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陽德
摘 要: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國學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多種禮儀和智慧,“明人倫,敦善行”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歷久不衰的重要因素。國學教育能夠啟迪人類心靈和智慧,在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上有積極影響。基于此,以下對啟蒙國學對小學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小學生的啟蒙國學教育能夠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獲得較好效果。
關鍵詞:啟蒙;國學;小學生;影響
在小學階段進行啟蒙國學教育,能夠讓學生加深對國學中相關內容的思考,還能夠讓小學生從小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國學學習不再是對經典的簡單背誦,還要注重國學教育作用的發揮,以下就啟蒙國學對小學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希望小學生能夠汲取國學的營養,達到知行統一。
一、啟蒙國學教育能夠讓學生獲得真知
國學啟蒙教育是在課堂上進行的,課堂上的教學質量對于學生學習語文經典有著較大影響,學生可以吸收和理解國學經典。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基本是教師領讀,學生跟讀和背誦,對這些內容都是機械地記憶分析,教學過程枯燥無味,教學結果差強人意。學生在此種教學中難以理解句子當中的內涵,教學內容更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這樣學生就難以在國學中獲得真知。教師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初步理解和感知國學內容的基礎上,按照學生的認知給學生創建情境,加深學生對國學知識內容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國學內容“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的過程中,教師使用多媒體的形式給學生展示玉器的加工過程,讓學生了解玉器加工需要經歷多道程序。用多媒體展示董仲舒學習三年不窺園的故事,深刻地揭示出玉器不經過雕琢就難以形成有價值的藝術品,人不去學習也不能懂得更多的道理。由此學生就會聯系實際,感知這句話的具體意思,由此從無知到有知。國學經典的理解會更上一層樓,給學生學習其他國學知識打下基礎[1]。
二、啟蒙國學能夠讓學生體驗禮儀
啟蒙國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不同形式的教育方法,教學情境給學生實施啟蒙教育。例如,在學習《論語》《孝經》之后,按照自己對這部分國學內容的理解,在各種節日期間,不斷強化學生對節日的感受,使用國學經典方式去歡度節日。例如,父親節,學生可以給父親寫一封信,開展“一封家書”活動,讓學生能夠體會到父母的艱辛以及對自己的養育之恩。學習《三字經》之后,可以將三字經改編成兒童歌曲,讓學生一邊表演、一邊唱歌、一邊跳舞,由此創設國學學習的情境,使用國學中的內容豐富學生的內心體驗。在國學劇場當中引領學生對國學產生真正的認識,強化記憶,在頭腦中有更多感知。尤其是國學《禮》部分的學習,讓學生懂得禮貌對人。中華民族本身是禮儀之邦,從小學生開始傳播國學知識能夠讓學生切實的體驗到禮儀對自我的影響[2]。
三、啟蒙國學能夠讓學生喚起閱讀興趣
在啟蒙教育階段,可以從國學教育的經典體裁開始,在閱讀基礎上獲得知識,喚起學生閱讀興趣至關重要。那么針對兒童來講,需要閱讀一些國學經典來強化自己對事物的理解,但是這種閱讀和記憶并不是死記硬背,機械地學習,要學會靈活運用,小學生在國學閱讀當中能夠進行規范式的語言訓練還能夠對國學知識有基本的感性認識,不斷閱讀,不斷接觸自然就能夠更好地領悟,由此為學生的智慧之屋添磚加瓦。學生可以跟隨教師進行朗讀、細讀、品讀等,按照章節,一字一句地閱讀。那么在此筆者建議啟蒙教育階段的兒童閱讀可以從《三字經》《百家姓》等開始,古典詩詞的背誦也可以選擇《春曉》《村居》《清明》等。在此過程中家長和教師對學生要經常督促,讓學生參加到百日閱讀活動當中,同時若是條件允許家長也可以和孩子共同閱讀,一起進步。學生從小就接受國學教育的熏陶,在成長過程中也會在心中埋下明禮、誠信、孝義的種子,對未來的生活產生積極影響。優秀的文化是源遠流長的,經典的誦讀也能夠讓學生擁有古典底蘊以及優雅的情懷。華夏文明幾千年,國學所鑄造的精神至今仍在社會中產生積極的作用,閱讀國學讓學生內心更加純凈,也讓學生的記憶力更為突出,接觸有價值的經典培養自我的人文精神[3]。
綜上所述,本文對啟蒙國學教育對小學生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國學是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傳承幾千年的經典,也是人類智慧和仁義禮智信的反映,因此在啟蒙階段,小學生對國學內容進行認知了解可以培養小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以后的生活中做一個有禮貌、講誠信、懂孝義之人。
參考文獻:
[1]藍少容.讀國學經典做文明之人:淺談國學經典對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影響[J].課外語文(下),2017,14(6):171.
[2]祁得豐.怎樣讓小學生愛國學、學國學[J].新課程,2015,15(8):17.
[3]吳鳳龍.淺析國學經典誦讀對小學生品德行為養成的重要影響[J].小作家選刊,2017,22(17):20.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