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香媛
摘要:當前社會已經步入信息化時代,各行各業都要注重思想意識的創新,與時俱進,有效利用信息化時代所帶來的優勢,為企業發展提供支持,提升各部門的工作效率和質量,這也是適應時代需求的必然選擇。本文以信息化環境下企業會計監督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致力于提高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會計監督的水平。
關鍵詞:信息化環境;會計監督;問題;策略
信息化時代下,網絡技術、通信技術、信息技術等一系列高科技技術手段層出不窮,并不斷優化和改進,為相關工作提供了支持,降低了人工操作的難度,提高了實際的工作效果,尤其是企業的會計監督工作,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和信息化時代特點,進行創新,增強實效性,如工作人員對一些軟件的操作能力提升、監督方法優化、監督工具選擇等等。現筆者結合相關的工作經驗以及理論知識,依托我國的實際國情對信息化環境下會計監督工作進行深度解讀,僅供參考。
一、信息化環境下加強企業會計監督能力的必要性
首先,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新時期,企業要改變傳統的思維模式,進行管理創新,將全面管理與精細化管理理念融入其中,這一過程需要有效的監督體系保證相關工作的開展和政策的落實,而會計監督恰是其中的重點,不但可以減少財務方面的問題,還可以通過這一監督過程來了解其他方面工作的情況,關聯性較強,工作的附加值較大,所以說,優化會計監督勢在必行;其次,信息化環境下,企業要有效利用相關的信息,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增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只有對會計監督進行優化才能保持與各部門間的同步,如果監督過于傳統,將不能及時發現問題,不能全面的履行監督職能,不利于和其他工作協調配合;最后,企業在市場化經濟時期,不但面對機遇還面對挑戰,只有加強內部控制,優化內部環境,才能增強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會計監督是有效規避風險的重要手段,對其進行優化,就是在提高企業的風險管控能力,所以說,要利用信息化時代的優勢,提高會計監督水平[1]。
二、當前我國企業會計監督過程存在的問題總結
(一)會計監督實效性較差,形式化嚴重
經過實際的調查研究,我國很多企業對于會計監督工作理解不夠深入,導致其重視程度較差,沒有形成健全的監督機構、監督制度、監督流程、監督考核辦法等等,導致會計監督工作流于表面,并沒有發揮其真正的價值,并在執行過程中,缺乏實效性,沒有客觀的反映實際問題,規避風險。除此以外,筆者認為,被監督人員對會計監督的理解也存在誤區,影響了對這一工作的支持力度,比如說一些會計人員認為這是對自己工作的懷疑,不認可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人品,反感較大,影響了工作的開展。
(二)對企業資金沒有形成實時的全程管控
一些企業建立的資金結算中心與其他業務模塊之間的聯系性較差,對財務數據沒有及時整理、及時分析、及時匯報,信息不對稱性表現明顯,這樣就導致了信息與實際情況之間存在差異,不利于決策的制定。與此同時,會計監督并沒有實現全程監管,只是對一些數據和結果進行分析,如果相應的匯報人員存在問題或者出現工作失誤,將會影響監督人員的判斷,這就導致了監督效果的降低[2]。
(三)會計監督考核體系不健全
雖然企業對于財務指標考核體系的重要性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也進行了相關工作的開展,但是,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影響實際的業績考核效果。筆者認為,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業績考核體系缺乏一定的激勵和約束效果,對監督結果的利用較差,沒有進行跟蹤和處理之后的驗收。比如說一些會計人員在工作中出現問題的定性不明確、造成的影響沒有定量分析、處理過程不夠正規等等,不利于會計監督考核工作的開展。
三、基于信息化環境下企業會計監督優化策略
(一)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會計監督制度
首先,根據企業現狀、行業發展態勢、信息化管理的特點等進行會計監督制度的制定,在具體制定過程中,還要征求所有員工的建議,結合當前會計工作的特點,分析主要問題,合理進行制度建立。比如說企業當前財會工作的主要內容是進行稅收籌劃,那么就要針對稅收籌劃進行監督方案的制定,保證工作過程合法、合規、合理,全面統籌,詳細分析,做好發票管理和進項抵扣等等;其次,建立獨立的會計監督組織,對這一組織的工作制度、工作目標、業績考核、人員組成、工作內容等等方面進行制定,要保證其全面、系統,避免一些領導的干預。除此之外,還要加強信息化建設,建立ERP信息平臺,實現信息的共享,增強會計監督的工作效率和質量;其三,提高工作人員對會計監督工作的理解和認識,與此同時,還要提高會計監督人員在信息化方面的專業素質,聘請專業人士講解相關軟件的使用、風險的分析,并對培訓結果進行考核,提高會計監督隊伍的整體素質,還要讓被監督人員認識到這是幫助其減少誤差,完成目標的行為[3]。
(二)對企業資金運行情況實施全程動態監督
第一,對于一些重大項目資金情況,要建立相應的專職負責小組,小組成員由會計監督部門人員、企業領導、執行部門領導等組成,增強監督工作的權威性。并實施責任制管理,如果不能按式、按量、按質完成目標,要對其進行追責;第二,對于企業資金要實施動態化全過程監管,保證相關信息的對稱性。筆者認為這一過程工作較為繁雜,難度較大,可以建立相應的數據庫,并指定專人管理,及時進行信息更新,明確被監管部門的信息匯報周期,并做好核查工作;第三,要增加對信息化設備和軟件的使用。企業可以引進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設備和軟件,比如說數據分析軟件、風險預警系統、信息安全管理系統等等,實現監督過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減少人工操作的誤差。
(三)建立科學的會計監督考核體系
筆者認為,會計監督考核體系建立要以解決問題,規避風險,降低影響,促進目標的實現為原則,在建立的過程中要分層、分級的建立。其一,對于會計監督人員的業績考核要根據其發現問題的多少、解決問題的多少、有效的減少損失的多少、目標完成情況等等來定量分析,制定業績考核指標;其二,對于被監督人員的業績考核,要根據其帶來損失的多少、問題產生的原因、問題的性質、產生的影響等等進行業績考核,保證考核原則的公平、公正,并增強獎懲力度,提高約束性;其三,對于其他員工,也要參與到會計監督和考核當中,利用信息平臺及時發布相關信息,使其了解情況,鼓勵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營造全員參與的良好局面,并根據其提供的建議,進行相應的獎勵,將其意見作為會計監督考核的依據,增強實際效果[4]。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環境下,企業要重視會計監督工作,結合信息化的優勢提高監督水平,通過會計監督制度的優化、資金運行情況的動態管理以及科學的會計監督考核體系的建立,來提高會計監督的信息化水平,與此同時,還要做好相應的基礎性工作,比如說會計監督組織的建立、人員素質的提升、意識的增強、高科技軟件的使用等等,為企業快速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王瑩彬,馬云平.會計信息化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優化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4(8):215-215.
[2]韓楊.基于會計信息化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的優化[J].華人時刊(中旬刊),2012(11):52-53.
[3]何黎陽.針對信息化環境下企業財務會計工作流程的優化策略[J].時代經貿,2014(4):121-121.
[4]辛欣.基于會計信息化的企業財務核算流程的優化[J].中國經貿,2016(10):155-156.
(作者單位:浙江興土橋梁臨時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