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旭娟
摘 要:伴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日益發展,合作精神與合作意識成為人們生活、學習、工作的必備要素。合作學習運用于教學,能夠推動教學效率的全面提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合理應用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樹立較強的合作意識,提高其合作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推動語文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主要探討了合作學習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合作意識;開展
新課改背景下,在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學會自我表達,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有幫助。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對此教學模式給予合理應用,目的是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筆者結合個人教學實踐,對小學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展開探討。
一、合理劃分合作小組
合作學習的前提是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狀況與學生的學習基礎,對學習小組進行合理劃分,確保每位學生都可以在小組中發揮自己的價值。通常劃分學習小組的成員為3~4人最為合適,確保每個小組中的成員呈現不同學習水平,即包括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如此一來,可以實現組員之間的相互協調與補充,能夠更好地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
二、強化交流與討論
一般狀況下,合作學習都是基于獨立思考開展的,因此,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自主、獨立的思考,然后再與其他小組成員進行交流探討,培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不僅如此,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積極表達個人的想法。
在他人表述觀點時,其他學生要認真傾聽,然后經過自己的思考,提出個人的意見和看法再由小組長對組員的意見進行總結歸納,作為代表在班級中發言,由其他的學習小組進行討論。這樣的合作學習方式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能力,而且也可以培養學生與其他人進行交流合作互動的能力,使得課堂的教學氛圍更加活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三、加強指導與監督
在合作學習中,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組織者、參與者與指導者、監督者。教師要充分發揮個人的作用,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與適當的監督,增強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與自覺性。例如,在每篇課文授課之前,教師要先對學生進行提問,引導學生能夠結合問題閱讀課文內容,之后,再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與探討,鼓勵學生將個人的意見與建議大膽地提出來,與其他組員進行交流合作。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討論情況進行適當的指導,提出一些建議,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引導學生可以把握正確的思考方向,使得學生少走彎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科學進行評價
為了使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教學中得到高效應用,還需要教師制定完善的激勵評價機制,并且要對此機制給予充分的貫徹落實。如此一來,才能夠對學生取得的一點進步進行及時的表揚與褒獎,使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不斷地挖掘個人的潛能。不僅如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懂得謙虛,不要因為取得一點進步就驕傲,要明白學無止境的道理。針對學習態度較差、表現不積極的學生,教師盡可能不采用嚴厲批評的方式,與學生認真溝通,明確地將其存在的不足之處指出來,鼓勵與引導學生可以積極改正,讓學生感受到被信任,感受到教師的鼓勵。如此一來,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其能夠更加認真刻苦,不斷地自我激勵,努力戰勝在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困難。
總之,為了更好地順應時代的發展變化,滿足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語文教師要不斷探究學習,尋找更加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通過對合作學習模式的合理應用,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改善其學習效果,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因此,語文教師要對此教學模式給予科學合理的運用,更好地促進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格桑曲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雜文月刊:教育世界,2016(8):137-138.
[2]吳娟.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與調控研究[J].亞太教育,2016(26):216.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