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飛
摘 要:小學是每個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初步形成的階段,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素質和科學素養的重要階段。但由于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對德育認識不夠,對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運用不夠,無法到達預期的效果。提高數學教學德育是當下教師的重中之重,要提高教師認識,增加德育在教學中的比重。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德育;方法
小學教育是在整個教育體系中是基礎教育,主要包括:道德素質發展的基礎、智慧素質發展的基礎、個性素質發展的基礎、身體發展的基礎。其中最重要的道德素質的發展,德育應該滲透到每一門學科中,包括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我們討論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是由于數學本身具備德育功能,但是這一點往往被大家忽視,如果能做到數學教學和德育的融合,可以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同時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其更具有吸引力,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一、小學數學德育的內容
1.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
數學的發展注重生活的實踐性,比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立統一”等觀點。因此數學教學中可以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從而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科學的數學思維。
2.培養學生的手腦并用良好品質
數學要求學生具有勤于思考的素質,有助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思考的積極性,數學問題的訓練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大腦,鍛煉刻苦堅強的品質。這些良好品質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注意引導和培養。
3.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數學是物理、化學等各種學科的基礎,小學數學教育有利于啟蒙學生對科學的認識和追求、對真理的追尋,這種科學素養的形成能使學生受益終生。
二、一線數學教學中德育的缺失
德育的重要性我們已經知道,但是目前德育在一線數學教學課堂中處于缺失的狀態,主要是因為以下原因:
1.部分教師認識錯誤
有部分教師認為德育是思想道德老師應該考慮的事情,數學課堂只需要教授數學知識,如果進行德育就是舍本逐末。而且在應試教育思想影響下,部分教師過分追求成績忽視德育,這也是導致德育缺失的原因之一。
2.對數學教材的德育素材挖掘不夠
小學數學教材中有關德育的內容較少,需要教師結合自身經驗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容,同時也應該適當地在原教材的基礎上擴展德育內容,不要過于拘泥于教材。但是現實情況是大部分教師只注重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沒有用心挖掘德育素材。
3.教師滲透和學生接受度脫節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認知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外國有個心理學家用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以及形式運算階段等概述了人類從嬰幼兒到青春期的認知發展情況,將小學生認知水平的發展差異情況充分體現出來。然而大部分教師在進行德育滲透時會忽視學生的認知水平,有的滲透內容過多過難,學生難以接受;有的滲透內容太少太容易,無法到達預期的效果。
三、提高數學教學德育滲透的思考
筆者認為數學學科德育的滲透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將數學教學德育落實到數學課程中,以課程為出發點,主動滲透德育;另一方面是我們主動探索數學教學中隱藏的德育相關內容,探索適合課堂的教學方式,從而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加強德育,比如可以挖掘數學文化、數學歷史、數學美學等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素養。
1.提高教師認識,增加德育在教學中的比重
德育的缺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師的不重視,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也需要轉變觀念,適應當前的教學需求。現在中國已經步入物聯網時代,需要大量的綜合素質人才,每個人一生中要不斷地學習,掌握大量各門各類的知識,而不能局限在應試教育的框架中。2018年教育改革的關鍵詞有“教師隊伍”和“教育保障”,教育部會大力提升教師的素質,要求我們更具積極性、創造性。教師隊伍必須主動提高教學質量,增加德育比重,培養綜合素質人才。
2.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和六愛教育
培養愛黨愛國的高素質人才是教書的責任,在數學課堂上,也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為建設祖國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的愛國主義教育。在課堂上,我們要以數學史為載體,向學生講述古代和現代數學家對世界數學做出的杰出貢獻,并了解我國著名數學家。如秦九韶、祖沖之、陳景潤、蘇步青等,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鼓勵學生向偉大的先賢們學習。
在相關課程中,我們可以利用有關的教育數據和統計資料,讓學生了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感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感受國家的快速崛起,感受我們黨的偉大歷程。比如,在教學折線統計圖時,可以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變化反映在圖中,配合教師的講解,達到愛國教育的目的。
在小學數學教科書中,出現比較多的是熱愛祖國、熱愛集體和熱愛自然科學,教師要從三個方面加強教育:讓要學生熱愛共產黨,讓學生熱愛人民,讓學生熱愛勞動,努力工作。
綜上所述,在進行數學教學和德育教育的融合時,要采取正確的方式,結合實際情況開創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時代在發展,作為人民教師,我們要擯棄陳舊的觀念,開創適應新時代的“數學教學+德育”模式。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