學學習的學習能力,使其形成可持續的學習能力,為小學生的終身發展做好準備。
就如在“數學廣角——植樹問題”一課中,我便鼓勵小學生自主探究一條線段上的植樹問題,鼓勵小學生自主探究在固定線段內,樹木的種植數量與間隔數的具體關系,使小學生親自經歷數學猜想、推測與驗證的過程。本節課與小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多數小學生都可得出這樣一個推論:間隔距離越小,那么在同一線段內所栽種的樹木數量就越多;反之,間隔距離越大,則同一距離內所栽種的樹木數量就越少。然后,小學生便需自主探究不封閉線路上間隔排列的具體規律,享受探究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小學生可借助圖形分析植樹問題的具體規律,與同伴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享受主動學習的樂趣。如此一來,小學生便可在分享、推測、探究、分析等思維活動中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掌握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
三、關注小學生的應用能力
關注小學生的應用能力是為了鍛煉小學生以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實踐能力,讓小學生在學習、實踐中以數學思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落實終身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為了讓小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中以及未來的工作中應用數學,所以教師應著重關注小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對此,新課改提出了綜合實踐教學活動改革建議,允許并鼓勵各位教師根據實際的教學需求設計并組織數學實踐活動,讓小學生在“做中學”。
就如在“折線統計圖”一課中,我便鼓勵小學生自主選擇統計對象、樣本數據等,以折線統計圖解決現實問題。比如,有的小學生選擇了一年內家庭的用電量作為統計對象,分析了一年級用電量的變動趨勢,結合當時的現實生活與用電量變化趨勢得出科學結論;有的小學生則選擇將自己在一學期內所考取的考試成績作為統計對象,以折線統計圖分析了個人成績變化趨勢,分享了學習心得與下一步的學習計劃;有的小學生則以折線統計圖呈現了個人身高變化趨勢等。
總之,素質教育并不只在乎小學生在學校教育中的智力發展與學習能力,還關心小學生在未來生活、學習、工作中所需要的關鍵能力與必備品質。這就需要教師以終身教育理念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終極追求目標,保護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培養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鄭燕,汪聯旭.終身學習視野下的“三助”教學模式研究:以小學高段數學教學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17(8):78-80.
[2]王志東.基于終身教育理念的小學數學骨干教師培養策略[J].陰山學刊(自然科學),2012,26(4):89-9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