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永娟
摘 要:新課改提出要讓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增強他們的語感意識與情感體驗,再輔以文學作品的鑒賞教學,以使之文學素養得到實質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
小學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掌握正確學習方法的重要階段,需要教師在該階段開展質量與效率兼具的閱讀教學課堂,以促使學生能在閱讀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時發展自身語文綜合素養。
語言學科主要由輸入與輸出兩部分組成,閱讀教學是語言文字輸入的最佳途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據了不可撼動的重要地位。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越來越多語文教師開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認知能力、鑒賞能力以及文學素養,旨在于借助閱讀教學促進他們的語文素養得以全面發展。在這種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師應采取合理有效且符合小學生學習特性的教學方式來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以此來構建起質量與效率兼具的語文閱讀課堂。筆者在此提出幾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相關策略,以期為廣大教師提供部分教學借鑒。
一、營造閱讀氛圍,激發學生閱讀學習動機
傳統語文閱讀教學大都是教師讓學生大致閱讀一遍文章,接下來直接切入到文章中的生字詞、表達手法、中心主旨等知識點進行講解,大家在對文本較為陌生的情況下難以對文中所表達的內容形成主觀認同,以至于教學成效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學習動機是一切學習行為順利進行的源泉力量,若想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首先要讓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如此便可讓其在學習欲望的驅使下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理解中去。鑒于此,教師可通過營造適宜的閱讀氛圍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在客觀認知的帶動下提高他們理解與內化知識的效率。
例如:在學習《鯨》這篇文章時,筆者便首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放映了一段關于鯨形態特征、動物學史、種群現狀、成長習慣以及保護組織的百科視頻,視頻用精練且生動的語言闡述了鯨的基本情況,大家在視頻畫面的感染下紛紛為之震撼。這時讓學生根據視頻內容來閱讀課文,既可讓他們提高閱讀效率與質量,又可使他們在具有一定客觀認知的基礎上對課文內容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切實為閱讀教學的高效開展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在這種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積極探究精神會自然而然地發揮出來,從而使得他們理解與內化知識的效率得以顯著提升。
二、巧用思維導圖,降低學生閱讀理解難度
思維導圖是一種表達發散性思維的圖形工具,它可將原本抽象的事物具象化、原本繁瑣的內容結構化,合理的運用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思維邏輯水平、降低他們的理解難度。小學語文高年級教材中逐漸出現了一些篇幅較長、內容意蘊較深厚的文章,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思維分析能力才能充分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主旨。為了避免學生因思維邏輯能力較差而導致對文章難以理解現象的出現,筆者認為運用思維導圖來優化文本結構,可在降低他們閱讀理解難度的同時幫其建立起結構清晰、層次分明的知識框架,這對提高閱讀教學質量作用突出。
例如:在學習《詹天佑》這篇文章時,筆者便利用思維導圖劃分段落進行教學,以此來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前后混淆、思維混亂的問題,首先以“詹天佑的愛國與創新精神”為中心,再以“詹天佑是我國杰出工程師”“詹天佑接受了京張鐵路的修建任務”“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難成功修建了京張鐵路”“后人為他立了銅像來紀念他”為四個主要分支,隨后再在每個大分支后面列出具體內容來補足思維導圖。這樣一來,學生可以借助層次分明的思維導圖中輕松理清故事發展脈絡與文章整體結構,不僅解決了長篇幅文章難以理解的問題,還促使他們建立邏輯清晰的閱讀思維,可謂是一舉兩得。
三、引導自主合作,促進學生提高閱讀質量
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是現代教育理念的重點內容,也是促進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能力發展的最佳途徑。傳統語文閱讀課程大多以教師為講述者,學生為聆聽者,并常常通過死記硬背的形式記憶文章中蘊含的語文知識點,然而這樣不僅會導致他們對語文閱讀形成厭倦、反感的心理,還會致使其閱讀能力無法獲得實質性的提升,著實為阻礙閱讀教學質量提升的主要誘因。針對這一現狀,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身主體地位,即通過構建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兼具的語文課堂,充分挖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逐漸達到提高其閱讀質量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學習《懷念母親》這篇課文時,筆者讓學生結成四人小組,在閱讀完課文后在小組中探討“找出文章表達作者對母親情感的句子,感悟作者對母親懷揣著怎樣的情感?”“作者對兩位母親分別懷著怎樣的感情,其中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聯系上下文,分析作者的愿望是什么?”這三個問題,這時先讓大家將自己的答案列出來,隨后小組再通過討論將完整的答案列成表格并交予教師。在這個合作探討的過程中,學生既發揮了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又在合作交流中吸收了更多閱讀心得,從而使之自主思考、團結合作、探究學習能力均得到提升,并在此基礎上達到了提高閱讀質量的目的。
綜上所述,語文閱讀既是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輸入的重要途徑,又是提高他們文學素養的必要手段,切實為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可輕視的一項課程。鑒于此,小學語文教師應采取合理的教學策略,通過營造教學氛圍、巧用思維導圖、引導自主合作開發學生的閱讀潛能,以促使他們在質量與效率俱佳的課堂教學中逐漸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并以此為基礎使之自身文化底蘊步入良性發展的循環狀態。
參考文獻:
王芳,宋遠航.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策略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