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野
(大連財經學院,遼寧大連 116600)
一個人一生中體質是隨著年齡變化而變化的,這種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在成長過程身體素質是上升的,衰老過程身體素質是下降的,但是通過教育、鍛煉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會對不同過程的身體素質產生影響。大學生的年齡基本在17~22歲之間,這一階段屬于人的成長階段,身體素質是增長的。但是由于課程設置的原因,導致大學生在大三階段也就是20歲后身體素質出現下滑,該文主要探討影響大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教學因素,以促進體育教學改革,促進大學生身體素質持續發展。
大學生身體素質主要是指大學生身體活動能力,指大學生在運動和生活中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和耐力、柔韌度、靈敏度等身體機能。身體素質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大學生完成學業和進入社會工作的保障。大學生身體素質反映的是大學生綜合心智和體能水平,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培養大學生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的關鍵,掌握大學生身體變化規律更容易幫助大學生了解自己身體,以提高身體素質。
1990年國家實施體育鍛煉標準后高校大學生積極參加鍛煉,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體育教育更科學合理。在校大學生正處于身體成長階段,身體素質按照規律應該是提升的,但是相關調查顯示,在大三之后,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在下降,其中教學因素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產生較大影響。
目前我國高校體育課程主要有選修和必修兩種,必修課多安排在大一和大二階段的四個學期進行,必修課是大學生畢業獲得學位的條件之一。按照普通沒有體育運動鍛煉習慣的學生來說,按照課程設置,每周進行2課時的體育活動,基本鍛煉時間為1小時左右,相關鍛煉理論顯示,身體素質提升的前提是肌肉被使用,因為肌肉對外界反映是非常敏感的,如果不經常使用會使肌肉萎縮,影響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在大一和大二階段的體育課程中,學生通過課程學習掌握了非常多種體育鍛煉的方法,這有利于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持續發展,對于大學生來說,參加體育課程學習并不是為了參加比賽,而是為了身體健康,所以不需要體育運動達到競技水平。而且大學體育的選項體育為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項目奠定了一定基礎,學生在滿足自身體育興趣基礎上可以促進身體素質持續發展。如果到大三階段,在體育課程結束后學生仍然可按照自己興趣進行體育鍛煉,即使課程結束也會促進身體素質持續發展。而學生對體育項目興趣度越大,在課程結束后繼續參加鍛煉的可能性越大,身體素質提升也越大,否則相反。
到大三、大四時沒有必修體育課的限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興趣愛好選擇選修課程,以促進體育鍛煉,提升身體素質。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大三、大四上選修課程的學生身體素質好于不上選修課程的學生,選修課程是出于學生自愿,所以學生自覺和主動地進行體育鍛煉是身體素質上升的關鍵。
相關調查顯示,大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專項體育項目得分越多身體素質越強。專項體育項目得分反映的是學生對專項體育運動技能的掌握情況,對身體素質的發展是有積極促進作用的。首先,專項體育項目技能掌握較好的學生自我鍛煉意識強、鍛煉習慣好,在體育課程結束后也能堅持進行體育鍛煉。其次,專項運動項目技能掌握差的學生在課程結束后基本會退出繼續鍛煉的隊伍。專項體育項目技能掌握得越好的學生,鍛煉方法越正確,體育鍛煉效果也越好。體育理論課程與學生身體素質關系不是特別大,理論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鍛煉能力,傳授學生衛生知識以改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態度,促進學生自覺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
體育是高校一門基礎學科,體育教學是要遵循一定規律來進行的。按照人體運動的科學規律,一般情況下體育教學分為準備、基本和結束三個階段,雖然沒有對各個階段進行嚴格規定時限,但是教師在進行課程時要根據學生的情況來進行時限的控制。如果不按照規律進行體育教學,那么學生可能會出現心不在焉的情況,如果對體育課堂組織不周密不認真,那么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時達不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學生在進行體育學習和鍛煉時沒有達到應有的運動負荷,那么身體肌肉不會超量恢復,體質也不會提高。所以教師的自律性非常重要,嚴格按照教學的三個階段進行授課,并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進行時長的限制,會使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后提升身體素質。
高校在進行評估時體育場所和設施都有了極大改善,不少新體育館在修建過程中。但是新體育館維修費用不菲,每個水電、維護、人工費更是不菲,對于一些經費有限的高校來說,修建體育館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有些高校選擇體育館有償使用,以彌補運營費用,但是作為經濟條件一般的學生來說,是沒有費用到有償體育館進行鍛煉的。沒有良好的運動設施作為大學生體育鍛煉的保障,是阻礙大學生身體素質健康發展的。
提升高校大學生身體素質的主要力量是體育教師,高校要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培養,促進體育教師一專多能發展,使體育教師在較高智力和思想政治水平基礎上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來感染大學生參與到體育學習的鍛煉中,并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高校體育院系要制訂合理的教師培養計劃,使培訓結構合理科學,使教師知曉養成終身鍛煉重要性,并將終身鍛煉的意識傳遞給學生,通過高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的參與來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最重要的還是學生自身的認識,學生只有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才能制訂合理的鍛煉計劃,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通過科學鍛煉來提升自己身體素質。在認識到體育鍛煉重要性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進行資料查詢或向教師進行咨詢,以制定最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以全方位健康鍛煉。
大學校園是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主要場所,學校要為學生配置一定的體育鍛煉器材,以為學生養成良好體育鍛煉習慣提供支持和服務,以促進大學生將體育鍛煉內化為生活的一部分。同時在進行體育教學時要加強學生對體育項目興趣的培養,并把培養學生興趣寫入體育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要定期在校園內組織一定規模的體育項目比賽,在營造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基礎上提高大學生參與積極性,最終提升大學生身體素質。
綜上所述,大學體育教學是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是不可忽視的,大學生是社會的未來,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是非常重要的。要知曉影響大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教學因素,在分析這些因素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素質提升、學生認識加強和一定校園體育活動的組織,激發大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培養大學生養成良好體育鍛煉的習慣,以提升大學生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