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例研修是基于教師個體教學經驗的對比性課堂實踐研修,開展課例研修有助于教師感受原汁原味的生態課堂,促進教師自我反思,促進教師團隊共同思考、共同分享、共同提升,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課例研修;電子白板;教學實效
課例研修是基于教師個體教學經驗的對比性課堂實踐研修。每位教師在其職業生涯成長過程中都會有刻骨銘心的故事,一旦將其不同節點的經歷作為研修資源,就可促進教師自我反思,促進教師團隊共同思考、共同分享、共同提升。下面,我以教師講授《晏子使楚》一課后兩次集體研修為例,說明課例研修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和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促進作用。
環節一:感受原汁原味的生態課堂
2016年6月7日上午,我們隨機走進西夏十八小李老師的課堂,感受原汁原味的語文閱讀課生態課堂。
案例:看似順暢的課堂
第一步:創設情境,板書課題。
兩千多年前,我國歷史上曾出現過一個群雄紛爭的春秋戰國時代,其中齊國和楚國都是大國。說到齊國,就會讓人想到一個人,他雖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辯,口才極好。經常被派到其他國家執行外交任務,幫助齊國解決了許多外交上的爭端,他就是—晏子。今天,我們就繼續學習他出使楚國的故事。(板書課題:晏子使楚)
第二步:學習新課,感悟課文內容。
1.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畫出相關的句子。
2.楚王費盡心機想要侮辱晏子,他成功了嗎?請在課文中找到答案。
出示句子:(1)楚王只好吩咐大開城門,迎接晏子。(2)楚王只好陪著笑。(3)楚王聽了,只好賠不是。齊讀這三個句子,標紅“只好”,從這三個“只好”中,你讀出了什么?(楚王的無奈,無計可施)
3.這樣的結局源于晏子語言的巧妙,下面就讓我們去看看晏子是怎樣有力反擊楚王的吧!
4.總結。通過大家的交流,我們發現晏子是一個能言善辯、機智的人,作為一個外交官,他身上擔負著一個國家的使命,楚王三番四次想要侮辱他,其實是想侮辱齊國,而晏子不僅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也維護了國家的尊嚴,所以他還是一個勇敢、自尊、愛國的人。
第三步:拓展。
1.曾經有人這樣評價晏子: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楚王幾次三番要侮辱晏子,最終的結果卻是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現在我們就圍繞著“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討論一下楚王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還有一位像晏子這樣的人物,他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第一位外交官——周恩來。在他的外交生涯中,無數次西方媒體刻意的刁難都難不倒他,就是因為他高超的語言藝術和凌然正氣的愛國情懷,下面讓我們聽一聽有關于關于周總理的外交故事。(微課播放)
我的思考:縱觀本課,我們不難發現,教師教學設計的思路較清晰,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似乎注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有問,學生有答,學生似乎學得比較順暢。但是也給我們留下一些疑問和思考:語文閱讀課教學的本質是什么?整堂課學生讀得很少,學生真的理解課文重點內容了嗎?還有比剖析人物品質更重要的東西嗎?怎樣才能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共同成長?
環節二:共同會診、集體備課,在共同研修中重新認識自己
當天第二節課,集體備課、共同會診的研修活動開始了,李老師首先自評自己教后的感受:感覺這節課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還缺點什么,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導。李老師的課也引發了大家的思考,大家共同會診,幫助李老師反思改進,在分享他人經驗中獲得提升。
馮老師:引題要有趣。《晏子使楚》是歷史故事,在開篇最好能介紹當時歷史背景,最好采用微課的形式,栩栩如生讓學生對文中歷史有大概的了解(戰國七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師生思維共振的學習氛圍。張老師: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本課由“鉆狗洞”“欺無人”“沒出息”三個小故事組成,其記敘方法基本上一致,都是先寫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寫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寫楚王只好認輸,整個教學環節要放手讓學生去學,給學生大量閱讀、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通過讓學生自讀自悟、合作探究、教師點撥、團隊展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張老師:學生對歷史性故事一般比較感興趣,但也往往只關注精彩故事情節,而忽視對重點詞句的深刻感悟,教師要引導學生走近文本、走近作者,與文本對話,用心品讀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有不同的感悟和發現,從中剖析人物的品質(如楚王的蠻橫、霸氣,晏子的沉著睿智等)。劉老師: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人物內心的情感世界,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理解進行表演,我們不求學生表演的優劣,但希望學生在表演中的自我理解、感悟、提升。教師制作微視頻讓學生欣賞,激發學生表演熱情,再現文字形象。李老師:我們什么時候都不要忘了語文課姓“語”,課堂上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應該是為了學生更好地親近語言、理解語言、感受語言魅力,從而有效地運用語言,脫離文本、缺乏深度閱讀的語文教學只能是“無土栽培”。
