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琴
摘 要:由于視覺的缺失和生活經驗的不足,相較于低視生而言,盲生在學習信息技術課程中存在更多的困難。主要針對這一現狀,從創設情境、注重直觀教學和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三個方面出發,探討盲生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關鍵詞:盲校;信息技術;有效性;策略研究
《盲校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指出:盲校義務教育階段的信息技術教育應該遵循學生不同年齡、生理、心理的需求和特點,從學生實際出發,開發潛能、補償缺陷。相較于低視生而言,盲生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能力較弱,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關注。本文主要就盲生在課堂中遇到的問題,探討可以采取的教學有效性策略。
一、創設情境,激發盲生的學習興趣
“體驗信息技術的魅力,激發對信息技術的求知欲”,這是盲校信息技術課程的一個重要目標。盲生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很多盲生在學習信息技術之初,就希望通過電腦來瀏覽網頁、打游戲等。他們對于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操作的學習興趣缺乏。比如在學習認識鍵盤時,盲生需要完全依靠記憶在頭腦中勾畫出鍵盤,這是一項枯燥的任務。此時可以創設“武松打虎”的游戲情境,借助游戲軟件,讓盲生積極地參與游戲,在游戲中熟悉鍵盤。
二、注重直觀教學
1.語言直觀
聽覺對視覺障礙兒童要比普通兒童所起的作用更大。語言直觀,即對實物進行形象描述,從而收到直觀的效果。比如學習Word軟件中設置段落格式的操作時,首先要讓盲生了解“段落”對話框。教師在介紹該對話框時,需要用精練準確的語言讓盲生了解對話框中包含了三個選項卡,可將不同的選項卡比喻為不同的“房間”,應用左右光標鍵實現“房間”的切換。將每個選項卡下的組合框比喻為不同的“家具”,可以應用Tab鍵結合上下光標鍵進行設置。這樣盲生就較為容易地在頭腦中建構出“段落”對話框的布局。
2.動作直觀
信息技術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盲生由于視力的限制,生活經驗的缺乏,往往動手能力較弱。以應用Ctrl+Alt+R組合鍵啟動讀屏軟件為例:教師會先向學生介紹這一組合鍵,再演示操作。盲生難以理解同時按下三個鍵的操作方式。教師此時應用語言細化操作:左手按住Ctrl鍵和Alt鍵不松手,右手按一次R鍵,這樣既保證了讀屏能夠被啟動,也不會發生反復啟動導致程序出錯的情況。盲生難以掌握同時按下三個鍵的操作方式。教師需要手把手地抓著每位盲生的手去操作一遍。
3.實物直觀
實物直觀能幫助盲生建立事物的真正形象,有助于增強他們感知事物的積極性。比如盲生難以理解電腦“桌面”的概念,我們可以借助制作實物教具。我們用盲文打印出不同的圖標名稱,比如“計算機”“回收站”和“控制面板”等,然后找一個泡沫板,將這些盲文圖標按照電腦“桌面”的排列方式粘貼上去,讓盲生觸摸理解。再如在學習Excel表格的時候,盲生由于在生活中很少接觸到表格,他們對于什么是表格、行列的概念都不清楚。這時我們可以制作觸摸圖表示出盲文表格,并在每個單元格中標注出該單元格的地址,從而幫助盲生理解單元格的坐標表示方式。
三、教學模式的多樣化
1.錄制“音頻微課”,幫助盲生提高學習效率
盲校的信息技術課程沒有盲文教材,學生主要通過課堂上教師的講解演示來獲取信息技術知識。以我校為例,低年級的信息技術課程為一周一節課,高年級為一周兩節課。這就導致盲生無法提前預習將要學習的知識點,同時對于已學知識的遺忘率較高。我們可以采取“微課”的形式來幫助盲生的學習。結合盲生的特點,我們可以通過錄制簡短的音頻文件來解決這一問題。這類似于微課的作用,對于盲生而言,視頻的效果并不優于音頻。音頻的錄制編輯相對視頻制作來說要簡單得多,教師可以節省出大量的時間去制作更多的音頻文件,而且學生播放音頻文件操作簡單可行。
2.注重合作學習,發掘學習潛能
在盲校的信息技術教學中,一些綜合應用類的任務往往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模式。比如在制作電子報時,盲生由于視力受限,他們難以獨立制作出圖文并茂、排版美觀的電子報。此時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盲生主要負責通過網絡實現電子報素材的收集整理,并能夠應用Word軟件對所收集的內容進行基本的編輯以及排版;低視生主要負責對文字材料和圖片資料的整合,通過插入藝術字、自選圖形等完善電子報的制作。在這一過程中,盲生既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主動性,也能對電子報的制作流程形成完整的概念。
3.重視分層教學,提升學習效率
對于一些多重殘疾的盲生,他們的動作精細能力和知識掌握能力明顯弱于其他盲生。在面對不同的班級時,需要教師及時分析學情,了解學生,制定出符合實際的教學目標,并及時調整教學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做出恰當的教學評價。
信息技術的學習應用架構了盲生和外界溝通的“橋梁”,在學習信息技術課程中,教師要考慮到盲生生活經驗的缺乏和視力的障礙,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以有效激發盲生的學習興趣;注重直觀教學,彌補視力缺陷;并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切實提高盲生學習信息技術的有效性。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