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清
摘 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教育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初中政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初中政治,對于學生在政治認識上具有啟蒙性作用,還能促使學生形成初步性認識。初中政治內容較為豐富,不僅包含法律知識,還有一些國情知識。因此,初中政治學習過程中會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在思想上就會存在畏難情緒。因此,給教師教學帶來了一定的考驗。
關鍵詞:初中政治;有效性;構建方略
初中政治能夠帶領學生認識社會,是一門啟蒙性課程。同時,初中政治學習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在理解上存在著困難。對于一些社會現象,學生是無法理解的。因此,當前初中政治教學面臨著一定的難度,怎樣對教學進行開展,將教學有效性提高起來,是教學的重要課題。本文將針對初中政治課堂有效性的構建方略進行針對性探究。
一、初中政治課堂有效性構建面臨的現狀
(一)老師在政治課堂上沒有進行深入性講解
在政治課堂上,大多數老師還是沿用著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灌輸式教育,照本宣科地講授知識,忽視了政治知識的復雜性。這樣的方式導致學生在理解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難度,同時不能將老師傳授的知識進行掌握。另外,老師在教授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整體反應。因此,最終導致一部分學生就像聽天書一樣。長此以往,學生對政治學習十分厭煩,政治教學也陷入了僵局,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具有嚴重的影響。
(二)教學秩序極為混亂
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由于老師教學方法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部分老師對學生主體地位存在錯誤的認知,對學生進行自由式管理。學生運用自己方式進行學習,最終導致課堂秩序極為混亂,同時也沒有達到教學目的。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不能將學習方法進行有效掌握,最終老師教不好,學生也沒有學好。因此,積極構建課堂形式是一種艱巨任務,同時也是教學的重要課題。
二、初中政治課堂有效性的構建方略
(一)將提問方式運用其中
在初中政治課堂上,老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進行教學,促使學生具有清晰性認識,同時對知識進行全面掌握。老師可以用一些難度適中的問題進行提問,進而引發學生的思考,同時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對于問題的難度老師應進行有效把握,如果難度系數過低,則缺乏實際意義。因此,問題應具有一定的難度,進而引發學生的思考。但如果難度系數較大,同樣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初中學生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過于難的問題會打消學生的積極性。因此,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提問的過程中,應用難度適中的問題進行提問。在初中教學中“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是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學生對所有制結構這部分內容理解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老師應對學生進行提問,提問過程中掌握其難度,與學生實際結合開來。例如:身邊有哪些銀行?這樣的問題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會收獲較好的學習效果。另外,老師在進行提問時,應與政治教學結合,具有針對性,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更好地提升政治課堂有效性。
(二)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教學,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在傳統教學形勢下,大多數老師還是沿用著灌輸式教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是為了考試而學習,違背了有效性教學的初衷。因此,作為教育者,應在教學中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同時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政治學習的快樂。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市場經濟的維護者”是部分重點內容。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采用先學后教這樣的方式,學生及時預習教學內容。老師將計劃經濟特點以及市場秩序含義等以任務形式發放給學生,同時將學生分成若干組對問題進行思考。待學生完成任務后,老師應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全面性總結。例如:地方保護主義具有較多的表現形式,主要體現為:第一,設置一定的關卡,進而能夠將外地產品進行堵截,防止進入本地市場。第二,增加其收費項目,增強本地競爭力,削弱外地商品。學生進行自學分析,老師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能提高教學質量,在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習能力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作為教育者應對教學目標進行充分理解,還應對其進行全面分析。另外,老師應利用正確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參與到課堂中來,增強初中政治課堂有效性。初中政治教育不僅是知識理論的一種教授,還應保證學生的充分理解。因此,就應積極構建政治課堂的有效性,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在道德行為上具有正確認知。不僅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還能促進自身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汪玉蘭.淺談初中政治課堂有效性的構建方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7(14):33.
[2]徐頁媛.初中政治課堂有效性的構建方略探析[J].教師,2016(5):79.
[3]鄧俊燕.初中政治課堂有效性的構建方略探討[J].高考(綜合版),2015(11):4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