環節三:在反思改進中提升專業執教能力
6月15日早上,李老師帶著以上問題和大家的建議,對上節課進行再設計后再次展示。
第一步:導入(播放微課:介紹歷史背景)
剛才的視頻介紹的是____(用地圖說清楚齊、楚、燕、韓、趙、魏、秦),讓我們一起回到兩千多年前那個群雄紛爭的年代吧。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第11課《晏子使楚》,請同學們跟老師來一起板書課題(板書,齊讀課題)。
2.釋題:誰讀讀題目,說說題目的意思。
3.復習舊知。
上節課,我們初步感知了課文主要內容,哪位同學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一步:學習新知、感悟人物品質。
1.研讀楚王侮辱晏子的話。默讀課文,找出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話,用“____”畫出來,圈出其中的關鍵詞,認真讀一讀,看看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指導朗讀,通過朗讀體會楚王的特點)
2.學習晏子反擊楚王的話。這樣的結局源于晏子語言的巧妙,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晏子是怎么有力反擊楚王的吧。小組合作討論:畫出晏子反擊楚王的話,挑你最感興趣的一段,共同討論晏子的話妙在哪里,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匯報交流:
1.鉆狗洞。朗讀晏子說的話,體會晏子說話的妙處:____國才要鉆狗洞,訪問楚國卻要鉆狗洞,那么楚國就是 ,楚王就是 。(以楚王之法反擊楚王)晏子是一個_____的人。
師:你們真是一個團結、有思想的小組,面對楚王的這種人身攻擊,無禮侮辱,晏子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去跟楚國官員對話呢?
讀得真好,讓我們通過一小段視頻,回到當時的楚國,看看晏子是怎樣做的吧。(播放影視片段)
2.欺無人。體會晏子說話的妙處:上等人訪問____,下等人訪問_____,我最不中用,訪問楚國,所以楚國是_____。晏子是一個______的人。(將計就計)
3.沒出息。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晏子說話的妙處:淮南的橘子到淮北變成了枳是因為____,齊國的人到了楚國就當起了盜賊也是因為______,所以,齊國是_____,楚國是_____。晏子是一個_____的人。
第三步:拓展延伸。
1.曾經有人這樣評價晏子: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楚王三番四次想要侮辱晏子,最終的結果卻是: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了。楚王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演一演(班長拍攝):分別請三個小組上展展演文中三個故事,其他學生觀后評議。
第四步:總結升華。
1.通過我們共同的交流,我想此時此刻,大家一定有很多話想對晏子說吧,現在請拿出讀書卡,完成寫話練習:晏子,你真是個_____的人,因為________________。(格式不固定,學生可以聯系實際去寫)
2.同學們,學完了這課,你有哪些收獲呢?(學生交流)
3.師總結:是啊,晏子語言藝術的魅力讓我們折服,自尊自愛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崇高的愛國情懷讓我們敬畏,老師和你們一樣都學到了很多。
第五步:作業。
1.仿照12課格式,將《晏子使楚》改變成劇本,并演一演。
2.搜集其他語言方面的小故事與同學交流。
3.閱讀《晏子春秋》。
第二節課基于同一主題,采用了不同的教學方式,李老師前后兩節課的對比研修活動開始了。授課者李老師說,同樣一個教學主題的課,由于教學理念、學習方式的改變,前后兩節課學生所呈現的學習狀態、參與熱情、課堂效果差別較大。課堂教學中,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小組合作、團隊匯報、表演展示等,讓學生沉浸在語言文字的世界里,體會到了學習語文的趣味。在場的教師以小組為單位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每個小組的代表報告了組內成員的主要觀點。在本次活動中,每個人都是研究者,每個研究的過程就是一次理念的交鋒、思維的碰撞、行動的改變。
我的思考:通過“實踐—研討—再實踐—再研討”這個螺旋上升與良性循環的過程,真實的課堂、鮮活的案例體驗,使教師深刻地認識自我、讀懂學生,有助于教師自我反思,使教師尤其是剛入職兩三年的年輕教師的執教能力得到不斷發展和提升。教師要實現專業成長,必須學會在專業共同體中暢所欲言,彼此分享成員的集體智慧。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教學行為,教師首先要重新認識自己,學會反思自己、完善自我,在一次次的辛苦付出后,在失敗與成功、缺憾與完美、研究與思考中行走,定會提升自我的專業能力,贏在課堂。
作者簡介:馮愛華,女,就職于銀川市西夏區第十八小學,大學本科,高級教師。
注:本文系寧夏哲學社會科學(教育學)規劃項目“名師工作室團隊專業發展實踐的研究”(項目編號:16NXJB13)階段性研究成果。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