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維龍
摘 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體驗語文”是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在語文課堂上運用情境體驗教學,可以讓課堂更加活躍,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中學習到語文知識,并有效掌握。
關鍵詞:情境體驗教學;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途徑,閱讀教學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構建能力、對規律的把握能力以及對知識的拓展能力。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對于語言的學習,情境創設輔助作用是不可忽視的。那么,在語文課堂上要如何運用好情境教學,才能在情境體驗中豐富文本的內涵,讓學生掌握到文本的內涵并向更深層次去探索呢?
一、自主構建,在情境中想象
在閱讀教學中,強調的是要有個性體驗式地讀。這是因為,沒有體驗式讀過的書是沒有“走心”的,是死的知識,很快便會被閱讀者拋之腦后,更不要說對于這些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知識的再創造了。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對文本內容框架的構建,創設形象生動的情境,讓他們在構建的情境中感受作者所描述的畫面以及所表達的情感,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以教學《地球爺爺的手》一文為例,在文中地球爺爺說他有手,那么他真的有手嗎?如果地球爺爺有手,那他的手又長什么樣子呢?這就需要老師的引導了,老師需要帶領學生抓住這一重點展開想象。在這個環節中老師要注意結合文本的內容,將文本內容一點點帶進學生的想象中。隨后對與文末的地球爺爺所說的手“引力”進行講解,告訴同學們引力的原理與作用,告訴同學們地球雖然沒有手,但是他卻有一雙“隱形的手”,讓同學們自己想象地球爺爺“用手拽東西”的畫面加深同學們對課文的理解與記憶。這樣通過兩次情境創設,豐富了學生的想象能力,也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新的理解。
二、深化品質,在情境中體驗
就單一的文字而言,它是冷冰冰的,沒有靈魂的,但在作者的串聯運用下,文字所表達的意境變得優美,感情更加豐富,其中傾注了作者的思想與靈魂。只有在不斷深入探討中才能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到作者所表達的內涵。教師在這其中所需要發揮的作用就是引導學生進行情境體驗,激發他們的想象能力,讓他們在情境體驗中感受到最真實的作者的世界。學生在情境體驗中需要構建出他們自己的思想框架,從而有條理地掌握自己所學知識,得到精神上的洗禮與升華。
如《竹石》就是一首典型的題畫詩。教師在教授這首古詩時,就不能只解釋表層含義,而應該緊緊抓住詩歌的深層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引申到人的品格上。在通過對這首詩歌的學習中,學到做人的道理。在對詩歌進行講解時同時需要了解到作者的生平,從而清楚地知道作者寫詩時的心境。所以,在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中,教師需要創設不同的感知情境,為學生的閱讀提供一個良好的閱讀平臺。這既是一首題畫詩又是一首詠物詩。鄭板橋先生不僅寫竹子的詩句優美,他筆下的竹子也是栩栩如生,別有一番風骨。在這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軟件向同學們展示鄭板橋先生筆下的竹子,讓學生欣賞評鑒。而這首詩表面上是在寫竹子,實際上是在寫人,寫的是作者自己,表達的是剛正不阿的品格,絕不會向任何惡勢力低頭的風骨。同時,詩還告訴我們,無論在何種惡劣的環境中,我們都需要做自己,堅持自己的本心,向扎根于巖石之中的竹子一樣那么堅強、那么勇敢。在學習這首詩歌時讓同學們與詩人對話,了解詩人的初衷、詩人的本心,想象詩人當時寫下這首詩時的心情,感受詩人的心境。
在對這首詩歌的學習中,學生不僅僅只是了解到扎根于巖石中竹子的頑強與勇敢,也循著這首詩與詩人進行了跨越時空的對話,得到了文化的熏陶和情感的升華。
三、靜思默想,在情境中體悟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營造一個比較安靜的課堂氛圍,供學生靜思默想,讓學生在安靜的環境中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在思考中感受,在感受中體悟。只有在安靜的環境中學生才能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注意到那些細微之處,因為往往細微之處見真章,才能對文本有深刻的體悟。
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學生對小女孩的人物形象展開了討論,課堂非常活躍。此時,有一個學生提出了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在當時為什么就沒有一個人伸出手幫幫那個小女孩呢,人性真的就這么淡薄嗎?很多學生紛紛舉手想表達。但老師并沒有馬上讓學生起來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讓學生安靜下來,重新帶著這個問題去細致地從頭到尾地梳理一遍文章的內容,在這看似安靜的氛圍下,學生的思維在不斷碰撞。在學生對問題再進行深刻思考之后,老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生對文章又產生了新的見解。有的學生認為在大冬天的晚上,沒人會特意去關注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因為她實在是太不起眼了;有的則認為在那個大環境下,即使有人想幫助她很可能也是有心無力。這樣帶著問題對文章進行梳理產生新的見解,難道不比老師直接讓舉手的同學起來回答問題效果更好嗎?
總之,教學時學生在情境體驗中感知,在感知中體悟,讓文本內涵更加的豐富。學生只有在具有真實情感的環境下,才能夠做到與作者對話,體會到作者的心境,從而更容易理解課文。
注:此論文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立項課題論文,課題為《小學語文“情境體驗式”教學法研究》,立項批準號FJJKXB18-287。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