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英
摘 要:小學教育是教育教學的基礎,是小學生潛力和學習興趣培養的主要階段,也是小學生對學習正確認識的時期,并且這一時期學生的年齡比較小,性格沒有定型,因此很容易塑造。而數學在小學教育中能開啟學生的智力,加強學生的思維運轉能力,在具體實施教育教學期間,數學教師要優化數學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下面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內容的優化措施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從而為提高小學數學教育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優化探究
小學教育教學對小學生的成長產生非常重要的作用,數學不僅能鍛煉學生的抽象思維,而且還能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有利于學生有效地思考問題,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對小學生數學課堂教學內容實施優化,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一、把握學生認知特點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他們對新事物的好奇心比較強,也容易模仿,因此,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點,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此同時,小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尤其是6~12歲的小學生,其形象思維能力占據主導地位,數學教師要把握學生的這一認知特點,在引導學生學習幾何圖形內容時,教師要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圖形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1]。比如:在學習幾何圖形的平移旋轉課程內容和長方體、正方體相關內容期間,讓學生通過直觀視覺理解圖形之間的平移、旋轉,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幾何圖形的各個面,讓學生在動態教學工具的引導下從各個角度觀察幾何圖形,從而加深對數學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二、著重教材內容實質
數學教學素材主要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人們的生活中,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期間要重視數學教學內容實質,并引導學生通過學習進而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引發學生思考。在課堂教學期間,為了防止小學生對同一種教學模式產生厭倦,教師要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抽象的數學符號轉換成動態的圖畫或動態的聲音,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
比如:在學習“圖形與變換”知識點內容時,由于小學生的抽象思維比較弱,對于圖形變換的理解速度比較慢,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用動畫形式將圖形的變換演示出來,由于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將圖形的演變過程全部呈現出來,這對于想象力差的學生而言,他們可以直觀地觀察圖形的變化,同時直觀的圖形變換也能幫助小學生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三、加強知識內在聯系
數學學科在小學教育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還能優化學生的思維模式,但數學學科又比較獨特,它的教學內容具有連貫性,相互之間也存在內在的聯系,因而,教師在教學期間要加強各個章節內容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能復習舊知識,最終全面掌握數學內容,在生活中能熟練運用[2]。
比如:在學習“圓柱與圓錐”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要幫助學生復習或回憶“圓”的相關知識點,包括對圓的認識、圓面積的計算,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圓”與“圓柱”之間有什么聯系。首先,在計算圓柱表面積時,教師可以將圓柱進行拆解,圓柱是由兩個圓和一個長方形組成的,因而圓柱的表面積將兩個圓面積和長方形面積相加即可,在此情況下,教師引導學生復習了圓和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最后總結出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公式,學生的識記速度將更快。在不斷的引導訓練下,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也會養成聯系知識點的習慣,使數學學習越來越簡單。
四、創新設計課堂練習
數學學科的學習除了教師的講解,學生在課前預習之外,還要通過大量的課堂練習題來加強鞏固,但就傳統的數學練習題而言,只有密密麻麻的文字,一方面給小學生的學習帶來壓力,另一方面也讓小學生對數學練習失去興趣。為此,教師在課堂練習題方面要具有創新式的設計,以新穎的方式展現課堂練習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內容時,由于小學生對“分子”“分母”的理解不是特別透徹,在課堂練習期間,教師給學生預留充足的時間讓小學生自己動手練習,在小學生完成課堂練習后,教師再播放自己制作好的“分數”,如果分子和分母出現錯誤,分子和分母會出現不同音調的對話,以形象的語言對話加強學生對分數的認識。
總之,小學數學是鍛煉小學生思維方式和思維模式的最佳時期,需要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期間優化內容,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教師也要在平時教學中多觀察小學生,在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
參考文獻:
[1]吳德貴.與時俱進:對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思路的思考[J].教師,2014(16):92.
[2]李一琳.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中華少年,2016(7):169-170.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