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元章
摘 要:互聯網在中國的迅猛發展,不僅鑄造了一個又一個傳統行業的神話,還給每一個人帶來了機遇、希望與挑戰。在這場變革中,中國教育也進入到了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伴隨著當下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學生接受信息的途徑不斷增多,但是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在為學生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給學生的思想品德方面造成不良影響。在此背景下,小學德育的教育不能再完全依賴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是要順應形勢,積極開創新的小學德育教育模式,在保證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加強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力度,對新形勢下的小學德育教育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新形勢;小學;德育
加強學生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規范教育,是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問題。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忽視或不注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取的。近年來出現的校園暴力、校園欺凌等令人痛心的事件,正是學生沒有接受良好的德育而導致的。由此可見,德育工作的重要毋庸置疑。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大量的德才兼備的人才,使其在國家建設方面發揮才能,服務社會,服務人民。因此,我們必須明確: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是新時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基于此,結合當前社會的特點,需要我們對學生的德育做一些深入的研究工作。
一、新背景下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
1.社會的影響
在現代社會,學生早早地接觸到了網絡,并且網絡也早已經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學習和交流都離不開網絡的幫助。互聯網絡的發展,為學生的發展還有成長提供了很多機會。但是,我們要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待網絡。誠然,網絡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快速獲得信息、掌握動態的方法,讓學生可以更好地開闊視野,學到最新的知識,也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交流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但是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在為學生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的危害。由于青少年的心理還不夠成熟,生理也還在發育階段,使得他們很有可能沉溺于網絡的虛擬世界之中,導致他們荒廢學業,甚至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這些社會上的現象對小學展開德育工作來說,造成了很嚴重的阻礙影響。
2.家庭上的影響
俗話說:“父母是最好的教師”,所以父母平日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來說起到的影響非常大,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特別是爺爺奶奶輩的老人對孩子更是寵溺,導致很多孩子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不僅從根本上降低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在整個過程中,小學生養成聽不進去批評的習慣,容易產生逆反的心理,對開展小學德育更是難上加難。
3.傳統德育內容的落后
在現行的考核激勵機制下,學校教育只是注重學生的具體成績和自己的教學質量,而忽略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對于學生出現的一些不良思想和習慣不能給予及時和相當程度的關注,加之老師缺乏足夠的德育知識,導致學生在實際學習和發展中,容易出現思想的偏向性和錯亂性,不利于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
二、針對新形勢下小學德育問題的策略
1.更新當前小學德育的理念
傳統的德育要根據時代的發展不斷地進行調整和總結,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要求。老師要多多利用互聯網,借助其優勢,利用網絡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和教師之間求同存異,共同進步。當今時代是網絡時代,老師不可能阻斷學生和時代的連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學校積極緊跟時代的步伐,利用網絡的優勢,將網絡應用到平時的德育教育中,樹立起新的觀念,順應時代的潮流發展,利用互聯網打開小學生德育工作的突破口。
2.創造新的德育模式
傳統的班主任德育僅局限在特定地點的“言傳身教”。以往,學生要獲得最新資訊,無非就是聽聽廣播,看看電視、報紙和雜志,而這些媒介所傳遞的信息都是經過國家嚴格把關的,可以保證內容的積極向上。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學生獲取資訊的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積極向上的、愚昧低俗的消息瞬時充滿了整個網絡。由于小學生辨別、自控能力差,模仿能力強,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校園暴力、校園欺凌、游戲上癮等諸多問題充斥著整個校園,給傳統的德育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這就要求老師從當前網絡的特點入手“知己知彼”,掌握網絡文化的特點,突破傳統的“言傳身教”,利用網絡搭建起來的平臺,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給學生傳遞網絡上積極的、正能量的、能塑造良好人格的訊息,初步建立起小學生知善惡,明美丑的品德觀。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是一個人世界觀和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最容易產生思想困惑的時期。學生在小學時期,由于知識的迅速積累,獨立性和自我意思的不斷強化,他們正從各個方面獲取、思考人生的哲理。抓住這一關鍵時期認真開展思想教育工作,將會產生長期的效果,甚至影響他們的一生。如果用不正確的思想予以教育、引導,他們就難免會被不健康的思想所俘獲,甚至走上邪路。因此千萬不能掉以輕心,錯失最關鍵的教育良機。為此,我們必須抱著對祖國和對學生未來高度負責的態度,從小學生心理發展的需求和特點出發,切實抓好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參考文獻:
[1]方惠.如何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J].合肥聯合大學學報,2000(2).
[2]許桂飛.淺談數學教育中的德育教育[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3).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