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長勝
摘 要: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義務教育隨遷子女超1260萬,中小學階段留守兒童2200萬。近幾年來,發生了無數的留守兒童事件,把留守兒童推向了風口浪尖。中小學時期的孩子正處于身體和思想發育的重要階段,需要更多家庭和學校的關愛,那么這些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的生存困境就成為學校和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生存困境
權威數據顯示2016年3月底至今,我國農村中小學的留守兒童數量為902萬人。其中,由(外)祖父母監護的805萬人,占89.3%;由親戚朋友監護的30萬人,占3.3%;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的31萬人,占3.4%。有36萬農村留守兒童無人監護,占4%。而造成農村留守兒童的主要原因來自于家庭和社會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因為家庭的貧困,孩子的父母不得不到城市里打工掙錢;另一方面是社會上農民工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導致打工的父母不能把孩子帶進城市一起生活。
一、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生存困境的現狀
1.學校教育的困境
學校是留守兒童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對留守兒童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而經過調查發現,農村的學校教育存在著很大的現實困境。其一,硬件設施跟不上,校園設施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生活的質量,也制約著學生的視野發展;其二,師資力量薄弱,師資力量缺乏,教師素質不高是當前農村教育的普遍問題,盡管近幾年來有不少支持農村教育建設的工程展開,但是農村教育基礎薄弱、師資配置低下的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學校教育還是困難重重。
2.家庭親子關系的缺失
家庭是社會的組成部分,也是孩子永遠的避風港。對于留守兒童來說,父母雙方外出打工,不在家的時間遠遠超過了在家的時間,孩子們面臨著親子互動和家庭教育的缺失,監護人往往因為年齡比較大,對新鮮事物不敏感,有很大的年齡思想代溝,不利于孩子們的身心發展。
3.心理健康問題
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邊,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
遇到問題得不到及時的引導和疏通,導致有些孩子性格自卑內
向,行為孤僻,不愿意與人接觸,生活習慣不規律,有的會有一些行為道德的偏差,甚至還有的自暴自棄,放棄學業。
二、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生存困境的解決措施
1.加強農村中小學的建設,提升中小學的師資力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的學校教育困境,一方面要從學校硬件上加強,如增設文化設施圖書室、體育設施或者多媒體教室等等,讓學生有書可讀,有事可做,從而減少心理的空虛感;另一方面要加強學校軟件建設,師資力量的引進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提升學校教師的集體素質,引進新一代的師資力量,給農村的中小學教育注入新鮮的血液,讓學生接受新知識新事物,與新社會接軌。
2.提高家庭的責任意識,加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聯系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盡管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的時間很長,但是父母的關心還是有的,然而父母大多數的關心都集中在學習、生活方面,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事實證明,孩子越小,對父母的依賴越大,而父母離開的時間越長,造成的家庭關愛缺乏就越嚴重。因此要求外出父母在關心孩子學習生活的同時,給孩子更多一份關愛,讓孩子在家庭的呵護下健康茁壯地成長。
3.加強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促進身心發展
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教師的時間遠遠多于接觸父母的時間,而中小學的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由于家庭關愛的缺失,學校的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學校要充分發揮教書育人的功能,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教師不但要做好孩子們文化知識上的教育,還要當好“媽媽”的角色,對學生的行為思想做一個正確的引導。對留守兒童表現出來的樂觀積極、自強自立的生活品質要給予鼓勵,堅定孩子們對于生活的自信心,積極營造一種和諧平等的氛圍,使每一個留守兒童都能夠融入學校這個大家庭中。
4.整治農村的文化環境,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周邊環境對于身心發展中的青少年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除了教師們要做好引導以外,還要對農村學校周邊的“黑網吧”“游戲廳”嚴厲打擊,凈化農村的文化環境,打擊“村霸”“痞霸”來消除社會不良現象對青少年的毒害,還青少年一個和諧文明的生活環境。
5.支持回農村創業,一家團聚
父母外出打工,大多是為了掙錢養家,隨著相關政策的不斷出臺,返鄉創業就業的人漸漸多了起來,因此農村留守兒童父母要多關注此類資訊,利用相關政策,盡早回鄉創業就業。不僅能夠增加收入,還能兼顧家庭,更好地履行父母的職責,盡兒女的
義務。
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占了我國中小學人口很大一部分比例,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我們有義務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這不僅要靠學校和家庭,還要靠社會多方面的幫助和理解,讓我們拋開世俗的眼光,公平對待每一位留守兒童,讓他們遠離傷害,為他們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生活學習環境,為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撐起一片藍天。
參考文獻:
[1]付光槐.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生存困境的現狀與對策研究:以薛坪鎮果坪中心小學為例[J].基礎教育,2012,9(4):101-105,45.
[2]劉玉連,韋利余,周芳苓.農村留守兒童生存困境及發展對策:以貴州為典型樣本[J].農村經濟,2016(3):117-122.
[3]雷文靜.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探析[D].上海師范大學,2016.