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何花
摘 要:為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現代教育者一直在對數學教學方式進行著創新,多種新型教學模式開始出現,而導學互動就是其中的一種。該教學模式不僅互動性較強,且能夠對老師教學形成良好的輔助作用,具有一定教學功能。以人教版教材為例,對導學互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作用與運用展開分別論述,旨在提高導學互動教學模式運用水平,保證初中數學教學效率。
關鍵詞:教學作用;導學互動;初中數學;自主學習
所謂導學式教學,是以導為主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極其注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會通過老師引導,逐步讓學生展開自主學習,強調對學生學習能力的鍛煉,能夠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學習基礎。而導學互動則是互動探究與導學教學的結合,強調應通過老師引導,使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產生良好互動,進而帶動學生自主學習,使其能夠真正對知識點進行掌握,教學作用較為突出。
一、導學互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1.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束縛,教師會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自身引導作用的發揮,帶領學生進行自主學習[1]。
教學全過程師生之間互動性極強,能夠將學生的積極性充分激發出來,確保學生可以主動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以保證整體課堂教學氣氛,進而使學生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2.有利于教學方案的開展
由于導學互動多以導綱作為教學基礎與依據,因此老師在對教學方案進行設計與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可以按照導學提綱展開相應工作,不僅能夠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更有利于老師對整體教學的把握與組織,教學方案開展效果較為理想。
3.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由于導學互動極其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所以老師在對學生學習進行引導時,也會格外注重這一方面的教學,尤其會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重點培養,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等手段,學生主動對知識點進行探索,能夠對學生數學綜合能力培養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可以確實提高素質教育落實質量[2]。
二、初中數學導學互動教學模式開展策略
1.利用教學問題展開導學互動
問題導入是較常見的一種導學互動教學手段,老師會通過對問題的運用,對學生思維形成引導,進而使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展開對數學知識點的探究[3]。以人教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第六章13.2《立方根》一課的教學為例,在進行本課教學時,老師可以利用“同學們,我們上一節課已經學習了‘平方根的知識,請你們仔細對照平方根與立方根,找出他們之間的關聯與區別”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對立方根相關知識點進行探究,從而對立方根概念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
2.利用分組合作展開導學互動
小組合作學習是導學互動教學的另一種常用手段,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有效鍛煉的重要途徑,老師要按照學生數學學習能力以及基礎水平,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并結合問題導入的方式,利用各種學習任務,讓學生自主對知識點進行探究。
例如,在進行“分式與分式方程”一課教學時,老師首先要按照科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分組;其次要按照中考考點要求,將通分、約分以及分式計算方式作為課程教學重點,樹立本課教學目標,即確保學生能夠通過對分式方程的運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再次,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分式有意義條件”“分式基本性質”以及“分式值為零條件”等學習任務逐一進行探究,而在小組合作過程中,老師要加入到學生中,要對每一小組學習情況進行巡視,并在適當時機對學生思維誤區進行正確引導,對課堂教學秩序進行維護;最后,在完成小組合作學習后,老師應邀請學生派小組代表上臺對本組研究情況進行說明,而老師要在對每組學習情況進行點評之后,帶領學生再次對課程知識點進行總結,進而在互動的學習模式中,完成本課教學。
3.利用課堂檢測展開導學互動
課堂測試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教學方案實施情況進行掌握,以便及時對互動內容以及導學方式進行調整,形成高質量的數學教學模式。所以老師應注重課堂檢測,要在完成一個階段的學習之后,進行簡單的習題測試,明確學生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并以此為依據,對學生展開相應的習題訓練,以幫助他們對知識點進行內化,實現理想化導學互動教學模式。
鑒于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各數學教學同仁都應加大對該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學習力度。要按照數學教學本質以及初中階段學科特點,通過課堂檢測以及分組學習等手段,對該教學模式進行合理運用,使其具有的教學功能可以在數學教學中得到充分發揮,從而對數學教學形成良好輔助,保證學生與老師間的互動程度,進而為素質教育落實質量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曹文營.試論“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對初中數學教學的作用[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4(10):111-112.
[2]黃慧群.“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5(5):119-120.
[3]白建武.探討數學課堂中的導學互動教學模式[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4):189.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