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摘 要:美育作為實施現代教育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尤其是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更應當在課堂中落實美育,為小學生提供美育的營養源泉。美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體的體現是教師以生活素材、實際經驗、教育理念等為美育啟發點,培養小學生審美、鑒賞美、創造美等諸多美學意識,協助小學生樹立健康、積極、朝向美好事物發展的人生觀,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及素質教育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美育;創造;滲透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的意義
美育內容包羅萬象,它可以是對事物的審美觀念,可以是對情感的體悟感念,亦可以是道德與精神的美好感知,具有美德的人能夠更加熱愛生活,崇尚美好,因此綜合素質會得到良好提升[1]。小學語文教學主要教導學生從文字之間感知各種美,讓小學生從字里行間感悟生活小事,領略自然風景,品味人間風俗,對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觀念,發現、欣賞以及創造美的能力有先天優勢,這樣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塑造小學生清明的思維觀念,培養他們明辨是非、辨別美丑的學習能力,可以在語文素質提高的同時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二、國內小學語文課堂美育現狀分析
(一)對美育內涵的認識層面淺薄
長期以來,部分學校對美育的內涵理解較為簡單、狹隘,把美育片面地理解為藝術教育,在進行美育工作中,把美育搞成了單純的特長教育、技術教育,沒有達到以美育人的目的。例如,在研究調查過程中發現,小學教育更傾向于將美育歸為音樂學科、美術學科等藝術類學科教育范疇,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更注重的是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缺少對課文、字句審美斟酌的賞析和滲透,自然無法創設美育氛圍,培養學生通透的審美品格[2]。
(二)小學語文教師美育能力不足
部分語文教師沒有受過美育方面的系統訓練和培訓,缺乏美育的相關知識;備課的過程中未能深入研究挖掘教材,未能夠發掘出教材中的美學因素。在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只是以教學大綱和教案為主導線索,為學生引出課文內容,而沒能根據教材提供的語文課文延伸各種美育內容,缺少對課文、詩詞、作文等文學知識的美學分析和審美指導,導致小學生在學習中也只能單調地接受原文內容,而缺少挖掘意境美、涵義美的契機。
(三)小學語文美育任務不被重視
語文教師片面追求升學率,唯分數論成效,把美育工作放到了次要地位。一個鮮明的例子就是在語文教學中通常是把一篇完整的充滿情感的課文肢解為一個個語言知識點,把一篇文辭優美的完整文章切割成支離破碎的片段,忽視了語文所承載的內涵,忽視了以美的內涵育人的教育活動,忽視了文章作者所傾注的情感,只要學生在測驗中填寫正確答案,就會受到教師的表揚,而那些提出各種見解、具有不同鑒賞意見的學生卻容易被忽視。
三、促進小學語文課堂美育的有效途徑
(一)推進美育宣傳力度,在語文課堂中落實美育
美育工作的落實必須真實有效,而要想取得成效首先應將美育內涵理解透徹,讓學校可以真正了解美育內容,而不是單純從藝術性角度出發落實美育。語文課堂同樣可以展現美育風采,在教學中滲透美育內容,為小學生鋪墊審美情境,使他們得以在語文課文和詩詞的海洋中徜徉,發現語文課文中內在的美,繼而提升自身語文知識素養,培養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定期開展教師美育培訓,提高語文教師美育水平
語文教師是實施美育的主體,只有語文教師具備較高的美育培養水平,才能真正為小學生提供充滿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意境的語文課堂。語文教師應當在課余時間多參與美育方面的培訓課程,教師要不斷汲取美育相關知識,將吸收而來的美育知識在最短時間內轉化為教學經驗,充分識別語文教材中含有的美育內容,為小學生準備生動而美妙的課程。
(三)增強美育重視度,要全面落實美育發展觀
經過調查發現,小學的美育水平與學校對美育的重視程度有很大關聯,學校對美育的不重視是導致美育差異的主要原因。重視發展美育教學,在語文教學課堂上積極滲透美育的學校,培養出的小學生具有更好的審美情操。因此,小學校園需要重視語文課堂的美育教學,通過落實語文課堂美育教學策略來提升小學生的各項美學能力,從而打造健康人格,塑造更加優秀的品格。
毋庸置疑,美學教育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與發展的必要內容,語文課堂教學因美育而更加充實有趣,可以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塑造小學生完美、健全的人格,是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教育手段。
參考文獻:
[1]韓正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透過《荷花》教學領悟美育[J].時代教育,2015(12):251.
[2]楊本瑞,楊洪玉.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J].考試周刊,2014(16):45-46.
注:該文是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GS【2017】GHB3037《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的策略研究》系列論文之一。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