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婷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教學更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在美術教學中給兒童講授美術知識,指導兒童進行藝術創作,兒童的思維意識、創作能力、賞析能力都能隨之而提升。根據兒童的學習特點,在兒童的學前學習階段增加一些美術教學內容,為兒童提供接觸優秀作品的機會,兒童的視覺審美水平會得到提升。希望能通過對藝術類教學的分析更好地探討如何提高兒童的視覺感官能力。
關鍵詞:視覺文化;幼兒;美術教學;實踐
將幻像之物以有像進行呈現,這能夠體現視覺文化的視象性,視覺文化能讓兒童表達所思所想,這是由虛到實的轉換,是創作力的體現。視覺文化能有效地帶動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產品種類也日趨豐富,產品數量增加,這些作品的問世為人類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在兒童的學前教育中,有教學目的地進行視覺文化的傳播能極大程度地豐富兒童的學習生活,但這也使兒童在美術學習中遇到較多的阻力。教師在教學中也應不斷幫助兒童適應新的美術學習模式。
一、視覺文化的多樣性
在進行藝術作品的賞析時,人類對于藝術作品本身有較為直觀的印象,人類的賞析水平源于視覺文化,視覺文化更能體現藝術作品的藝術成就。在我國,視覺文化起源較早,這些文化體現在古人的智慧當中,古人能將一些優美圖畫創作在墻壁上來豐富人類的生活。壁畫的發展更反映了人類社會生活的變化,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壁畫由最初簡單的生活記載到內容豐富并極具賞析價值。到了唐宋時期,佛教文化的大流行讓一些文人墨客創作了較多與之有關的畫作,同一時期的雕刻藝術家也圍繞著佛教文化進行了一些雕刻,古人能將觀感以藝術的形式進行呈現,這是視覺文化發展的體現。漸漸的,視覺文化不僅僅體現在古人的繪畫及雕塑中,在建筑領域,古人也更注重建筑的外觀,視覺文化也逐漸融入人類的生活當中。古人在建筑建造中還能結合自然中的景觀,考慮自然地理環境因素,這樣的建筑更具地理特色,南北方建筑的不同最能體現視覺文化的多樣性,北方的建筑更加壯闊宏偉,南方的建筑設計更加靈活巧妙。
二、兒童進行美術作品學習的阻力
藝術創作源于生活實際同時又高于生活實際,較多的文學藝術作品能夠更好地體現創作者的精神世界,但兒童對于繪畫作品缺少自我感悟。同時,美術老師在教導兒童進行繪畫時過多注重學生對于繪畫技巧的掌握,美術老師在黑板上自己先進行創作,之后兒童進行模仿繪畫,兒童在這種教學中固然能夠學習一些繪畫技巧,但在課程結束之后,兒童的繪畫作品大都相似,兒童在掌握一些繪畫技巧的同時失去了創作的能力,這便使兒童失去了豐富的想象能力。一些美術老師會讓兒童進行獨自創作,但老師對于兒童的繪畫作品持否定態度。比如,天空中的云朵可在一天當中被染成不同的顏色,這些兒童觀察到的會體現在繪畫創作中,但老師會教導孩子們云朵不可以畫成彩色,這是對兒童想象力的否定。兒童也在這樣的教學方法中逐漸失去了觀察生活以及幻想生活的能力。
三、改進美術教學的方法
1.美術教學從愛好教起
老師過于關注兒童對于繪畫技巧的掌握,這導致兒童在美術學習中失去了興趣,因此,老師在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的喜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老師在教課中應摒棄之前的模仿式繪畫教學,轉而應注重兒童對于事物的觀察及看法,鼓勵兒童將自己的所思所想用圖畫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樣兒童的繪畫能更具藝術特性。老師還可在教學中展示一些優秀的繪畫作品,讓兒童能夠更好地進行優秀作品的賞析,通過優秀的文化作品賞析,兒童的審美水平得到提升,兒童也能受到更多優秀作品的啟發。老師在教學中應從兒童的愛好出發,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以及審美能力。
2.美術教學從動手做起
視覺文化能夠指導人們將豐富的想象力轉變為實際可觀的圖形及繪畫,因此視覺文化不僅僅要求人們有足夠的創作能力,同時還需要人們有足夠的動手能力。因而美術老師還可在教課中教導兒童進行手工制作,一些紙船以及紙飛機不僅僅是兒童的玩耍工具,同時,鍛煉兒童的動手操作能力。這些手工制作能大大豐富兒童的學習生活,豐富兒童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兒童的動手操作能力能得到較大提升。老師更應采取鼓舞式的教學方法,在兒童進行手工制作之后及時鼓舞學生進行更多創作,老師還可將一些較為優秀的作品作為展示供兒童欣賞,兒童在制作的過程中能掌握一些創作技巧,兒童對于美也會有更多獨特的感受。
當今教學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在兒童的學前學習階段,美術教學的改革使兒童不斷發揮自己的創造力,這更符合教學的發展方向,兒童的想象能力以及審美能力在美術老師的帶動下會有較大提升,兒童對于視覺文化的認識也逐漸加深,這為視覺文化的成長提供了更多營養,美術教學也因而發揮了更好的教學作用。
參考文獻:
[1]趙慧凡.視覺文化融入幼兒藝術教育課程初探[J].早期教育,2013(6).
[2]錢初嘉.學前幼兒教育[J].中國美術館,2009(8).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