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霞
摘 要:音樂不僅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而且還能讓學生在緊張的學業任務中得到放松,勞逸結合,更有利于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質量。所以,音樂教學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關鍵性內容。新課程改革將音樂教學提上了一個新的高度,同時也對英語教學的方式進行了全面的改革。在此,談談在新課改下初中音樂教學中的一些
體會。
關鍵詞:初中音樂;新課改;體會;興趣;方式
一、激發學生音樂興趣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
在課堂教學中不難發現,無論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多么天花亂墜,內容多么豐富多彩,形式多么變換無窮,只要學生缺乏學習興趣,那么這一切都只是徒勞,收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就好似“冰火兩重天”,教師這頭熱火朝天,學生這頭“冷若冰霜”。有時候,教師就無法進行正常的音樂教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動力。”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將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放在首位。于是,我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需要,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深入研究,醞釀并嘗試了一些教學方法,希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如優化導入形式。“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入不僅能集中學生在課上的注意力,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在設置導入時,會有意識地選擇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巧妙地將學生引入到教學內容中來。這就要教師慎重選擇教學內容,一方面要與教學主體相切合,具有關聯性,另一方面又要符合學生的興趣需求,能夠引起注意。我在備課時會首先認真分析教學內容,然后再在生活中尋找原型,再醞釀合適的導入方法,使其發揮更好的誘導、鋪墊、銜接的作用。一個好的導入,能夠引發學生的音樂興趣,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主動、專注地參與音樂學習,使一堂課收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
二、科學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是教學的關鍵
在當前信息爆炸的網絡時代,信息內容的來源非常豐富,而且傳播的速度相當快,很多方面的內容,學生甚至比老師知道得都快,都多。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并滿足學生的需求,就需要教師不斷地豐富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法,將新的精神和思想滲透到音樂教學中來。傳統一成不變的講解,學生勢必會產生厭煩的情緒,導致音樂課堂的教學事倍功半。因此,我在教學中會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理特點,啟用情感教學模式,從教材中充分挖掘能夠引發學生興趣的內容,尋求與教材、與學生需求相結合的點,以期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能以情感人,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欣賞京劇的時候,我就會從照相館借用一些京劇的服飾、臉譜,帶到學校展覽,再提出一些搶答問題:“剛才我們看到的臉譜,是生、旦、凈、丑中的哪一個?”“那衣服呢?”有時候也可以拿一些簡單的臉譜給有興趣的學生臨摹、作畫。平常的問題,加上了豐富的道具,學生回答的熱情就高漲了許多,很多學生因為沒有被叫到,都站起來舉手,課堂氛圍活躍,效果很好。這樣一來,不僅學生能對音樂之外的內容有了解,而且還能對音樂作品有了解。對于學生來說,采用一些貼近生活的方式,更容易被接受,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越高,學習也就越發自主積極。
三、靈活、多變是提高學生音樂技能的法寶
1.避免器樂教學的枯燥。在器樂的教學中,反復的音階練習學生雖然掌握速度快,但是卻非常枯燥,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采用多種新穎的教學方法,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調整唱歌教學的發聲練習。過去唱歌教學程序中,首先是發聲練習,有些學生不是笑,就是會做鬼臉,雖然經過了幾分鐘的發聲練習,但卻沒有提升演唱能力。所以,在唱歌教學中,發聲練習是否必要成為教師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發聲練習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是不是“太專業”?于是,我在唱歌練習中不再單一地做發聲練習,而是在演唱過程中,隨時隨地地引導學生,提醒學生的坐姿,讓學生體會歌曲的以情帶聲,并及時做好標準示范,讓學生
學習。
3.識譜教學該如何有效教學。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音樂基礎不扎實是普遍存在的情況,學生對于識譜根本沒有興趣。不教識譜,雖然降低了難度,學生興趣高,但是對于音樂教學來說,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是必要的,只有有了知識和技能,學生才能進一步產生音樂興趣,提高音樂素養。
總之,在新課改下,音樂教學需要改革,在改革中,我們必須要學會反思,學會揚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傳統音樂教學中注入新鮮的血液。
參考文獻:
[1]楊海英.隨心飛揚:論基于學生角度的初中音樂教學[J].學周刊,2013(4).
[2]李磊.初中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科技創新導報,2015(10).
[3]陳蘭奇.淺析初中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1(1).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