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義
摘 要:數學是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是學生接觸數學、了解科學的重要途徑,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小學階段的數學內容較為淺顯,涉及面不廣,但對小學生來說仍然存在一定的學習難度。因此,有效的師生互動就顯得十分重要。近些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理答行為逐漸成為當前小學數學熱門教學方法,教師對其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結合教學實際,分析小學數學課堂理答行為的現狀,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供廣大同行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理答行為;教學現狀;對策
理答行為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回答問題的答案進行一定的反應,包括總結、糾正、引導等。理答行為需要教師充分理解學生的回答,將其與實際答案進行比對,發現其中的不足之處,再進行相關的總結和補充。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的方法較為簡單,就是按照教材呈現的內容進行講解,提出相關的問題要求學生進行解答,學生回答結束后,教師立即再拋出另外一個問題,對之前的問題缺乏一定的總結,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打擊答題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因此,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理答行為,關注自身教學行為給學生造成的后續影響,加強相關的理論學習,提高自身教學實力和教學修養,真正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相關數學知識點。
一、加強對學生的鼓勵,引導學生得出準確答案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正處于發展階段,他們在學習時往往需要教師重復不斷地進行引導才能夠有效地掌握某個知識點,尤其是對那些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教師的理答行為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信心和數學學習興趣?,F代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鼓勵和引導,使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相關的結論。
以我自己的實際教學為例,在進行“混合運算”的教學時,我先講解了混合運算的法則,使學生了解先進行乘除法,后進行加減法,有括號先算括號里面的。為了加強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使學生產生深刻的印象,我通過錯題3+5×2=8×2=16來進行講解,要求學生觀察這道題目,說說其中存在哪些計算錯誤,正確的計算方法是什么。我隨機選取一名學生進行回答,該名學生站起來后由于緊張什么都不說,我意識到這一點后馬上對其進行鼓勵:“不要緊張,好好看看這道題目有哪些運算符號?”學生在我的引導下仔細看了看題目,回答:“加法和乘法?!蔽以倮^續追問:“那這兩種運算應該先算什么呢?仔細回憶一下我們剛才的教學內容。”這時學生一下子就發現了其中的錯誤之處,回答:“應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題目先算了加法后算乘法,順序錯了?!甭牭綄W生的這個回答后我對其進行了表揚,并要求其進行正確解答。這種鼓勵加引導的理答行為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答題信心。
二、有效利用學生的回答進行相關內容的總結
理答行為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一定的總結和補充,幫助學生準確掌握正確知識點,糾正學生回答中的錯誤,提高教學的效率,其關鍵在于教師的總結應當以學生的回答為基礎作出相應的反應,切忌脫離學生的回答。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雖然也會在學生回答結束后進行相關的反應,但往往會脫離學生的答案,有些教師為了達到既定的效果,完全不理會學生答案的意思,將其總結為另外一種含義,這種理答行為會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因此,有效的理答行為應當是教師合理利用學生的回答,從中提取可用信息與教學內容進行相關聯,以此達到教學總結的作用。
例如,在進行“數據處理”的教學時,講解完教材中的內容后我讓學生對什么是扇形統計圖進行表達,用自己的話語進行描述。一位學生回答:“扇形統計圖就是將搜集的數據用扇形圖表示出來。”第二位學生回答:“扇形統計圖中所有數據的和為1?!边€有一位學生回答:“扇形統計圖反應了數據與總數之間的關系?!边@幾位學生的回答雖然比較零散,但合在一起就能夠很好地反映扇形統計圖的定義和特點,我將這幾位學生的答案列在黑板上,畫出其中的關鍵詞,然后進行總結,加深學生對扇形統計圖的印象。
三、加強理答行為的實際意義
理答行為的實際意義是指理答行為需要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產生一定的影響。教師應當盡量避免理答時的話語過于客套生硬,例如千篇一律的“很好,請坐”,而應當通過真正具有意義的話語來引導學生,如:“大家覺得他說的對不對呢”“那應該怎么做呢”“你覺得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呢”“這位學生的答案意思是……”等,通過與學生的多向互動來使學生逐漸減少對數學學習的抵觸情緒,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同時,激發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的參與意識,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回答進行一定的反應是教學最基本的要求,但這其中卻蘊含著不少的道理。教師需要加深學習,深入了解理答行為的相關理論和方法,學習正確的理答方法、理答行為,將其運用于自己的教學中,使學生可以感受到教師的尊重和重視,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中,真正發揮理答的作用。
參考文獻:
杭菊芳.小學數學課堂理答行為的現狀與思考[J].時代教育,2017(6):241.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