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穎
摘 要:從2008年開始,越來越多擁有本科學歷的畢業生走入小學教育的領域,擔任小學低年段的學科老師或班主任承擔基礎教育工作。為了更加真實地了解這些剛剛走出校園的年輕教師的工作情況,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與老師和學生展開多方面的交談,親身聆聽、仔細觀察,對這些青年教師的工作和生活狀態有了初步的認識,對其中存在的問題也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和對策研究。
關鍵詞:小學教學;困惑;對策
一、凸顯優勢,保持發揚
年輕教師由于自身的特點,在工作中擁有著自身的優勢。比如,剛剛入職的他們往往對工作充滿了熱情,工作態度十分認真刻苦;更加親近時代主流的他們知道如何利用網絡資源豐富自己的教學環節;善于接受新鮮事物的他們,總能快速地接受、消化各種新的教學理念并加以運用。這些青年教師充滿了青春活力,同時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他們專業知識豐厚,熟悉教育法規,能夠運用前沿性的教育理念,也具備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從事教學工作的基本能力。
二、暴露不足,制約成長
年輕的他們由于缺少閱歷和工作經驗,在工作中也暴露出了很多的問題,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提醒和幫助,就會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他們的進一步發展。具體問題如下:
1.不懂得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課堂教學
大部分新入職教師對低齡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認識不到位,課堂教學內容安排得很滿,不能根據學生的聽課狀態隨時調整課堂教學節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或對知識點存在理解障礙的時候,教師不能適時、靈活地處理,過于關注教學進度,致使課堂教學低效甚至無效。
2.對學生的知識儲備沒有清晰的認識
教學過程中出現講解內容超出了學生的理解程度的現象。如,語文授課中,對于連定語、狀語和補足語的概念都不清楚的學生來說,使用承前省略的概念來梳理課文顯然是超出了他們的知識儲備。這種現象充分暴露出教師對學情了解得不到位。
3.教學細節關注不夠
不能做到處處站在“學生如何更好地獲取知識”的角度進行教學,這一點在各種細節中,尤其是在教學過程、教具準備和指導學生上表現得更明顯。主要表現在教學語速和書寫速度過快,甚至超出了學生的思維進度;課件中的圖片或文字,不是太抽象就是太小,孩子們不是看不清就是看不懂,應有的教學效果也就無從談起。
三、分析原因,尋根探源
經過親身經歷和多方面交流,結合青年教師自身特點,對他們在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做出如下分析:
1.學識與現實錯位
青年教師在學校所學習的專業知識,針對的都是初中以上的較高年齡段的學生。這些知識和方法運用在小學的課堂和管理中,自然會存在很多無法對接的障礙,導致年輕教師在管理上不得法,教學上不得力。
2.不能塌下心來搞教學
較低的工資水平給新入職場的青年教師一定的生活壓力,繁忙而瑣碎的教學工作使新入職的教師心態更加浮躁,又何談安心鉆研教學,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3.學校的入職培訓和指導不到位
新入職教師對工作內容、工作方式以及學生學習狀況知之甚少,此時學校的培訓和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方面的缺失直接導致了青年教師在管理和教學上問題百出。
四、解決困惑,穩步推進
有了對問題成因的基本認識,剩下的就是做出針對性的應對措施:
1.組織新入職教師參加有針對性的培訓
從全面了解低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水平入手,教會他們如何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比如,可以為每一位新入職的教師預設一位有經驗的教師為“師傅”,從班級瑣事的處理入手,全程跟進,近距離學習教學的技巧和方法,并要求他們定時總結匯報。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后,在“師傅”的協助下著手參與班級組織和管理中的具體問題,在不斷解決實際問題中積累相關經驗。經過特定時間的培訓,他們便可以基本熟悉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對教學工作的各方面細節以及與孩子們進行有效溝通的方法和技巧做到“成竹在胸”,為以后的實際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
2.學校應給予多方面關心和照顧
擾亂年輕教師工作節奏的往往是生活的瑣碎,涉世未深的年輕教師總是會被突如其來的現實搞得不知所措,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學校對于青年教師的關注不僅要體現在工作中的多方引導,還要體現在生活中扶持照顧,千方百計地解決青年教師遇到的切實問題,少了現實的“姑且”,他們才能追求如詩和遠方般的工作。
3.老教師傳幫帶的優良傳統不能丟
每一位剛剛步入學校的教師,工作上總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如果老教師能夠把自己多年教學積累下來的經驗毫無保留地教給他們并給予時不時地指點,就會使青年教師在成長的道路上少走許多彎路。我們的許多學校都有著傳幫帶的優良傳統,只要繼承和發揚這種傳統,假以時日,這些高學歷的年輕人一定會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長遠。
參考文獻:
[1]蔡安娜.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園,2014(19).
[2]朱曉玲.教師教學能力問題的相關研究[J].才智,2014(35).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